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劉彥廷

前兩天,一款遊戲跳進了我的視野裏,並且吸引到了我。

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中國式家長》,起初是在朋友圈無意看到,但緊接着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這款遊戲中,而且絕大數人都是沒有成家的青年們。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於是決定跳進來一探究竟。

(圖片來自網絡)

不玩不知道,一玩便是操不盡的心。

這個遊戲大致是這樣的:

從你創建角色(孩子)開始,你要不斷爲孩子做出抉擇和安排,在幾十個回合的過關斬將後,你將會看到孩子選擇職業、組建家庭,然後,又一代人的輪迴就此開始。

(圖片來自網絡)

創建角色後,就會發出第一聲啼哭,與此同時在遊戲界面的左下角就會顯示孩子距離參加高考還有多少個回合。

看到這裏,便感到一種極大地諷刺,也或許是設計者有意而爲之。但不管怎樣,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如遊戲中設置的一般,從一出生就要爲升學考試做準備了。

(圖片來自網絡)

不僅如此,在遊戲裏的每個回合裏,有若干次機會爲孩子開發體魄、智商、想象力等不同的屬性。當標記一定的屬性後,系統會自動解鎖一系列課程。你可以讓孩子在3歲開始就學習馬拉松修得獨門祕籍,也可以在4歲接受外語早教爲小學奠基。

當然,這一切的決定都取決於玩家個人,遊戲歸遊戲,但是如果迴歸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確是普遍存在着這種現象。爲了讓孩子能夠更快的接受各種課程,贏在起跑線上,不惜用拔苗助長手段的家長已並不是少數。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式家長》真實大膽地反映了我們曾經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情況,而與玩家們引發的共鳴也正是讓遊戲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如果說之前的《旅行青蛙》是放養娃,那麼《中國式家長》就是傳統教育的翻版。

在這部遊戲中,有幾點可以深入思考。

01 中國式家長的“面子”

當遊戲中的幾個回合下來之後,襁褓中的嬰兒會變成蹣跚學童。角色的情智漸開時,會逐漸產生自己的興趣和脾氣。假如說生活得太過自由,趕不上父母的期望值,別人家孩子邁入重點小學,自己卻會因孩子不及格被老師談話。

(圖片來自網絡)

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時不時蹦出的遠方親戚、隔壁鄰居會讓孩子來一次才藝比拼,孰勝孰負會實實在在地反映在“面子”之上。

從預告片中就能看到我們熟悉的“我這是爲你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聽見沒,好好表現”,這些都是從側面的突出了“面子”一說。

有些父母從不管孩子幸不幸福,只管自己面子保不保得住。

前段時間熱播劇《經常請喫飯的漂亮姐姐》中,女主角是一個大齡剩女,她的男友是比她小四歲的徐俊熙。

兩人本是情投意合,男才女貌。但不巧,女主的媽媽卻處處嫌棄男主。原因就是男主不如女主前任的學歷高、家境好、工作好。

男主不僅家庭條件不好,而且媽媽去世,爸爸再婚,這樣的家境,按道理講確實比不上前任。

但女主的前任是一個渣男,腳踩兩條船,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女主媽媽不但不怪那個前任,還認爲是自己女兒的問題,才導致男友出軌。

(圖片來自網絡)

比起女兒的幸福,女主媽媽更加看中自己的面子,因爲前任那樣的女婿,能夠讓親戚朋友們都羨慕她,而女兒喜歡誰不喜歡誰,過得幸不幸福,這些並不重要。

很多父母爲了“面子”,爲了完成自己沒有做到的願望,常常替孩子做決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一比就會發現差距,家長就開始急躁,抱怨和責備便隨之而來,慢慢的,孩子就會陷入自卑之中。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父母應該儘早明白一個道理,所有人都願意把自己跟積極的事物聯繫起來,跟消極的事情保持距離,至於這背後的原因並不重要。

02 被安排明白的人生

相信有很多人,雖然沒有玩過這款遊戲,但看上面講了這麼多,有一點是一定清楚的。那就是“被安排”,遊戲裏的孩子是沒有任何選擇權的。這一點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見的。

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是當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現。爲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這種本能很容易理解。

但有太多的家長並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越俎代庖作各種決定,好多時候結果適得其反。家長以爲孩子應該成爲他們行蹤的那樣,而孩子偏偏不是他們主觀期望的那樣。

前段時間,和身邊的一個做機械行業的朋友聊天,他說他一起上班的同事有一個大三實習生,家境十分優越,在一線城市居住,家裏已經給他準備好了未來的婚房和車子,朋友在一次與那名大三實習生交談過程中,得知那名大三實習生聲稱“沒有夢想”很享受“被父母安排的人生”。

對此我並沒有感到很奇怪。

因爲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被父母安排的人生,是很舒服的。沒有夢想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如果讓馬雲來安排你的人生,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拒絕。不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使命,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坐享其成被安排。

(圖片來自網絡)

在小說《無聲告白》裏,母親希望女兒能完成她當醫生的夢想,父親希望女兒擺脫華裔的身份。

他們把自身的願望一遍又一遍的往女兒身上壓,希望此生自己無法完成的願望能在女兒身上實現。

於是,女兒越來越找不到自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他們的女兒鼓起了勇氣,向社區內的湖泊走去。她決心改變一切,再也不假裝成爲“另一個人”。她決心要勇敢去發現宇宙中華麗閃耀的各種可能,她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她下定決心的那刻,覺得一切皆有可能。於是她跨出小船,走進水中,以此來證明自己,獲得新生。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無聲告白》裏的這句話看起來是多麼的悲涼,似乎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僅僅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更是一件需要終生去堅持的事情。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些孩子的一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他們是如何迷亂了尋找方向的腳步、成爲一顆生活的棋子?

那些包辦教育、替代成長,到底說的是哪些人?我們的孩子們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究竟是做父母的自私,還是教育方式的不對?這些都是所有人需要一起反思的問題。

03 中國式家長的無奈

很多人曾在自己成長的叛逆期不理解爸媽,甚至“討厭”爸媽,但是在我們當了父母之後,那些曾被我們“討厭”的手段卻被我們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我想,或許我們終究逃不過中國式家長的循環。小時候,我們以爲有太多本不該我們承受的責任和重擔,都讓我們承受了。中國式父母也許在用錯誤的方式教育我們,但他們是在儘可能的去愛我們,只是用錯了方式。他們的愛,或許撕痛過我們,但同樣的是,我們的叛逆,也曾傷害過他們。

《中國式家長》讓人感受最強烈的就是 “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期待”。我開始質問自己,我是否終究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雖然是遊戲,但它卻也能讓人體察到生活的部分真相。對於孩子而言,遊戲之內可以看到父母的不易,也看到教育的不易。對於父母而言,這款遊戲或許有更多現實以外的意義。養育不僅僅是操練,更需要一顆同理心去理解。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心事時,如何走入孩子內心,憑藉的是兩代人之間的磨合與默契。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曾在成長的路上,傷害過彼此,留下過裂縫。但請相信,外面的陽光一定會照射進來。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爲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爲0-15歲孩子的家長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