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六年,在廣東駐防的漢旗軍裏有一個協領叫做劉溥,生平剛直不阿,個性豪爽,尤其以自己的膽略而自負。

年輕的時候窮困落魄,爲了生活四處奔波。有一次偶然去當地的三元宮遊玩,認識了裏面的一個道士,覺得他談吐不凡,於是兩人經常往來,友情日厚,居然成了方外之交。

劉溥經常有周轉不過來的時候,也全賴這個道士全力救濟,度過難關。

劉溥私下覺得很不好意思,經常慚愧無以回報。

有一天他又去三元宮找道士聊天,一去就見道士一臉愁容,坐在地下不發一言,劉溥就問道:“大師有何難事以至鬱郁如此?如果能用得上小生的地方,定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道士一聽,馬上站起身來,拉着劉溥的手道:“聽了居士所言,感到這不是貧道一人的幸運,而是是蒼生的福氣啊, 請你上座,受貧道一拜,我纔敢出言相求。”

劉溥道:“大師您這是說的是哪裏話啊,平時承您相助,一直無以回報,今日你有難處,正是我回報您的時候,何必像女人一樣囉嗦,請告訴我是什麼事情,讓我和您一起來分擔憂愁。”

道士做謝道:“如果這樣的話,請跟我來,如果您看見什麼,千萬不要恐慌,有貧道在定保你安然無恙。”

劉溥大爲好奇,問到底是怎麼回事,道士也不說,劉溥再問,道士依舊不答,劉溥只好先跟着道士走,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此時天色已黑,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北門,走了五里多的路,來到一個天方教先賢的墓前,離墓約有百步之遙,道士結草爲壇,讓劉溥站在壇中,從頭頂到胸口到腳上都貼滿了符咒,然後拿出一個麥草做的籠子,大約有一尺多寬,把籠蓋揭下來交給他,對他說道:“你聽我的引磬聲響,就趕緊合上籠蓋,千萬記住不要忘了。如果見到什麼,不要害怕,更不能動,有我在定保你安然無恙。”

劉溥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好滿口答應。

於是道士披散頭髮,走着禹步,左手執劍,右手拿引磬,口中喃喃不已,開始唸咒。

當時已經是二月中旬,月夜清朗,雲淡風輕。

待到三更時分,腥風大作月色慘淡,忽然聽見聲如潮湧,一頭巨蛇不知從什麼地方爬了過來,頭像簸箕那麼大,粗如巨甕,有十多丈長,滿身金色的鱗甲,目光如電,伏在壇下,就像對道士稽首一樣。

劉溥大懼,但是眼見道士不爲所動,又加上叮囑在前,於是打起精神站立不動,突聽道士大喝一聲“去”,用劍麾一指,於是這條蛇就匍匐而去。

過了一會,又有一條蛇來到壇前,像剛纔一樣,但是全身通體透明,五臟六腑清晰可見,伏在壇前稽首如前,道士也用劍麾讓它走了。

後來又陸續來了很多蛇,都是奇形怪狀,千奇百怪,有長鹿角的,有生黃毛的,有龍首鳳尾的,有前後四足的,一蛇頭如圓球,兩肋有翼,一蛇鱗甲色彩鮮明,口吐五色之氣,其餘青的黃的,黑的白的,其色不一,大小長短也不一樣,都依着次序伏在壇下稽首,不下百餘種之多,都讓道士用劍麾指着離去了,一直到雞叫三遍東方破曉道士才停止做法,去掉符咒,讓劉溥先回家休息,晚上二更再來這裏相候。

待得劉溥睡了一覺,喫飽喝足養好了精神,到晚上日暮的時候,依約又來到了此地,道士早已在此等候,又像前晚一樣做法,到三更時候,蛇羣又蜿蜒而來,絡繹不絕。這次來的更是形狀怪異,有像蜥蜴的,有像龍蝦的,還有牛頭蛇身的,馬頭蛇身的,頭上長雞冠的,有身體像方印的,有身體像扁帶的,不一而足,有幾百條之多,道士全部用劍麾指着去了,一直又到雞叫三遍才作罷。

然後二人歇工,相約今晚再至。

到得第三晚,道士對劉溥說道:“大功告成之日就在今晚,您一定要記住之前我對您的叮囑,切不敢忘記,更不能疏忽大意。”

劉溥點頭答道:“謹承您囑咐,我不敢忘。”

於是道士便開壇做法。到得三更,這一晚來的蛇又和前兩晚大不一樣,頭部或者像夜叉,或者像羅漢,或者像猛士,或者像美女,有叫聲像嬰兒哭一樣的,也有叫聲像竹子裂開一樣的,全是人首蛇身的有幾十種之多。

還有首尾兩頭的,雙頭的,三頭到九頭都有。

道士均用劍麾指着去了。

待到四更時分,天空忽然颳起了大風,只見飛沙走石連周圍的山谷也轟鳴起來,一時之間天色慘淡,星月無輝。

這時又一條蛇到了壇前,只有一丈多長,身上全是五彩鱗甲,頭像鳥卵,張口吐舌,雙目突起,目光炯炯像火炬一樣怒視着道士,並不稽首,忽的曲身一躍,直奔道士面門而去。

道士猛的睜開眼睛,大喝一聲:“孽畜焉敢無禮!”

急用劍頭對着蛇身,只見這蛇在空中猛的一個翻滾落了下來,在地上盤旋一圈,又迅即跳了起來,向道士撲去,這次道士還是用劍指着它,它似乎很怕這口寶劍,就是不敢接近,僵持了數個回合,道士忽然咬破自己的舌尖,一口血霧噴在劍上,瞬間劍芒暴起,將蛇壓迫在地上,身子忽然縮小到不滿五寸,想要逃走,道士用劍芒緊緊逼迫,這蛇眼見一時之間並無去處,旁邊剛好有個籠子,於是縱身一躍,進了草籠中。

道士就等着請君入甕的這一刻,此時一見它跳了進去,馬上急擊引磬,劉溥正全神貫注看着,一聽聲音,迅捷的將手中的籠蓋合上。

道士一見,收起寶劍,從袖中拿出四道紅符貼在籠身四角,滿面喜色的對劉溥說道:“貧道在此奉師傅之命搜捕這個妖精以已經五年了,今天終於不辱師命,大功告成。否則的話,十年後東南沿海的生靈都要受其荼毒,恐怕沒有幾個能活下來的。”

劉溥問道:“大師準備怎麼處置它?”

道士回道:“我準備將它拿去給我的師傅,這次藉助你的力量才降伏了它,所以對你必有厚賞,你將來一定會富貴長壽的,所以你現在一定要努力,不要放棄。今日我們暫且一別,將來蓬萊仙山未必沒有相見的時候。”說完就拿着籠子告辭而別了。

幾年之後,劉溥就做上了協領,家庭和睦,夫妻舉案齊眉,最後活到了九十多歲,五世同堂,兒子孫後代都爲顯貴,至今不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