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紅輝表示,中國作爲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努力和貢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旭波表示,中糧集團作爲中國最大的農業和食品企業,一直堅持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將“可持續發展”作爲四大核心價值觀之一,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恪守商業準則、關心愛護員工、降低環境影響、負責任地連接供需、構建強大社區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發展要求。

本報記者/管佳宇

3月23日至25日,全國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經濟論壇——2019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堅持擴大開放,促進合作共贏”爲主題,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等出席。

中國在論壇上釋放了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的信號和舉措。中國將積極主動擴大進口,進一步降低關稅,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放寬外商投資准入,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全面推動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吸引更多的企業來華投資和開展業務;推動一批規模較大、示範性較強、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外資項目儘快落地;金融服務業開放要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範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對中外資機構適用同等監管要求和標準,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同等對待內外資金融機構;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尊重國際營商慣例,讓外資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實現更好發展等。

論壇期間與會嘉賓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財政政策、金融業開放與穩定、邁向制度型開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議題開展深入探討,就中國如何與世界各國加強溝通、協調、合作以及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共同攜手應對全球性的發展挑戰等進行討論。

此次論壇中方主要代表共有187人,其中有20餘家中央企業負責人。論壇期間他們就能源轉型發展、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發展等主題發表了自己的演講。本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如下。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奚國華:

汽車市場“智慧”成主流

在“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分組會上,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奚國華在發言中表示,在兩業融合大背景下,一汽將積極把握產業轉型大勢,搶抓智能化、體驗化、共享化等發展機遇,加速向建設世界一流移動出行服務公司目標邁進。奚國華提出四點。第一是加快創新驅動,打造極致卓越新產品。第二是加快消創融合,不斷升級用戶新體驗。第三是加快數據貫通,拓展智能製造新內涵。第四是加快共享發展,打造移動出行新服務。

奚國華表示汽車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的主戰場之一,要抓住智能、共享的機會,完成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打造一個出行品牌的概念,一汽已經與國內知名汽車製造廠商聯合打造智慧出行公司,並與滴滴出行和首汽約車開展跨界合作。中國的購車消費者比歐洲年輕了一代,以90後爲主,更加註重體驗。

未來,共享出行將會圍繞消費者需求,推出定製共享汽車服務。滿足用戶當前的出行需求,推動汽車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曼青:

5G未來可能會實現端到端的數字連接

在主題爲“迎接5G時代”的分論壇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曼青指出,5G最根本的特徵是連接。“連接得更快,連接得更及時,連接得更多”。有了這樣的連接,未來的世界可能是端到端的數字連接的複合組織。

吳曼青認爲,這樣連接以後,時代將會呈現四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未來是極小的世界和極大的世界相互統一的時代。一方面網絡會連得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我們要嵌入到各個節點當中,這個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小;第二個特徵,未來可能是由物理的世界和虛擬的世界相互融合的時代。第三個特徵,未來是期待和很多擔憂相互並存的時代,一方面我們要張開雙臂迎接5G給世界帶來的美好,另一方面一切互聯的時代也意味着很多風險的互聯。第四個特徵,未來可能是一個快的變化和慢的變化相互交織的時代。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華:

持續爲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新動能

在“塑造綠色發展動能”分會場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董事長楊華就塑造綠色發展動能這一話題,分享了三個觀點。她認爲首先應該加大清潔天然氣供應是推動環境治理最現實的選擇。天然氣在化學能源中擁有清潔、低碳等諸多環保優勢,是幫助許多國家和大型城市解決空氣污染最現實的選擇。然後應該推動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推動能源革命的關鍵舉措。根據一些機構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新增能源消費,近70%將用於發電。當前中國電力消費仍保持較快增長,但電力系統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煤電比重比較大。中海油要提升清潔能源的比重,開始爲低碳轉型作出努力。同時應該推動傳統能源企業綠色生產,這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良性循環的重要途徑。

中國海油將在可再生能源分佈比較集中地區積極發展天然氣調峯項目,探索發展分佈式能源。在推動傳統能源企業綠色生產過程中,中國海油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大環保投入,積極參與渤海綜合治理等環保行動,做到了開發與保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未來,中國海油將積極融入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努力當好清潔能源的供應者、綠色發展的推動者、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爲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新動能。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

再電氣化推動能源轉型發展

圍繞經濟峯會“鞏固結構性改革成果”分組會主題,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就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表了看法。他指出,能源轉型發展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我國新能源發電、燃煤發電、核電、智能電網、特高壓輸電等高端技術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在能源消費的環節,要推動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提高電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能源生產環節,要推動清潔高效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同時,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也將成爲能源轉型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需要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市場構建、國際交流合作等領域重點發力。一要加強科技創新。二要加強平臺建設。三要加強統一開放的市場建設。四要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清潔低碳發展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董事長溫樞剛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電力企業正以實際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截至2018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裝機7.7億千瓦,佔比40.8%,比2005年佔比提高16.8%。2006年到2017年底,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3億噸,有效減緩了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

溫樞剛稱,近年來,中國華電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採取切實措施,履行《巴黎協定》,在碳減排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一是加強碳排放管理。參與《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起草,倡導的優化“資金設置”等建議,被納入《中國碳市場運行測試方案》。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體制機制,創造了多個國內大型發電企業碳排放管理的第一。二是嚴控碳排放強度。近三年年均投入約85億元實施煤電機組節能減排升級等改造,供電煤耗由2010年的328.2克/千瓦時降至2018年的300.3克/千瓦時,下降8.5%,降耗減排二氧化碳1.1億噸。三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截至2018年底,中國華電非化石能源裝機達到4351萬千瓦,佔比29.44%,較2005年的17.67%提高了11.8個百分點。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

堅持惠普多贏理念 突出“義、惠、多”內涵

“一帶一路”建設正在走向深入,如何走穩、走實、走深,堅持惠普多贏理念很關鍵。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通過對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前後發展狀況,講述了深入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關鍵點。他認爲,在普惠多贏理念的指導下,重要的是企業既要有凸顯“義”的社會責任,也要有突顯“惠”的社會效益,還應有凸顯“多”的共贏理念。

許立榮認爲,一家企業在當地能產生的社會影響相比財務回報更能決定企業和投資是否可持續。中遠海運長期以來一直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了18個港口碼頭及物流園區,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改善了當地就業環境,得到了當地普遍歡迎。在希臘建設比雷埃夫斯港時,始終重視與周邊七個社區加強溝通,同時還捐助希臘特奧會以及當地小學教育,爲當地失業人口提供基本的食品援助,還不忘建設港口周邊地區的環境綠化。

這些投資得以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並不是一味索取,而是更多地給予。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

全世界從中國的投資中獲益

在主題爲“WTO改革與全球化未來”分論壇上,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回憶了中國在加入WTO前後的變化。中國因爲加入WTO而從中獲益,全世界也從中獲益,全世界都享受了十年、二十年的黃金髮展期。中國成爲了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因爲中國有低成本的商品、低成本的勞動力,全世界也因此獲益了很多。

寧高寧提出,現在要反思,我們是否還深信全球自由貿易,是否還需要貿易全球化。他指出,現在要在幾個事情上達成共識。在貿易政策中,由於不同發展階段,一個國家是否應該得到公平待遇,是否應該把貿易和意識形態結合,貿易政策和國家政治體系是否有關聯,國家的貿易平衡狀態和一個國家在全世界的地位有沒有必然聯繫,這些問題都很重要。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旭波:

堅持可持續發展 推進國際化發展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旭波表示,中糧集團作爲中國最大的農業和食品企業,一直堅持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將“可持續發展”作爲四大核心價值觀之一,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恪守商業準則、關心愛護員工、降低環境影響、負責任地連接供需、構建強大社區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發展要求。

爲了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全球契約組織推廣更多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組織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開發和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供企業借鑑。當前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增加,希望政府在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減少貿易壁壘和各類投資政策限制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會生:

脫貧攻堅是國投最大的社會責任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表示,當前正是中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關鍵交匯期。國投作爲中央企業,應該把脫貧攻堅當作最大的社會責任,同時,國投作爲央企中唯一的投資控股公司和第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單位,一直堅持“爲國而投”,國家需要就是我們的投資方向。

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有以下體會和認識:首先要真脫貧、不返貧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兩支基金現在開始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去解決因病返貧、因學返貧,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生活質量問題,來助力鄉村振興的穩步實施。他認爲產業扶貧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只有產業扶貧帶動當地農民就業致富,才能持續地實現農民的穩定脫貧;只有產業興旺,鄉村才能進一步振興。他表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注重扶貧扶智相結合,致力於爲鄉村地區補齊鄉村振興過程中人才的短板。同時要做好生態扶貧,生態扶貧是鄉村振興的保障。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紅輝:

應對氣候變化 推進可持續發展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紅輝表示,中國作爲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努力和貢獻。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作爲以節能環保爲主業的企業,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深度參與和承擔了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可持續發展工作。

四個方面推進可持續發展:第一堅持開放包容的合作思維。第二進一步重視和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第三注重和加強可持續的微觀機制設計。第四重視技術創新,加強國際綠色發展領域的產業技術合作。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彤宙:

“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助推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彤宙表示,“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是中國有色集團最典型的可持續發展案例,就是通過打造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進而落實習近平主席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爲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中國有色集團形成了三點基本經驗。堅持“經濟+外交”雙促進,堅持“產業+就業”雙提升及堅持“責任+文化”雙融入。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和根:

綠色發展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和根認爲,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以煤炭爲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也成爲制約我國綠色發展轉型的主要因素。我國繼續通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改革經濟環境治理體系,爲綠色發展動能提供組織保障。

“十三五”時期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關鍵期,也是實現綠色轉型的攻堅期,更是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的落實期,綠色發展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區域和國家都是生態環境的脆弱帶,中國企業在與各國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當地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貫穿“一帶一路”建設全過程,促進全球綠色發展。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才:

本地化是重要的經驗之一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才表示,本地化是重要的經驗之一。目前中國中車集團在美國、澳大利亞、南非、馬來西亞等多國建立了本地化基地,並堅持本地化製造、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採購、本地化維護、本地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具體到合作方式,中國中車集團通過投資新建、實施併購、產能合作等方式,參與全球高端市場競爭。

通過本地化,中國中車集團得以在自身發展、海外實現有效運營的同時,推動了當地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實力,完善了當地軌道交通產業鏈,並培養了當地軌道交通人才等,也進一步幫助集團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念沙:

文化從來都是多元的 新時代賦予文化新內容

在主題爲“以開放引領未來”的分會場上,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念沙談及保利的成長經歷時表示,“保利”兩個字的含義是保國利民,這就是保利創建初期的宗旨和目的,保國還得利民。“但保利當初的業務有很大的侷限性。要想利民,老停留在原來的業務上是不夠的,特別是廣大的客戶更希望保利拓展業務。在一次很偶然的條件下,保利購進了三枚獸首。由此,保利開始了向文化事業探索和發展的道路。”

徐念沙講分享時講到,文化一開始就是多元的,一個民族、一個宗教有着自己獨有的文化元素。在新時代要賦予文化新內容,中國現在強調的是有質量的發展,中國的產品“走出去”,在高質量發展中越來越多地凝結了中國的文化,不光是政府、企業的作用,對於促進人類文化、通過文化促進和平交流,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也有能力。

保利不僅僅在國內滿足中國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需要,更多的是在世界各地進行文化的交流傳播。通過文化的交流傳播,讓世界更多瞭解中國,爲促進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到契合點做出保利的貢獻。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央企负责人纵论开放共赢发展

(本報記者管佳宇綜合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