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要注意脑卒中的预防

金秋遍野,硕果飘香。北方的十月,气温骤降,人们早早的开始穿上毛衣,早晚的凉意,使很多疾病开始“蠢蠢欲动”。脑卒中便是其中的一种,因为气候变化也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医生介绍,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亦或寒冷的刺激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也可增加外周阻力,进而使血压升高。同时,寒冷还能使得血液里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加,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继而发病。

那么,如何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里预防脑卒中呢?

这里,医生提醒广大患有高血压的朋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医生表示:脑卒中发生后,在3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发病后的“黄金三小时”内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也是确保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能得到最大程度有效治疗的保证。

Brain stroke : 3d illustration of the vessels of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