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富爸爸财经

作者:富甲

期,关于 Costco的话题,稳稳占据热点头条。刚刚进入上海市场,还没有大展身手,就要遭遇“滑铁卢”?对Costco的发展前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重要内容。

一、Costco的故事?

Costco(开市客)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在1998年,PRICE CLUB 和开市客两家公司合并后,开市客“诞生”了;然后借着资本快速扩张,经营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81家卖场,足迹遍布8个国家,全年营业额超过了779亿美元,为超过6200万的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毫无疑问,在仓储批发市场上,Costco俨然成为了领导者!

而Costco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最低价格为会员提供高品质商品的理念,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增加商品种类与数量,持续为会员提供专项服务与权益,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落地中国,遇到“瓶颈”?

而就是坚持为会员提供高效服务,在天猫商城上线5年后,连续3年在天猫商城国际商家前十名榜单上,“榜上有名”的Costco,在入驻线上订单数量最多的上海市后,却遇到了难题。

其实,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起,中国的商品零售额整体数额虽然保持上涨态势,但是增速已经减缓,而在此之中,网上零售额占中国整体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却越来越高,电商平台的答卷,让人很是吃惊!

除去了电商平台的低成本优势,阿里的盒马生鲜、永辉的超级物种、京东的京东到家等利用大数据,打通线上与线下最后一公里的平台,也必然对Costco在零售市场的发展,造成威胁。而Costco在落地之前,也必然会想到这些竞争者,却仍然有勇气,坚持想法,可见是对自己的实力足够自信!

三、但结果,真的如他所想吗?

Costco仅仅开业一周,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退卡退货了!经历了“疯抢”热潮的Costco,并没有保持住这种热度,相反,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购物者的购物体验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惊喜。

首先,拥挤的人潮,让顾客的排队成本增加。在Costco落地之前,就一直对外宣称购物体验特别棒,结果在购物时,人头涌动,结账时,孩子啼哭声,大众喧闹声,声声不绝!这样的购物体验,很多消费者都表示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其次,优惠力度一降再降!之前的飞天茅台,1498元/瓶,已经早早被抢光了;而原本售价为32.9的两瓶冷装牛奶,价格也随着人们的抢购,一路攀升至53.9元;想买的东西要么涨价,要么售罄?另外,由于人群的增加,很多商品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物品被无序摆放,冷冻产品被拿出来,放到眼前,无人问津。

四、我要,这会员卡有什么用?

随着商品的优惠力度下降和购物体验的降低,成群结队的人开始在Costco收银处排队退会员卡。在开业的首个周末,排队退会员卡的人已经超过了排队结账的人,工作人员到了下午两点,只吃了一顿饭,中午饭还遥遥无期。

而值得注意的是,Costco2018财年,会员费收入为31.42 亿美元,虽然看起来该收入只构成总体营收的2.22%,但却已经成为Costco营业利润的大部分,Costco在2018财年的净利润为 31.34 亿美元,差一点就与会员费收入持平!

而Costco的上海会员数量超过10万人,会员卡的价格则是299元,Costco选择在上海落地,也必然是想靠着会员数量的增长,进而能够通过会员费的增加,获得更高收入。如今,上海会员排队退卡,无疑会对Costco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五、Costco的未来前景?

尽管发生了退卡事件,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Costco的巨大发展潜力。因为,在开业当天,Costco的股价在28日曾一度上涨5%,总市值增加了78亿美元(560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样的成绩,代表投资者对Costco有足够的信心。而Costco只要度过前期的“磨合期”,理解并接受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必然能够在商品零售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将自己的公司业绩,“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