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劉沐芸博士在“2019年區域協同發展高端論壇—跨界融合引領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分論壇”上的演講報告整理。

細胞治療現狀:高的發病率+極端個案+國際認可

細胞治療現在成爲了熱點,相關研究除了細胞治療、組織工程、基因治療之外,細胞領域正朝着新藥研發、毒性評估工具、發育生物學模型等領域轉變。同時,全球範圍內也有越來越多的細胞藥物將獲批上市。不同國家也相繼出臺多項扶持政策,並將其列入國家科技戰略必爭領域。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各類疾病的發病率及腫瘤癌症的持續高發,細胞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細胞治療領域的一些極端的、很有效的個案經過媒體的傳播,比如Emily Whitehead的經典案例,以及美國2Car-T產品獲批上市等,細胞治療受關注的程度再次攀升。英國《自然》雜誌35日發表文章,一名被稱爲“倫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後18個月未檢測到艾滋病毒,有望成爲繼“柏林病人”之後第二個治癒的艾滋病患者。這些成功的案例不斷強化細胞治療對一些重大疾病的突破性治療效果!也因爲如此,細胞治療技術和產業化發展的前景將會非常可觀並值得預期。

我國細胞治療現狀:國家導向+區域競爭+缺乏門檻

再看我們國家的情況,從國家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到各地方政府的區域性產業規劃,無不提出要發展免疫細胞、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細胞治療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層面計劃“十三五”期間在細胞治療技術基礎研究與臨牀轉化研究方面持續加強投入與佈局,整體提升我國在細胞治療技術及其轉化應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並且,總書記講話中也都數次點到幹細胞再生醫學和一些新的療法,以及到一些大學、醫院裏面去實地考察相關的研究項目等。都在提示我們,細胞產業發展的光明前景。

國家導向加上區域競爭發展的需求,各省市紛紛出臺支持幹細胞研究和臨牀應用的相關政策,也將細胞治療研究列入重點支持的領域,包括深圳的各個區,都已將細胞治療列爲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重點。

政策鼓勵,需求旺盛,但准入門檻和法律法規未能及時配套,我們的細胞產業呈現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往復循環現象,從2009年全面叫停後的緩慢復甦,到魏則西事件後的叫停,又到目前一個新的“活躍期”開始。雖然20158月,國家衛健委與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定了《幹細胞臨牀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及相關技術指南,規定幹細胞臨牀研究必須遵循科學、規範、公開、符合倫理等原則,並對細胞製劑質量提出明確的要求,加強了對受試者權益的保護,並對幹細胞臨牀研究過程及幹細胞製劑等做了詳細的要求和規範,同時指出幹細胞治療相關技術將不再按照第三類醫療技術進行管理。但實際情況如何?扎堆細胞儲存、“悄悄”進行的細胞回輸又開始了“包治百病”的新輪迴。

現在深圳加入了大灣區,那未來細胞治療在大灣區的整體框架下,要怎麼做才能融入灣區科技產業創新的發展框架?無疑應該是“標準先行,建好門檻”。

細胞治療是藥品,藥品進入臨牀講究的是穩定的體系,藥品的先進性就不再是藥品本身了,而是工藝+生產+質量體系的穩定運行和精益求精

最近一項用年輕人的血液治療老年癡呆的臨牀研究由於療效的不確定,收到了FDA的警告。但該項研究在動物模型上體現出來它很好的療效,爲什麼用到人身上就療效不好了呢?可能是生產工藝的問題,動物模型的製備工藝和標準體系不能支持大規模臨牀研究細胞的產能要求,比如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是不是穩定的保質保量的供應,應用的關鍵試劑耗材是否達到臨牀級別,經過批覆的等等,都有可能導致最終臨牀轉化應用的失敗。一旦進入臨牀研究或應用,細胞產品的先進性就不再是技術本身了,而是工藝+生產+質量體系的穩定運行和精益求精。

過去,FDA審評審批化學藥、生物製劑時,會將更多的時間花在臨牀研究結果的評價。但對細胞治療的審評審批卻不同,諾華提交Car-T新藥申報時,FDA審評審批專家對它的有效性基本上不太懷疑,他們關注的是細胞產品的製備工藝、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關鍵試劑物料是否合格並有穩定的供應、放行檢測、個體化治療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等。具體到CAR-T,還需要審覈轉染用的病毒是否爲批覆的臨牀級,患者使用後的安全有效性的觀察隨訪機制。所以細胞治療產品用到人身上的時候,要保障細胞產品安全、有效和可控,生產體系的精益求精和穩定纔是至關重要的。

反觀中國,在培育發展技術產業時,過多關注技術本身,但保障細胞儲存服務和治療服務交付的質量體系和合格參數,那些沒有顯示度卻關鍵又核心的人、機、料、法、環等,供應鏈上下游的分工協同配套等的關鍵環節卻乏有問津。鏈條上過剩的地方嚴重過剩,沒人的地方繼續沒人,比如冷鏈運輸、臨牀級核心試劑耗材的穩定生產、細胞產品來源篩查、過程質控、交付標準等標準體系。在國內開展細胞儲存服務或“悄悄地”提供細胞回輸服務的單位有很多,但是真正向國家藥監局提交細胞新藥申報的產品才21個!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穩定體系的背後是什麼?圍繞着生產出合格細胞產品的產業體系——供應鏈管理和標準體系的完善

諾華和Kite公司Car-T的成功獲批,充分體現了實驗室成果轉化爲攻克腫瘤的臨牀工具這一產業形成所需的穩定供應體系。在後面支持它這個產品,從臨牀到基礎研究,再到後面上市。大家也可以看到,最少有4個公司圍繞着諾華穩定、持續地生產出合格的Car-T產品提供服務、配套能力。比如冷鏈服務,冷凍後復甦對流服務,提供臨牀級病毒還有就是提供符合法規要求的全監管鏈檔案文書管理服務,而這一點是保障個體化治療精確的“從靜脈到靜脈”不出差錯的關鍵職能。

基礎研究成果不等於臨牀工具,更無法自發形成產業。如果將基礎研究成果看作是“0-1”的突破,那實驗室技術升級爲臨牀工具最終形成產業的過程就是“1-100”的飛躍,是必經之路。1-100,工藝是否穩定而具有經濟性,是否支持量產滿足臨牀需要?關鍵試劑耗材是否符合臨牀級要求?是否有穩定的供應來源?圍繞整個產品,質量體系、生產體系、供應鏈和上下游如何配置?

借鑑美國,可能我們要圍繞着每一個產品去系統地佈局它關鍵試劑和耗材的生產。近期國家發改委新增加了一些外商准入的行業,其中就包括細胞治療,大規模生產的關鍵試劑和耗材的准入,目前這些還是依賴進口。那我們各地政府在出臺支持細胞產業政策時,細胞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是否應包括這些沒有顯示度的關鍵試劑和耗材的研發與生產。所以當我們說要培育一個新興產業時,我們的關注點就不能只落到“吸引眼球”的技術本身,也要關注那些在底層保障“吸引眼球”的技術具有可持續性的關鍵“零部件”。在整個細胞領域裏面,除了細胞技術公司之外,還應有細胞領域CMOCRO服務公司,病人團體,關鍵試劑耗材的研發生產、核心設備研發生產等企業。完善的供應鏈支持着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順利銜接,是細胞治療可以進入臨牀成爲常規治療方法的基礎保障。

引進時,我們是否瞭解基本的法規、標準要求?

現在的國際交流非常的便利,發展新興技術和產業時,即便我國沒有現成的評價體系、轉化路徑,但國際上有,其他國家也有,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借鑑。就是,在細胞行業已經有“高速公路”,有“橋樑”了,已經有國際的標準可以參照,爲什麼細胞技術、細胞產品在我國的發展還要摸着石頭過河?這個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比如,對於細胞儲存服務的病原體篩查,國內是有法律法規的,但轄區的這些提供細胞儲存服務的機構是否按照法定要求執行了?

大年初一發生的“人免疫球蛋白”事件,我們瞭解到,因原料來自人血,雖然對原料血漿進行了相關病原體的篩查,並在生產工藝中加入去除和滅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論上仍存在傳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體的潛在風險。層層把關的“人免疫球蛋白”仍會失守,那細胞呢?“質量是生命線”在醫藥行業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情懷和抱負,而是貫穿在每個經營決策細節裏的基本意識和連續的行爲約束,以及生產過程中每一處的質量檢測,加上遵紀守法。

區域如何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

區域如何通過培育一個新興產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我們對照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的供應鏈即可看出差距。上海發展新能源汽車,圍繞着特斯拉合格產品的量產投放上市引進了完整的上下游,支持新能源汽車的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做實生態才能發展產業。細胞產業同樣如此。我們需要圍繞生產合格的細胞產品,建立起完善配套的供應鏈與產業發展的“操作系統”,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要國際融合,我們的細胞產業供應鏈和產業“操作系統”能不能與國際細胞產業的供應鏈和“操作系統”融合互認?是不是一個“語言體系”?也就是質量體系、產品標準等與灣區、與國際有沒有兼容性?

才引進:科學家?還是專業技術才?

要發展一個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就不僅僅侷限於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了,還需要大批量的產業專才。由於科技的進步,也帶動着新職業、新崗位不斷產生,同時伴隨着人才評價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例如,細胞行業就屬於新興產業,其產品的藥物屬性決定了其既屬於創新型的高端製造業,也屬於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領域。

細胞技術涉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產業發展的前提是把好質量關。這其中不僅包括新產業的環境、硬件設施、軟件規範,更爲重要的就是從業人員,這是一個專業技術領域,就如同給人看病的醫生你得要有醫生執業資格,開藥得要有藥師資格,幫人打官司得有律師從業資格一樣。

如果細胞製備生產線,從事細胞製備的人員是沒有資格的,那產品很難合格。去年,深圳率先在全國試點細胞行業的執業認證。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被列入深圳市市屬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部門,開展相關專業的自主職稱評審工作。標誌着深圳細胞產業專業技術崗位職稱認定有了更爲清晰的路徑,爲細胞領域專業人才的成長打開了更爲廣闊的空間。

在細胞行業內建立配套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體系,爲新興專業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量身定做了適合自身職業發展特點的職稱序列,相當於爲此類新興專業技術人才找到人才“戶口本”,讓人才評價體系的改革步伐能夠與深圳生物醫療、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相匹配。人員合格是產品合格的其中一步。

高點定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應標準先行

發展生命健康產業,設立相關企業,應對標國際,標準先行,完善上下游,注重產業體系、產業生態和產業操作系統的建設,首先要與灣區標準融合互認,培育深圳健康產業的領軍企業,面向灣區,走向國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