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隨着華爲體量越來越大,既研發芯片、移動操作系統又銷售手機的模式會讓華爲淪爲“既是選手,又是裁判員”的境遇。徐文偉院長表示,華爲戰略研究院的使命就是讓華爲不迷失方向、不錯過機會,並且通過與研究機構、大學、專家合作共同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研究。

也許有人會疑惑,曾經“二流品牌”的華爲是如何成長到世界第二、國內第一的手機制造商龍頭老大?幾年前,還是小米、oppo、vivo的天下,如今華爲已經成爲國際知名品牌。自從華爲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之後,華爲一度位居各大媒體熱搜榜首,央視也爲華爲的自研產品吶喊助威。

不僅僅如此,現如今的華爲已經成爲中國科技創新的先鋒者和領導者,特別是在5G建設方面。華爲於9月3日上午在華爲第五屆亞太創新日上宣佈,華爲已經獲得全球50多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更是達到20萬個。儘管美國一直在壓制華爲在5G領域的拓展,但是華爲仍然不懈努力爭取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

那麼華爲是如何能從小做大,而且又能夠面對挫折持續前進?華爲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這次亞太創新日上告訴了我們答案。今年四月份,徐文偉正式以華爲戰略研究院院長的身份亮相於大衆。徐文偉院長表示,華爲戰略研究院的使命就是讓華爲不迷失方向、不錯過機會,並且通過與研究機構、大學、專家合作共同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研究。

徐文偉也明確表示,大學已經成爲華爲戰略方向的重要角色,華爲將進一步深化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努力推動大學研究成果產業化。這些年,華爲一直非常重視投入研發,這從華爲佈局各類芯片、操作系統的成果就能看出。之前很多企業都揚言做國產中國芯,但是從目前來看,手機制造商領域也就華爲做到。

因此,持續佈局基礎領域創新是華爲保持持續前進的一項重要因素。阿里巴巴曾經也是佈局過移動國產操作系統和芯片製造,但是其影響力遠遠比不上華爲。因此,光有持續創新還不夠,還得有長遠的戰略意圖。曾經國產阿里雲操作系統也一度與國家工信部希望解決本土智能設備過度依賴於安卓操作系統的問題,加之阿里巴巴財力、人力支持,國產阿里雲操作可謂是雄心壯志、意氣風華。

但是阿里雲操作系統最終還是失敗,轉型爲物聯網操作系統。其中很多原因在於,阿里雲沒有移動手機作爲載體,與阿里雲展開合作的基本都是一些小品牌手機制造商。憑藉互聯網銷售模式一舉成爲世界第三大手機制造商的小米意欲打造自己的MIUI生態,因此也沒有打算使用阿里雲操作系統。

阿里雲總裁王堅一度表示,阿里雲不會介入手機生產,因此放棄了進軍手機市場的機會。任正非也一度表示,華爲堅決不做手機,從而否決了華爲張利華做手機的想法。但是任正非看到手機市場的巨大利潤之後,毅然在2003年成立手機業務部門,並於11月發佈第一款手機產品A616。現在看來,華爲在戰略上選擇進入手機市場是華爲轉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

但是,隨着華爲體量越來越大,既研發芯片、移動操作系統又銷售手機的模式會讓華爲淪爲“既是選手,又是裁判員”的境遇。未來華爲又該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