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3月27日澎湃新闻报道,一个19人恶势力犯罪团伙,在2017年2月至5月期间,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58同城等平台发布虚假招工信息,用各种收费名目实施诈骗。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本应安全、公开透明,而58同城平台上却一直存在着欺诈行为,社会危害严重。

【辣评】虚假泛滥,58同城不能沦为骗子的平台

据3月27日澎湃新闻报道,一个19人恶势力犯罪团伙,在2017年2月至5月期间,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58同城等平台发布虚假招工信息,用各种收费名目实施诈骗。当求职者发现受骗后,要求退款时却遭到暴力殴打,被害人达160余人,涉及多个省份。2018年11月,因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犯罪及寻性滋事罪,尹某等犯罪集团成员被苏州市虎丘区法院判刑。同时,法院向58同城网站管理方发送了司法建议,要求其采取措施阻塞平台监管漏洞。

虚假信息泛滥的58同城,在吞噬流量红利的同时,也透支着用户对它的信任。不仅法院向其告诫,各地警方也多次针对互联网平台“虚假招聘”发布防骗指南。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近年相关虚假招聘案例达上百起。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本应安全、公开透明,而58同城平台上却一直存在着欺诈行为,社会危害严重。

【辣评】虚假泛滥,58同城不能沦为骗子的平台

对被备受诟病的“诈骗”问题,58同城却似乎一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18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指出,58同城等11家平台涉嫌从不法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行为中谋取不当利益,并两次约谈相关平台。同年9月,因违规发布房源信息等,58同城被北京市住建委多次点名,并因整改不到位被约谈。多次被批评,被约谈,58同城却似乎依旧我行我素,原因就在于一个利字。

诈骗者通过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平台到底该担何责?难道受害者只能吃“哑巴亏”?作为一个大企业,应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不作恶、不违法是底线。58同城成立之初的愿景,是做一家“人人信任的生活服务平台”。如果“人人信任”的初心没有了,骗子横行,虚假信息泛滥,58同城的监管也就会视而不见。

【辣评】虚假泛滥,58同城不能沦为骗子的平台

58同城不能是一个鱼龙混杂、无审核无监管状态的“网络菜市场”;不能是一个“电线杆广告”信息集散地;更不能沦为一个给骗子找猎物的平台,虚假招聘、卖房、租房信息无处不在,管你是不是被骗。严重违背诚信原则的58同城,不能一直被约谈、一直在整改,却还一直能安然无恙、屹立不倒,首先要诚信过关,审核和监管才能过硬。

时至今日,类似尹某等人这样的骗子团伙可能依旧不少。58同城在平台监管上的责任,是否真正落实,落实到几分?至今仍是个谜。对于无视社会责任感的58同城,监管部门不能一直沉睡,不能让这样的网络平台继续任性而为。在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团伙的同时,还要严查网络服务信息平台及其员工,是否存在着与犯罪分子勾结的“网络黑产”交易链。

(特约评论员 张保平)

—END—

图片 | 网络

责编 | 王京仔 王硕

【辣评】虚假泛滥,58同城不能沦为骗子的平台

法治周末报

与你携手同行法治路

【辣评】虚假泛滥,58同城不能沦为骗子的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