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中國船東協會"關注

孩子們收到愛心圖書。

第10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李康(中)辭去待遇良好的工作,回到青海繼續志願者公益事業。

支教團組織開展“書信傳遞溫暖,愛心成就未來”的書信交流活動。

課間輔導學生。特約記者 王偉 攝

指導學生參加機器人比賽。

“爲了理想,綻放光芒,夢想的力量不可估量;清波碧浪,有你們在我身旁,靠着臂膀,燃燒着自己的光亮。”這是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團歌《與你同在》中的歌詞,也是海大青年紮根西部教書育人、愛心接力扶貧幫困的真實寫照。

無私奉獻的支教精神薪火相傳。20年來,大連海事大學共招募並派遣157名優秀學子赴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4省區6縣13校支教扶貧、學習實踐,爲提高支教地區教育水平、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年支教路,一生西部情。希望海大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傳承和弘揚支教精神,鼓勵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0月1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對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一批批海大學子正接續奮鬥,用青春和汗水踐行海大支教精神,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讓青春之花綻放在愛國奉獻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薪火相傳 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1998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組織建立了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大連海事大學1999級研究生潘曉丹主動申請,作爲全國首位、也是當時全國唯一一位以在讀研究生身份參加該項目的志願者赴青海化隆縣支教,拉開了海大學子愛心接力的序幕。

薪火相傳的研究生支教工作,成爲大連海事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爲中心環節”的生動實踐,也成爲大連海事大學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和推進“課程思政”的有效方式。

20年如白駒過隙。今年8月初,大連海事大學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西藏服務隊隊長張成和4名隊員,帶着對雪域高原的無限嚮往來到西藏,開始了爲期一年的支教生活。“踏上這片土地,面對一張張淳樸的笑臉,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爲孩子們的‘眼睛’,帶領他們看到更廣闊更精彩的世界。”張成說。

與此同時,其他3支支教隊伍也懷着“捧着一顆心,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從平原到高原,橫跨祖國東西,奔赴青海、雲南、四川,走上三尺講臺,完成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人羣、不一樣的飲食、不一樣的氣候,都讓支教團成員們對異地的一切感到陌生。不過很快,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進入了新的角色。

支教是一件嚴肅而又艱苦的工作。大連海事大學研究支教團項目負責人熊婧貽介紹,爲了給孩子們帶去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學校選拔志願者的要求十分嚴格,還會讓成員們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和生活技能培訓,派遣他們在大連海事大學附屬學校進行爲期兩個月的跟班教學實習,來提升教學技能。

支教地區專業教師流動較大,哪裏缺教師,支教團成員就前往哪裏。他們負責的課程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幾乎所有課程,年級覆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人均周課時量約20節。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將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和興趣學習。在這羣“大哥哥、大姐姐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習成績大幅提升。

“支教團成員真正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爲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西藏自治區桑日縣中學校長羅列稱他們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20年裏,大連海事大學共招募派遣157名優秀學子赴青海、四川、西藏、雲南四地的學校,爲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了愛與希望。累計服務學生超過1.1萬人次,募集捐贈愛心物資超過550萬元。這支隊伍在支教地被譽爲“學識好、團隊好、成績好、口碑好”的“四好”團隊,先後獲得“全國優秀青年志願者”等各類團體和個人榮譽96人次。

匯聚愛心 播種愛的希望

“這些衣物都是學校團委通過多種渠道募集資金採購的。今後,我們還將募集更多資金,讓更多貧困學生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除了開展支教活動,研究生支教團一直致力於匯聚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幫助西部貧困學生。

捐資助學活動是支教團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扶貧開發的集中體現。通過建立服務學校貧困生檔案,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資助平臺,支教團建立了“貧困生信息採集—網上信息發佈—聯絡洽談—物資接收—物資發放—信息反饋”的工作機制,保證工作公開化、透明化。

第5屆支教團成員楊健在做好本職教學工作之餘,還擔負起青海省財政系統電腦網絡知識普及工作,併爲各個部門搭建局域網、建立網站,推動當地電子政務進程。通過進行電腦、網絡維護,爲同仁縣多個部門節省辦公開支數萬元。

第10屆支教團團長李康在支教結束後,一直深深熱愛着曾經奮鬥過的那片熱土,最後毅然辭去待遇良好的工作返回青海,成立了同仁縣志願者協會和同仁縣公益協會,建立七彩小屋、“新希望”培訓學校和“好孩子”微信平臺,繼續在這塊熱土上播撒青春的夢想與希望。他把東西部的資源整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達到雙贏、可持續的效果,並將此公益模式歸結爲“西部1+1”模式。

在李康的帶動下,大連高校學生到青海支教的隊伍漸漸壯大起來。他們組織的公益活動得到了同仁縣老鄉們的讚許,也感染着更多的人蔘與到志願服務行列中來。公益成爲同仁縣的新時尚。每到假期,都會有家長將孩子交給李康,讓他帶着一起參與公益活動。

“要做有意義的事,這樣活得才更有意義。”李康說。他感到自己在同仁支教、做公益雖然微不足道,但改變着當地的孩子,很有價值。多年來,支教團通過“西部1+1”項目平臺爭取到的援助資金及各類物資累計超過517萬元,支教團的足跡遍佈同仁縣97%的村落,獲得資金資助的貧困學生超過750人次,獲得物資資助的學生已有上萬人次。該項目獲得第一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笑暖童心”項目是支教團在2012年發起設立的愛心資助平臺,通過社會募集的方式設立愛心圖書館和愛心獎助學金。僅在2015年,該項目就爲西藏自治區桑日縣中小學生累計捐贈物資19.6萬元,並與大連海事大學附屬學校學生建立友誼關係,促進愛心情感交流,互通書信230餘封,創新開展情感資助新模式。該項目獲得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支教團還與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資助關係,推動“海藍夢”獎助學金計劃等資助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一屆又一屆的志願者在祖國西部爲打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受到資助的孩子們在寒冬穿上嶄新的棉衣,嘴角泛起害羞的笑容……這些是對我們志願工作的肯定。數百件的棉衣、文具用品和體育用品,我無法準確地衡量它們的價值,但我知道它們都凝聚着愛的力量。作爲青年志願者,在奉獻中體會快樂,並帶着這種快樂去感染身邊的人,我感覺很幸福。”參與捐資助學活動的支教團成員說。

支教團不僅僅關心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更注重他們情感上的交流,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這裏有許多留守兒童,他們缺少家長在學業知識上輔導的條件,更缺乏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爲了實現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團聚的新年願望,四川服務隊通過與東壩小學溝通,幫助留守兒童與父母新年視頻通話,通過“親情聊天室”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實現與遠方父母“親情對話”的願望。

20年來,支教團在做好教育教學的同時,在扶貧幫困、思想解困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努力解決支教地學生經濟困難問題,將助力精準扶貧作爲工作的重點內容。海大支教團已經成爲學校開展教育扶貧、服務西部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築夢西部 播撒奮鬥的種子

“支教團成員帶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許多無形的收穫。”雲南省團委學校部副部長、永仁縣副縣長王顥茗說,“支教團給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奮鬥的種子,一顆對未來有更多憧憬的種子。”在支教團成員的影響下,支教地的很多孩子因此產生了對海洋的嚮往,暗暗許下了考入大連海事大學的願望,希望有一天爲交通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年來,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用一屆屆志願者的青春,點燃中西部貧困地區學生希望的火種。除了加強對孩子們知識的提升,支教團成員們還注重思想引領。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第二課堂”載體。開展紅藍文化教育、經典誦讀、“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項主題活動,積極在少年兒童中開展中國夢教育。他們還把大連海大特有的情商教育帶到了西部,通過“海事杯”足球聯賽、節日文藝匯演、手工製作、實踐創新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情商養成。

馬崢嶸曾是青海省同仁縣第一完全小學的學生,十幾年前在支教團成員的幫助下,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如今是青海省的一名公務員。“這些可愛的支教老師,讓我們瞭解了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通過他們,我們對大學生的身份無比嚮往和憧憬。”馬崢嶸回憶道,“當時很多同學並不瞭解大連海事大學,但都有想報考這所學校的願望。我至今依然清楚記得那些纔開始認識世界的少年眼中的光芒。”

像馬崢嶸一樣,因爲支教團的到來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學生還有很多。“儘管力量有限,時間也短。但若能用一年的時間,用一顆赤誠之心,與支教團隊友們攜手並進,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西部孩子們的成長。當他們夢想實現的那一刻,作爲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我會無比激動與自豪。”第19屆研究生支教團四川服務隊的張德利說。

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管理辦公室對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的評價,成爲20年支教工作的寫照——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牢牢把握支教扶貧、實踐育人、弘揚志願精神的工作主線,在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成效顯著。

揚帆未來 支教團仍在路上

以20週年爲新的起點,大連海事大學更多的優秀學子正踏上支援祖國西部建設的征程。

今年8月初,大連海事大學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們開始了他們的支教生涯。8月27日至9月20日,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率隊赴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等地,調研學校研究生支教工作,勉勵支教團成員發揚艱苦奮鬥和海大支教精神,把支教工作放在黨脫貧攻堅戰的大局中加以謀劃,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學校還組織開展了2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原創併發布了支教團團歌《與你同在》、策劃出版支教工作相關書籍等,併成立了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工作室。學校還將設立系列研究課題,專題研究支教工作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育人工作中去。通過這些渠道和方式,積極引領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使支教團的影響覆蓋輻射到全校青年,形成關注西部、情繫人民、心繫基層的良好導向。

“支教團的學長學姐們無私奉獻自己青春的熱情和知識的力量,帶領祖國西部的學生‘知’大千世界,爲孩子們‘行’至更遠方打下基礎。他們緊扣精準扶貧時代要求,爲我們樹立了榜樣!”大連海事大學學生李曉雨的話道出了衆多海大學子的心聲。

大連海事大學以研究生支教團爲先鋒模範,呼籲廣大青年學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囑託,樹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理想。

同時,大連海事大學把半軍事管理作爲作風與素質養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重要載體,把指引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作爲學生就業工作的行動指南,把發揮全國“時代楷模”曲建武的榜樣引領作用作爲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大連海事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進一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爲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海大智慧和海大力量。”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鄭少南表示。

西望青川山海闊,藏文於教愛無疆。

南生彩雲江河麗,授知從心情四方。

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157名成員經過20年的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將志願服務精神轉化爲勇於擔當的信念、敢於喫苦的勇氣和奉獻青春的力量,捐資助學、扶危濟困,不斷提高支教扶貧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志願者精神,把青春之花綻放在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短評

用一年的時間, 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支教承載着貧困地區通過教育扶貧的殷切希望。自1999年加入研究生支教項目以來,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支教地、每屆支教人數在不斷增加,正是這一代代的教育接力,使知識的種子在貧困地區開花結果。

20年愛心傳遞,支教團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薪火相傳、扶貧幫困,爲學校參與西部地區建設、履行服務社會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爲提高西部地區教育質量、促進支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爲助力青年學子成長成才搭建了有效的平臺。

20年砥礪奮進,支教團奔赴在教學第一線,在祖國西部接續奮進,爲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爲西部地區扶貧開發貢獻了海大智慧和海大力量。支教團157名成員用20年的堅守,詮釋了志願者精神。

激揚青春夢想,溫暖教育希望。更多海大學子將接續努力,勇擔使命,在爲國家奉獻、爲人民服務中傳承和弘揚支教精神,在汲取基層營養、向人民羣衆學習中增長才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

■他們說

志願者是這樣一羣人。他們努力工作是爲了讓接受服務的人不再需要他們,所以志願者是一羣很容易快樂起來的人,因爲無論被需要或者不被需要,他們都會快樂。20年來,一直樂在其中。

——大連海事大學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潘曉丹

2008年至2009年的支教,毫不誇張地講,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2012年,我辭去了待遇良好的工作,回到青海繼續志願者公益事業,之後我又到青海開拓分公司到現在。我依舊在青海,這一切都源於那份不捨情感,因爲這裏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大學畢業10年,有5年在青海,深深熱愛這裏的一切,至心,至深!

——大連海事大學第10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 李康

從“航海家的搖籃”到楚雄永仁縣第一中學,從“學匯百川,德濟四海”的校訓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支教團雲南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在教育教學、愛心扶貧、學校工作、實踐育人、課程思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十分感謝大連海事大學,希望今後能派遣更多的志願者來幫助我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雲南永仁一中黨總支書記 文友

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們,能夠犧牲一年的寶貴時間來到“世界第三極”,與我們一同爲西藏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讓我很是感動。他們在教學中力爭上游,在生活中從不畏難,在教學思路上也帶給我們很多啓發。

——西藏桑日縣中學漢語文教師 倉決

支教團老師的課堂非常有趣,會結合課堂內容編排小故事,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老師們總是面帶笑容,耐心引導,還會爲我們留下很多課餘時間,讓我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小學學生 陳軍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