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來Gypsy二十幾年來被母親“以愛之名”囚禁於謊言之中,Gypsy除了有輕微早產症狀外並無其他疾病,但Dee卻一直堅信女兒已經殘疾、身患重病,並給女兒洗腦,憑藉自己多年的護士經歷,糊弄醫生,僞造病歷。在外人眼中,Gypsy是個從小身患重病但樂觀積極的女生,Dee更是個悉心照顧女兒的堅強母親。

近日,一部細思極恐的美劇《惡行》引起熱議,這部劇最弔詭的地方在於,其懸之又懸的情節,毛骨悚然的劇情發展,不是編造而來,而是改編自四年前美國的一場真實事件——20多歲女生Gypsy的弒母案。

《惡行》講述的是一對母女的故事。Gypsy與48歲的老媽Dee Dee Blanchard相依爲命生活在一個寧靜的小鎮裏。

在外人眼中,Gypsy是個從小身患重病但樂觀積極的女生,Dee更是個悉心照顧女兒的堅強母親。

在母親Dee的描述裏,Gypsy從小體弱多病,被各種疾病纏身:癲癇、哮喘、癱瘓、心雜音、貧血、胃酸反流、對糖過敏、睡眠暫停等,在女兒的病歷記錄中,甚至還有白血病。

Gypsy也因此,晚上睡覺需要戴面罩,喫飯也只能靠進食管,出門全靠輪椅代步,Gypsy的人生讓人唏噓上天的不公。

命途多舛的她們還經歷過一次颶風,原本的家被徹底摧毀,因此“仁人家園”爲他們免費提供了一個房子。

2015年6月,媽媽Dee的社交平臺上發了這樣一條消息:“那婊子終於死了!”

附近的鄰居跑到Dee家敲門,但無人應答,隨後報警。警察搜查後,發現一切正如社交平臺上說的一樣,母親Dee倒在牀上,血已經滲入牀單,但警方並未找到Gypsy。

一方面大家對這個殺害Gypsy母親的人感到義憤填膺,另一方面,由於Gypsy疾病纏身,及時找到Gypsy,並確保她的安全才是第一要義。

在案件愁眉不展之時,和Gypsy關係不錯的鄰居女兒說出了重要線索:Gypsy有一個祕密交往的網上男友。

警方隨即根據Dee最後兩條動態的IP地址進行搜捕,迅速找到了Gypsy的男網友。

經過警方抽絲剝繭的調查後,警長最後宣佈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消息:Gypsy根本沒有重病,也不需要借用輪椅行動,並且是她和男友一起謀劃了這場弒母案。

習以爲常的表面 與 被忽略的細節真相所有的迷霧被層層撥開,此前被忽略過濾的細節和真相鋪陳開來。

原來Gypsy二十幾年來被母親“以愛之名”囚禁於謊言之中,Gypsy除了有輕微早產症狀外並無其他疾病,但Dee卻一直堅信女兒已經殘疾、身患重病,並給女兒洗腦,憑藉自己多年的護士經歷,糊弄醫生,僞造病歷。

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是Dee的私利和對女兒的極端控制。

爲了謀取福利,謊報女兒的年齡,二十多歲的Gypsy一直被外界認爲是十幾歲。

在女兒接受採訪時,Dee也會實施間接控制,儘量讓自己來回答有關女兒的所有問題,非得女兒回答時,就做着潛移默化的話術引導。

比如,Gypsy被問及是不是很高興來到這交新朋友,母親Dee迅速搶答:“是啊,當然了。”

母親看似真誠的眼神裏,潛藏着極端控制,在Gypsy與鄰居女孩兒Lacey關係越來越好時,Dee總會以各種藉口阻止。

有一次,Gypsy偷喫糖果,第二天發現牙齒開始潰爛甚至脫落。

在沒有求醫的情況下,Dee開始給Gypsy洗腦,並把Gypsy的病情往最壞的方面想。

還有一次,甚至讓醫生直接拔光了女兒的牙齒。

也有兒童保護組織來家裏調查具體情況,在調查者來之前,Dee爲了讓女兒看起來“有病”,不惜事前讓女兒在舌下含藥。

更有醫生髮現了Gypsy對糖並不過敏,但Dee依然拿病歷說事,堅持女兒有很多問題。由於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媽媽謊言的憤怒,Gypsy愈發叛逆,甚至戴上假髮,離開輪椅,去看望受傷的男友。

直到最後,Gypsy與男友共同策劃了這場弒母案。

案件中Gypsy的母親Dee應該是患有典型的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患有此症的人,喜歡虛構別人的症狀,特別是其子女、晚輩、弟妹等需要照顧的人,然後通過照顧、治療這個原本沒有病的人,獲得“自己很重要、被人需要”的扭曲滿足感。

更爲諷刺的是,現實中,原本看起來病懨懨的Gypsy去到監獄後,反而精神狀態變得更好。脫離了母親,Gypsy對媒體說:“和母親待在一起相比,監獄更自由,讓我看起來更像一個正常人。”Gypsy以前和進監獄後的對比圖中也可以清晰看出區別。

整個事件中,母親Dee給自己的生活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烏托邦,不離不棄的完美母親形象和不能脫離自己的樂觀女兒,但其實這背後蘊藏着巨大的綁架和佔有。

而年少無知的Gypsy在母親洗腦中,逐漸實現了自己的社會性死亡——人格的剝離,自由的禁錮。

釀造這一切的矛盾點則是母親在烏托邦裏過度自嗨,她完全無視了事情真相和對女兒真正需求的關切。

不得不說,這世界上確實有種病,叫“你媽覺得你有病”。但這世界上卻永遠沒有一種藥能夠解這種病,因爲所有人都說,這是“以愛之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