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誕生之初的被資本追捧,到跑馬圈地的瘋狂擴張,再到弊端暴露成爲公共問題,共享單車正褪下最初的光環走向尷尬的境地。

從2018年開始,包括北京、武漢、西安、太原等多個城市對共享單車進行清理整治,其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集中清理違規投放和亂停放的共享單車數量已達38.81萬輛。

如何破解共享單車違規投放、亂停亂放,實現行業規範管理、健康發展,已然成爲亟需迫切解決的難題。

多地政府治理共享單車違規停放

根據《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享單車全行業累計投放單車已達2300萬輛,共享單車企業短時間的巨量投入帶來了諸如亂停亂放、缺少運維、押金風險、道路侵佔等城市交通公共管理難題。從2018年開始,武漢、深圳、北京等城市,宣佈不定期減少市內共享單車數量,以減少城市空間壓力,一些共享單車企業也通過設置電子圍欄、劃分“禁停”區域、引入信用機制等措施,以求達到規範管理目標。但從實地考察結果來看,企業違規投放屢禁不止,多地“電子圍欄”成爲擺設,“禁停”區域也未能有效引導用戶規範停放。可以說,如何實現有序停放和規範管理,已經成爲城市管理者、共享單車企業等社會各界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兼顧有序與便捷 “聊城模式”初見規範成效

針對當前其他一些城市共享單車的普遍亂象,聊城新一代共享型公共自行車項目逐一對症下藥,探索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該項目今年4月上線,經過幾個月運營,反映良好,爲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鑑。

據相關聊城共享公共自行車運營經理孫總介紹,聊城新一代共享型公共自行車項目是藉助“雙招雙引”平臺推進落地,秉承“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原則,前期制定嚴格的准入標準,並嚴格控制單車投放數量,逐步在市區、開發區、度假區完成首批500個站點、5000輛共享助力車、5000輛共享自行車的投放。

企業保持“市場運作,規範運營”的原則,通過信用和智能停車架輔助停車的技術手段,有效規避共享單車普遍存在秩序風險。據筆者體驗,騎行結束後,只有將車輛停放在規定的智能共享停車架上才能落鎖還車,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有序停車,解決亂停亂放、影響市容及交通秩序等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這個車具備一個臨時停車功能,很便捷,是個很人性化的設計”,在鴻順燈飾城上班的徐先生說,“我經常騎這個車,很輕鬆,體驗感非常不錯”。

筆者注意到,在不到10分鐘就有8名市民前來租車,而且還車的市民也都主動停放在停車架上。筆者詢問了剛還車的吳女士,“共享單車出發點是很好的,便民,但是隨意性太大了,亂停亂放現象太嚴重。我們聊城這個模式好,車子不停放在停車架上就還不了車,對我們市民而言,還不了車就意味着一直會扣錢,這樣久而久之,大家都養成了規範停放的好習慣”。

筆者隨後問與傳統公共自行車的區別時,吳女士回答“停車點位更加密集了,這樣還車也方便了,還支持臨時鎖車,很便捷;其次就是這個車騎起來很輕鬆,不費力;還有就是掃碼租車,老的公共自行車得刷卡,卡忘帶了就借不了”。

據瞭解,新一代共享型公共自行車項目在投放前就已配備一套完整的監管、維護、運營體系,運營團隊通過後臺大數據實施監控、進行科學調配、管理,同時巡檢、運維人員進行現場的實時檢查、運營,實現線上、線下的對等服務。政府嚴控投放數量,市民規範停車,企業精細化運維,綜合解決了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管理痛點,運營效率高,項目獲利穩定,這個綠色出行項目就可以良性循環發展。

據瞭解,“聊城模式”本次所投放的助力自行車還促進了聊城市非標電動車的治理,長效管理城市的共享出行,緩解交通壓力,惠及民生並推進文明城市建設。自今年4月項目上線以來,聊城市區共享單車很少出現車輛堆積和亂停亂放現象,市民文明騎行、有序停放,目前5000輛公共助力自行車已投放到位,日騎行高達15000人次以上,綠色出行蔚然成風,爲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