公元1399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對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號稱“靖難”。按照當時的正統觀念,燕王的舉動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因而朝廷內外的大多數臣子和民間的正義之士都態度鮮明地反對“靖難”。但朱棣仗着自己的武備充足,兵精將勇,竟然在一片反對聲中越戰越強。第二年,他親率大軍進攻山東,佔領了魯北的一些府縣。在行軍至臨邑的時候,朱棣又有了一次小小的驚喜:在各地的縉紳或頑強抵抗或四散逃亡的時刻,居然有一位年輕的秀才主動來到軍中,要爲他效犬馬之勞。這位秀才就是紀綱了。

紀綱是濟南府臨邑縣人,自幼聰明幹練,通文墨又善騎射,算得上文武雙全,而且爲人乖巧,特別善於揣摩他人的心意。他一度進入縣學作過生員,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秀才,但由於品行不端而被革黜。功名被革造成的失意感大概是促使他投靠“叛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在正常的秩序下他的前程反正不會光明,所以不如趁着天下大亂,進行一次大賭博。

顯然紀綱賭對了。朱棣在軍中召見紀綱後,對他的乖巧敏捷十分欣賞,立即讓他在身邊任貼身侍從,而且在以後的十多年中一直對他寵信有加,視爲心腹。另一方面,朱棣的造反事業發展得也極順利,很快就鞏固了在華北地區的根據地,而後又沿着運河一帶向南推進,漸次逼近明初的政治中心南京。到1402年六月,燕軍終於攻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元爲永樂。這樣,紀綱就成了新王朝的功臣。

明成祖即位後,紀綱升爲錦衣衛指揮使,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紀綱一躍成名大明王朝政法系統中明暗兩面中暗的部分的一把手。

錦衣衛在紀綱親行經歷地領導下,誅殺建文帝舊臣數十族,舊臣親屬受株連被殺者達數萬人。

紀綱詭計多端,他善於迎合明成祖旨意,受到永樂帝格外寵愛,很快又被提升爲都指揮僉事,兼掌錦衣衛。紀綱一時成爲權焰熏天的權臣,更加賣力地替永樂帝剷除異已。而永樂帝認爲他忠心,視爲心腹;對其構陷富商上百家,奪其資爲己有的行爲也是擺出一副“知道了”的架勢。

紀綱不但利用職權大肆貪污,而且還經常指使特務們對有錢的人家進行敲詐勒索。特務們常常在黑夜闖進百姓家中,無端地指斥出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被指控的人家只好拿出大批錢財行賄,才能保住平安無事。如果不願意拿出錢財,戶主甚至全家就會被抓入北鎮撫司獄,受盡酷刑折磨,最終還是要家破人亡。靠着這種匪徒式的掠奪,京城和各地的數十家富商大賈被整得傾家蕩產,而紀綱和他的一些親信爪牙卻迅速治富,成了京城裏名列前茅的大財主。

此外,紀綱曾用矯旨獲得鹽場取鹽數百萬斤,並強徵奪官船運輸販賣,中飽私囊;還曾閹割良家幼童數百人,服侍左右。

陽武侯薛祿跟紀綱爭奪一名美色女道士,被紀綱用鐵瓜打破腦裂幾乎死掉,名臣解縉因爲勸阻成祖更換太子,得罪了漢王朱高煦,成祖北征時,解縉私謁太子,被漢王檢舉揭發,解縉被囚禁死牢中。漢王買通紀綱,派人將解縉灌醉後拖到雪地裏活活凍死。種種不法得逞後,使紀綱更加膽大妄爲起來。

明永樂五年,徐皇后病故,永樂帝下詔全國選美,各地送來的美人到達京師後,紀綱挑出絕色美人藏於自己家中私納。

紀綱查抄到已故吳王的冠服後,私自隱藏在家中,有時還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飲酒祝賀,高呼萬歲,沒有一個人敢告發。永樂帝的寵愛,加上手中掌握的無孔不入的特務組織,使得紀綱成爲一個朝廷上下都十分畏懼的人物。紀綱自己也漸漸忘乎所以,待人行事愈來愈肆無忌憚起來。

1414年,紀綱派往浙江緝事的一名千戶由於種種爲非作歹,被一向以強項敢爭、鐵面無私著稱的浙江按察使周新逮捕。但這個千戶後來又逃回了北京,向紀綱報告了所受的“冤屈”。紀綱大怒,因爲糾察錦衣衛人員的過失,在他看來無疑就是對他本人最明目張膽的挑釁。他針對周新的一貫抗上,在永樂帝面前給周新編造了一系列罪名,激起了剛愎自用的皇帝的怒火。周新於是被逮捕。錦衣校衛在逮捕他歸案的路上就大動私刑,把他打得體無完膚。在廷訊的時候,周新堅持所作所爲都是公正無私的,不承認自己有罪,最後終於被永樂帝和紀綱殺掉了。臨刑前周新還在大聲呼喊:“臣生爲直臣,死當作直鬼!”

在實際同爲大明朝“政法系統”的浙江按察使,周新“謀反”事件之後,永樂帝已經在認真考慮如何處置紀綱的問題,因爲紀綱專權已經明顯危害到他的大明天下。

紀綱雖然成功地打擊了周新,但這一事件對他的政治生涯還是起了轉折性的作用。周新被殺之後不久,永樂帝突然向人問起周新的籍貫。侍從告訴他周新是廣東南海人。永樂帝似頗爲慨嘆地說:“想不到嶺南之地竟然能生出這樣的人才,殺他是冤枉了。”一些消息靈通而又特別善於觀察政治風向的人自此開始判斷:紀綱呼風喚雨的年代大概快要過去了。

永樂十四年端午節,永樂帝主持射柳比賽,紀綱想學秦代的趙高指鹿爲馬,他對錦衣衛鎮撫龐英說:“我故意射不準,你把柳枝折下來,大聲呼喊說我射中了,看看衆人有沒有敢出來糾正的。”龐英按照紀綱的話做了,在場的人竟無一個人敢出面糾正,紀綱高興地說:“沒有人敢難爲我了。”

正當紀綱自視權勢滔天之時卻不料被一個與他有仇的太監揭發:紀綱逆謀,家中私養了大批亡命之徒,暗中修建隧道製造了數以萬計的刀槍、盔甲和弓箭。欲圖不軌。

永樂帝大怒,將紀綱押送都察院審訊,查清楚他的種種不法行爲後,將紀綱凌遲處死,將他全家男女老少發配戍邊,並列其罪狀頒示天下。

由於太監們對紀綱的所作所爲並不十分了解,他們指控的罪行也頗多莫須有的成分,告發紀綱種種圖謀不軌,更可能是永樂帝親自授意的。

其實永樂帝對罪狀本身並不感興趣,因而沒有作任何調查就立即將他逮捕,送交都察院審訊,同時命令負責監察的給事中和御史集中揭發他的罪行。特別令人震驚的是,對紀綱的審訊僅僅進行了不到一天就草草結束,紀綱在當天就以“謀大逆”的罪名被凌遲處死。如此迅速的處理不僅不符合當時的法律程序,而且在整個明代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紀綱被處決後,他的家屬不論老幼都被流放戍邊,其爪牙大多也被處死。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察院才整理出紀綱的罪狀公佈出來。其中除假傳聖旨、濫殺無辜、貪污索賄等等之外,還特別強調了“其家蓄養亡命之徒,私造鐵甲弓弩數以萬計,”以暗示紀綱有起兵造反的陰謀。這當然是編造出來的,目地無非是要向公衆證明剷除紀綱的合理性。

四年以後,永樂帝又建立了一個由太監領導的特務機構“東廠”,除了分散錦衣衛的勢力以外,還負責對錦衣衛進行監視。此後錦衣衛的實力大減,錦衣衛的頭子再也沒能創造出紀綱那般輝煌的“業績”。不過,他們中也沒有一個人最後落到同紀綱一般的悲慘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