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爲《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祕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爲中心,以閒適爲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從上文的履歷中我們可以看到,林語堂一直都與英語有着一縷不解之緣。首先是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我們都知道聖約翰大學是中國首座全英文授課的學府,也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在這種環境之下學習,英語學習必然會受到良好的啓蒙。再接着到哈佛大學留學三年,在這種母語爲英語的地方學習生活,英語口語和書面英語都會得到很大提升的,當然我們也感嘆於林語堂的語言天分,作爲一名國學大師,還可以攻克那麼多門語言,並利用英語來作爲自己的創作武器,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在美國用英文寫了多部經典的作品,這對於母語爲中文的人而言並不簡單。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學生時代進行英語寫作的那種痛苦,是不是感覺絞盡腦汁都湊不出一篇文字充足,語法無誤的文章。由此我們便能夠看出需要用英語寫一篇幾十萬字的著作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林語堂做到了,這也是我們將他稱爲精通英語的國學大師的原因了。

其中他用英文寫的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就是京華煙雲了,就算你沒有聽說過京華煙雲,那麼,你也不會不知道中國有一本名著,叫做紅樓夢。作爲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和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一度很想我國的這部名著翻譯成英文,並且介紹給西方。 但是,大師嘗試翻譯紅樓夢沒多就,就放棄了這一打算,因爲紅樓夢實在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上下五千年中國文言文的全部精粹,並且有極高的文化內涵,絕非普通作品那樣,可以輕言翻譯。 但是,如此名著,不介紹給西方,實在不足以展現中國的博大文化,非常可惜。於是,大師乾脆停止翻譯,而是自己用英文,比照着名著,自己寫了一本現代版的紅樓夢。這本書,就是京華煙雲。 這本書剛一面世,就在西方受到追捧,後來被翻譯回中文,居然也是一本暢銷書。林語堂先生不但是國學大師,更是有名的英文通。他一生共出版中文集三種,英文著作36種。

林語堂之所以能夠將英語掌握的如火純青,很大的原因是他一路上的學習環境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這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示,語言環境對於英語學習實在是太重要了,在純英語的環境中生活久了,自然而然的也能掌握比較好的英語思維,這種思維是可以幫助我們用英語去理解事物的,就像林語堂可以用英文進行文學創作一樣。此外,他看到了英語具有更寬廣的傳播性,所以也就能加堅信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目標,我們都應該向大師學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