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一:應用延伸

  超聲醫學技術發展層出不窮,如彈性超聲成像、超聲增強造影、導航融合等,這些新技術整合性強,與超聲介入爲中心的整合運用給超聲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拓寬醫用超聲設備更爲廣闊而深邃的應用前景。

  例如,血管內超聲的應用引領超聲技術延展與市場擴容。血管內超聲將無創性的超聲技術和有創性的導管技術相結合,是一種使用末端連接有超聲探針的特殊導管的醫學成像技術。血管內超聲利用導管將高頻微型探頭導入血管腔內進行探測,再經過電子成像系統來顯示心血管組織結構和集合形態的微細解剖信息。血管內超聲可以準確測量管腔及粥樣斑塊或纖維斑塊的大小,提供粥樣斑塊的大體組織信息,被譽爲心內介入醫生的“另一隻眼睛”,成爲血管檢查新的“金標準”。

  市場方面,血管內超聲主要由超聲導管和圖像處理系統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套儀器售價約在150~20萬元人民幣。超聲導管和導絲部分屬於一次性高值耗材,價格昂貴,約爲1-1.5萬元/次。血管內超聲產品可以通過耗材銷售維持較好的長期盈利。

  除血管內超聲外,其他介入超聲(造影、導航)、肌骨超聲、兒科超聲、乳腺超聲等已逐漸成爲超聲醫學領域高度關注的領域。

  方向二:便攜化與便捷化

  早年間,GE、飛利浦和西門子都曾推出便攜式超聲和掌上超聲,不過由於沒有廣闊的運用場景,加之海外大企業通常都採用經銷模式在國內銷售,推廣小型、價低的器械所帶來的分成遠小於大型設備,國內經銷商在推廣的時候更加偏重於大型設備。

  隨着市場的發展,便攜超聲在介入治療、基層早期篩查、急診急救等方面應用廣泛,並在專科、基層推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凸顯,同時擁有便於攜帶、圖像清晰、操作簡便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醫療機構的需要與認可。

  尤其是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基層醫院、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難以購置大型超聲設備,而便攜式超聲將會是一個價格合適且運用廣闊的替代。在許多偏遠山區,便攜式超聲方便醫生走進居民家中,進行入戶健檢、疾病篩查及初步診斷。同時,便攜式超聲還可以配置在救護車、急診、門診中,用於初篩、急診急救等,幫助醫護工作者更快地對患者進行疾病診斷並提升救助效率。

  對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中國市場推出了便攜式超聲設備,甚至是“手機式”便攜超聲設備,一改往日便攜式超聲僅作爲豐富產品線的次要機型。

  方向三:與人工智能結合

  較於磁共振、CT和心電圖等檢查,超聲影像大多是依靠醫生採集的不同切面的動態圖像進行診斷的,對超聲醫生個人的操作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同一個病變,不同醫生的手法、切面、儀器調節、經驗均有差異,得出的診斷結果也不一定完全一樣。

  由於超聲醫學檢查的特殊性,沒有規範化的超聲圖像採集、圖像質量控制、傳輸標準,現階段難以對超聲醫學診斷具備大規模遠程閱讀。因此,通過搭載在超聲設備上的人工智能輔助幫助基層醫生實時解決診斷問題,是緩解基層醫療專家水平參差不齊、數量短缺,並推動分級診療的有效解決方法。

  不過,由於開發難度較大,多數正在開展“人工智能+超聲”開發的產品還停留在對“死片子”的認知。具體來說,海內外“人工智能+超聲”企業多以圖片資料作爲人工智能訓練樣本,僅有美國BayLabs採用動態視頻,成果多集中在乳腺和甲狀腺,搭載於普通超聲系統,以輔助的方式實現病竈勾畫。

  儘管如此,在醫療資源匱乏,超聲醫生水平層次不齊的情況下,“亞智能化”產品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後期質控、驗證醫生判斷。超聲診斷的“智能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備受期待。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中國超聲儀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本文相關報告 REPORTS

  諮詢專線:400-0687-188

  2017-2022年中國超聲儀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本報告第1章分析了中國超聲儀器行業的發展環境;第2章對中國超聲儀器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競爭格局進行了分析;第3章對中國各重點地區超聲儀器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的分...

  查看詳情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