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人們喜愛的動畫片《西遊記》,不僅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還極富想象力。片中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金箍棒更是令人折服,充滿了超自然的色彩,真不愧爲一部佳作啊!

衆所周知,這部動畫片講述了玄奘(即唐僧)帶着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看完了這部動畫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水丟進了一塊大石頭,泛起層層漣漪。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裏。

最讓我深有感觸的還是那一幕,我似乎從中明白了些什麼……

正午,在太陽的照射下,天氣火辣辣的熱,孫悟空扶着師傅唐僧在一片樹陰下坐着休息。孫悟空實在忍不住了,對身旁的唐僧說:"師傅,我揹着您,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馬上不就可以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嗎?"

唐僧聽了,站起身,意味深長的對孫悟空說:"悟空,要想普渡衆生,就要腳踏實地。這點苦又何妨呢?"孫悟空搔着後腦勺,似懂非懂的連連點頭。

一陣微風拂過,清爽爽的,舒服極了。孫悟空扶着師傅唐僧,又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讓我們仔細嚼味唐僧的這一席話,你想到了什麼?

聯想到唐僧師徒取得真經的動力了嗎?

試問,你還會簡單地認爲是因爲孫悟空一路的保駕護航,唐僧纔會取得真經嗎?不會。

能取得正果不僅僅如此,更是因爲唐僧師徒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暮然回首,你會發現古往今來,能在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人數不勝數。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們曾爲了理想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過。

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爲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爲"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做。《詩經·大雅》中也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着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因爲這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於是事業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地震也經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說回來,人生的千萬裏之行,會是非常艱難的,會是一條充滿坎坷與淚水的大道。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踏踏實實走下去,就一定能勝利,說不定我們還可以發現另一片美好。這不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嗎——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動畫片《西遊記》告訴我們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應成爲每一個有志者事業上的座右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