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腦洞歷史觀,歡迎您關注他們。

  

  

  一場“山竹”過後,在大廣東的朋友都體驗了一把颱風的“肆虐”,朋友圈的各種視頻鏡頭,無不顯示出颱風破壞力之大。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有沒有不受自然災害“折磨”的錦鯉屬性省呢?首先,我們來一覽一下各省可能會遭遇些什麼。

  北京:沙塵暴

  上海:基本沒有, 偶爾會颱風擦邊

  天津:地震帶邊緣

  重慶:基本沒有自然災害

  河北:部分地區處於地震帶邊緣

  山西:旱,地震帶

  山東:古時候有過黃河改道, 現在治理的不錯了

  河南:黃河潰堤, 洪災

  安徽:好地方基本沒有自然災害

  江蘇:好地方基本沒有自然災害

  浙江:颱風 正面登陸的不多

  福建:颱風頻繁登陸

  廣東:颱風頻繁登陸

  臺灣:非常頻繁臺風登陸, 泥石流, 位於地震帶上

  江西:好地方基本沒有自然災害

  湖南:好地方基本沒有自然災害

  湖北:長江洪峯年年有, 近年治理的不錯

  四川:地震帶, 泥石流

  貴州:地震帶, 泥石流

  雲南:地震帶, 泥石流

  廣西:地震帶邊緣, 泥石流

  西藏:地震帶, 雪災

  青海:地震帶

  寧夏:乾旱, 地震帶邊緣.

  新疆:地方太大, 部分地區乾旱(本來就是沙漠), 雪災, 大多數地方都是好地方

  甘肅:乾旱

  陝西:部分地區乾旱, 地震帶邊緣

  內蒙:部分地區乾旱

  遼寧:地震帶邊緣, 雪災

  吉林,:簡直不要太冷,本來不適合人類生存

  黑龍江:簡直不要太冷,本來不適合人類生存

  有河流經過的省份基本上都會有洪災,但是三峽建好以後洪災已經有相當多的應對手段可以控制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都因此得益。

  廣東前幾年的雪災是因爲成本的原因,基礎設施設計上就沒有防雪,幾十年一遇的雪災出現其實在北方都不算什麼,更多是人禍。

  另外黃河流域古時候到現在氣候變化還是很大的。河北、山西、陝西、河南過去都是降水非常充沛的地區。

  我們的省份會遇到哪些災害

  我國自然地形地貌,複雜性、多樣性決定了我國的地質災害種類繁多、分佈廣泛、活動頻繁,危害嚴重。

  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與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匯處。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太平洋西岸,東海、南海列島,直線距離不過4000~5000公里,卻經歷從喜瑪拉雅山海拔8000以上到我國黃海、東海、南海海拔負150~負180米以下的東海延伸大陸架,直到海拔負2700米以下的中日大陸架分界線的沖繩海槽。

  整個國土陸地及海域面積清晰的分爲三個階梯。

  

  我國地質災害種類齊全,除現代火山災害外,其它地質災害都相當嚴重。按破壞型式、動力作用、物質組成和破壞速率可以劃分爲10大類31種:

  地震:天然地震、誘發地震

  岩土位移: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變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鹽鹼(漬)化、冷浸田

  海洋(岸)動力災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蝕、港口淤積

  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坑道突水、煤層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巖爆

  特殊岩土災害:溼陷性黃土、膨脹土、淤泥質軟土、凍土、紅土

  水土環境異常:地方病

  地下水變異:地下水位升降、水質污染

  河湖(水庫)災害:淤積、塌岸、滲漏

  地質災害的發育分佈及其危害程度與地質環境背景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格局和新構造運動的強度與方式,岩土體工程地質類型、水文地質條件等)、氣象水文及植被條件,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及其強度等有着極爲密切關係。

  還有各種自然災害:

  

  到底哪些地方山水俱佳,災害最少呢?

  具體的就先從北京說起吧。

  北京,這個地方原是極好的,三千多年的歷史古都,風水大城。但是人一多就麻煩,缺水,而且現在又有沙塵暴。沒成首都的北京,可能是不會有自然災難的,人一多就難說了,這算是城市命吧。

  

  上海,有颱風,好在臺風不大。

  天津,水災多的地方,又靠着地震帶。

  重慶,這個地方時有洪災,好在地勢不高,影響不大。

  

  那接下來,就是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的那些省了,比如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這個地方大家都知道了,會有洪災,旱災。

  尤其是河南。河南可以說災害極多,比如洪水,以前經常有黃河決口的事情。花園口事件,就是戰爭加自然災難一起來。此外,黃河還有旱災。

  發大水時是洪災,洪水一退就是旱災。當然,黃河洪水給河南帶來了災害,但同時也帶來了可供耕種的土地,這又使得河南在較爲太平的年間,人口增長很快,過快的人口增長又會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危機加重。

  

  近來,隨着黃河流域降水的減少,黃河治理工作的進步,黃河幾乎不發洪水了,但旱災還是有的。此外,黃河還有地震,還有蝗災。可以說,這塊土地就是與天鬥、與地鬥中國的縮影。

  而在徐州附近的淮海地區,向來是黃泛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造反人出得最多的地區。而河北除了有洪災之外,危害大的還有地震。

  同是中部的湖北,幾乎每到訊期,就要揪心一會。

  

  西邊的山西是個好地方,歷史上沒戰亂,也沒有洪災,但有一點,有時會有旱災。1920年,北方大旱災,山西就是重災區之一。

  

  說完西邊的再說沿海的,廣東香港澳門這裏,是受颱風影響最大,浙江福建同樣受颱風影響,浙江的台州,因爲颱風多,所以叫台州。受颱風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臺灣省,直面颱風,所以臺灣省的同胞開玩笑說要徵收防颱風費,不然的話,颱風來了,他們就鑽到水下去,颱風過了再冒出來。

  

  江蘇也是颱風厲害,蘇北地區又受洪水的影響。

  東三省是個好地方,偶爾有點小地震,主要是周邊環境不好,之前也有段子說,發現周邊地區小震了一下,結果發現是鄰居在放大鞭炮。

  內蒙古最大的困擾一是旱災,另外就是沙塵暴吧。

  自然災害比較少的省有兩個,是鄰居,一個是湖南一個是江西。

  

  中國有一個兩千年沒變的省和一個三千年沒變的省,三千年的是山西。山西在中國的存在感還是不低的,山西的醋,山西的文化,山西的建築,山西的煤等等都有相當高的地位。

  但江西這個兩千年沒變地盤的省,存在感極低。

  先給大家看一下江西在古代的地圖。

  

  上圖是漢代的豫章郡,豫章是一種樟樹,在原楚國地界很多,以前的老百姓生下女兒之後,就會在門前種一棵樹,女兒長大,樹也長大,就把樹砍下做嫁妝。

  從上面就可以大概看到,其實跟現在的江西分界是差不多的。

  再看唐代唐憲宗年間的地圖。

  

  可以發現,江西依然還是那個江西。曲線依然是熟悉的曲線,沒有變胖,也沒有變瘦。直到今天,依然是這個樣子。

  

  山西的省圖之所以不變,是因爲地理,山西是一山一河夾帶的省。山是太行山,河是黃河,兩者三千年不變,那其中的地盤不變,也就不奇怪了。

  江西同樣如此。

  

  江西三面靠山,一面朝江,面對江的是長江,而且面對長江的口子很窄,等於江西是一個布袋省,口窄肚子大。

  這造成了江西的交通其實並不便利,江西省內,沒有別省所擁有的交通要點,過境江西的鐵路也不是特別多,這使得經過江西的人就少,那江西的存在感也就不高了。

  

  江西處在中國之中,卻上發展不如湖北,下發展不如廣東,右發展不如浙江福建,左發展不如湖南。

  這得說,不是江西人民不努力,實在是致富之路不好修啊!

  那是什麼把江西圍了起來呢?往東是武夷山脈,這是把江西跟福建以及浙江的浙東地區分開的山脈。武夷山脈很美,是江西跟福建交界的山,但最美的一段在福建段,所以,大家提起武夷山,多半想到的就是福建了。

  

  南面是大庾嶺,五嶺之一,這是中原人向廣東移民的通道,關口處種了很多梅花,所以又稱梅嶺。這自然也成了江西跟廣東的分界線。

  

  西邊是羅霄山脈。

  羅霄山脈把江西跟湖南分開,這個山脈也就是史書中講的紅色山脈,最有名的山當然是井岡山,北面就是長江了。

  三山一河,把江西包成了一個水口袋的省。而江西叫江西,倒不是因爲在一條江的西部,而是它位於江南地區的西部,唐朝設有一個江南西道而得名。

  那江西爲什麼沒自然災害。

  主要是布袋省,三面環山,北邊只有一個小口子朝着長江。所以長江洪水對它的影響不大,三面的山把江西又包在了其中,而裏面只有一條主要的贛江,而贛江的頭部是鄱陽湖,是一條支流,就算發洪水,規模也不大,反而可以保障省內的用水。頭部又有大湖可以蓄水,等於有一個天然的水庫。

  再者,江西也不在任何地震帶上,這使得地震幾乎沒有。

  

  所以,從歷史上來講,江西是波動很少的,沒有什麼大災,戰亂時受到的影響也小。

  跟江西類似的就是湖南,江西的雙胞胎省,形狀也是長方形的,都是三面環山,一面朝江,都是省內有一條主要的河流(湘江),都是江頭有一個大湖可以蓄水,都不跟任何地震帶相關。

  

  要不是兩者中間隔着一個羅霄山脈,兩者完全可以併成一個省。所以湖南歷史上的自然災難也是不多,而且規模從來不大。

  當然,相比而言,江西的地形更穩固,自然災害更少。

  如此逐項細細而論,若以省區劃分,無一省區是歷史上無任何自然災害之桃花源。若論到地市一級,或論省級行政區之一部地區,還有幾處可商榷。

  每個省份的城市規劃都要依據其自身的地理條件和地質條件做相應的設計,瞭解不同省份的險情,不僅僅是因爲考慮城市面對災難如何去應對,更是想要提供一些相關的思路,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上,學習自然給與的知識。

  

  注:本公衆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爲您妥善處理。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