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裏含有微塑料。

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商店出售的超過90%的包裝食品級鹽(也稱爲食鹽)含有微塑料。 來自韓國仁川國立大學(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和綠色和平東亞(Greenpeace East Asia)的團隊對21個國家/地區的39個品牌的食鹽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只有三個樣品沒有檢測到微塑料。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粒徑很小的塑料顆粒以及紡織纖維。現在在學術界對於微塑料的尺寸還沒有普遍的共識,通常認爲粒徑小於5mm的塑料顆粒爲微塑料。微塑料這一概念是在2004發表的一篇名爲《Lost at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文章中首次提出。且由於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廣泛存在以及對生物產生的各種確定的以及不確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微塑料分爲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污水處理廠等而排入水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如化妝品等含有的微塑料顆粒或作爲工業原料的塑料顆粒和樹脂顆粒;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

微塑料幾乎無處不在。海鹽和湖鹽是通過蒸發水分,然後收集剩下的結晶體而製成的。塑料垃圾從各個河流流入這些水體,所以鹽中也含有塑料也就不足爲奇了。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在來自亞洲、歐洲和非洲的食鹽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但最新的研究更進一步,查看食鹽的生產地就能夠了解當地塑料污染的嚴重程度。

亞洲產鹽中塑料含量最高

這39個樣本分別來自澳大利亞、白俄羅斯、巴西、保加利亞、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克羅地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韓國、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英國、美國和越南。

其中28種是海鹽,9種是岩鹽,2種是湖鹽

其中只有三種樣品是不含微塑料的:一種來自中國臺灣的精製海鹽,一種來自中國大陸的精製岩鹽,還有一種來自法國的未精製海鹽。

迄今爲止,在所有樣品中,亞洲國家生產的食鹽含有的微塑料最多,這與亞洲塑料通常流入大海有關。在微塑料含量最高的前10種食鹽樣品中,有9種來自亞洲國家。

研究人員寫道:“研究結果表明,不僅亞洲是全球塑料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正如先前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樣,海鹽也是衡量周圍海洋環境(微塑料)污染程度的一個很好指標。”

攝入的微塑料量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估計成年人平均每年通過食鹽攝入大約2000片微塑料。但是,他們寫道,這僅僅佔了人類可能會攝入微塑料的一小部分。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自來水、軟體動物以及室內和室外空氣中也發現了微塑料。這四種途徑加起來,每人每年平均會攝入32,000片微塑料。到目前爲止,從空氣中攝入的微塑料佔比最大——人們通過這條途徑攝入了大約80%的微塑料。

研究人員寫道,考慮到這些攝入微塑料的其他途徑,食鹽中的微塑料大約佔一個人攝入微塑料總量的6%。

在啤酒和魚體內也發現了微塑料。

本文來源前瞻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