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陀飛輪的神話何時破滅?》前日我們對已被神話了的陀飛輪進行了深度的剖析,經歷了沉浮後的陀飛輪早已褪去了高貴的光環。在市場足夠開明的今天,陀飛輪早沒那麼稀奇了,就複雜程度或工藝難度來說,普通的陀飛輪已並非頂級製表的象徵,爲此溢價多多後購入實在不能稱得上值得。

  被低估的萬年曆

  事實上,若要以複雜程度論英雄,與陀飛輪一直被神話相對應的是,萬年曆實質上是被大大低估了。這裏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佐證,我們知道國產製表的起步比瑞士要晚了數百年之久,但即便如此,如今我們卻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各類形形色色的國產陀飛輪,無論形式還是造型上甚至可以說五花八門,而國產萬年曆錶卻十分鮮見,印象中更是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款式。

  這是因爲陀飛輪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象徵,縱然做出來和做得好之間仍有巨大的鴻溝,但秉持做出來就是勝利的原則,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但萬年曆不然,其是極爲考量實用性的功能,但凡實際體驗過程中產生日曆的誤差,對於萬年曆錶來說簡直是災難,這個功能就徹底廢了,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對於技術實力沒那麼有把握的品牌來說,絕逼是不敢輕易嘗試挑戰萬年曆的,因爲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當然,在此我們也絕非是要將陀飛輪趕下神壇,然後將萬年曆推向新的高度。陀飛輪也好,萬年曆也罷,對於深耕高級製表數百年的瑞士製表業而言,製造難度都沒有那麼誇張,那憑什麼陀飛輪溢價比萬年曆高很多?這不科學啊,還不就是因爲陀飛輪更有神話光環?

  萬年曆值得被正名

  

  所以我們還是得稍稍爲萬年曆正名一下,起碼比着陀飛輪也是絕逼不差的。這裏以萬國南北月相52615機芯爲例,萬國啄木鳥機芯系列的翹楚,5系大哥大,做工打磨之類的已不必多說,總零件數更是達到386個,比起基礎機芯52110足足多出了100多個,對比陀飛輪那點芝麻綠豆可要強大多了。

  不過這個舉例稍顯不太恰當,萬國的萬年曆比市面一般的萬年曆要複雜很多,也是事實。

  萬國的很多萬年曆都有南北半球的雙月相,光是這個月相部分,就大有講究。號稱與月球的實際盈虧週期每577.5年才累積1天的誤差,牛得不行。

  

  和一般萬年曆需要用小牙籤調日曆星期月份啥的非常燒腦完全不同的是,萬國的萬年曆是純純的傻瓜機,一鍵調校,出廠時已經設置好了一切,拿到表,只要拔出表把直接調到當下時間,就能校準所有的顯示。當然,你可以跟我擡槓:陀飛輪還特麼不用調呢。dei,你說的很dei!

  萬國這幾款萬年曆還有一個最大特色,錶盤有四位數字年份,大概也是因爲有這個顯示,所以調校只能向前走,不可逆,調時間的時候可別調過頭了。

  最後,萬國的萬年曆多數都是長動力,這一點又輔助了一鍵調校,比方說,表不戴放幾天,表也不會停,動力夠長啊;就算停了,一鍵調校相當於一腳油門,直接幹到正確時間,賊方便。

  

  除了這些可以明顯眼見的部分,對於高級製表品牌而言,諸如機芯的結構穩定性,萬年曆佈局是否合理等更是昇華了這一複雜功能的價值所在。所謂細節定成敗,一點不假,沒點貨真價實的金剛鑽還真攬不了那瓷器活,顯然萬國的萬年曆做了這麼多年,早已是信手拈來了。

  分享一點額外的實際感受

  另外,還有些實際上手體驗後的感受和心得值得分享一下。特別是上鍊和調校的手感,這款萬國葡萄牙系列萬年曆錶上弦的時候手感特別爽,可以明顯感覺到發條盒在被逐步上滿,越到後期越發緊繃,指尖甚至察覺到一股角力感,通過動儲顯示看着7天的動能被加滿油,真的是有種實實在在的切身體會。

  錶冠拔出第一檔,順時針掛空擋、逆時針快調萬年曆,手感輕柔順滑,星期和日曆的跳轉間隔短、動作利落,月相恪盡職守地慢行,細查可辨。

  

  錶冠拔出第二檔,則是調校時間,手感依舊順,但相比前一檔負重明顯,這是有意調高分輪的摩擦係數,不然萬年曆的各項跳轉根本帶不動;星期和日曆分別在第二天的零點五分和十分跳轉,對於複雜的萬年曆結構來說,這點間隔不是似兒,而且動作絲毫不拖沓,很好。

  無論是南北雙月相,還是一鍵調校,抑或是四位數字年份顯示,萬國對於萬年曆功能的理解正是爲其正名的最佳佐證。所有的升級或創新都從實用角度出發,而不是僅靠華麗包裝的虛幻泡影,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們就是在爲這些便利性和真實價值埋單,而非是因爲噱頭或光環去承擔溢價。所以看來萬年曆是最不會忽悠人的複雜功能,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