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爸爸財經

作者:富甲

期,關於 Costco的話題,穩穩佔據熱點頭條。剛剛進入上海市場,還沒有大展身手,就要遭遇“滑鐵盧”?對Costco的發展前景,成爲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重要內容。

一、Costco的故事?

Costco(開市客)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在1998年,PRICE CLUB 和開市客兩家公司合併後,開市客“誕生”了;然後藉着資本快速擴張,經營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經有581家賣場,足跡遍佈8個國家,全年營業額超過了779億美元,爲超過6200萬的會員提供優質的服務,毫無疑問,在倉儲批發市場上,Costco儼然成爲了領導者!

而Costco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最低價格爲會員提供高品質商品的理念,堅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增加商品種類與數量,持續爲會員提供專項服務與權益,與客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二、落地中國,遇到“瓶頸”?

而就是堅持爲會員提供高效服務,在天貓商城上線5年後,連續3年在天貓商城國際商家前十名榜單上,“榜上有名”的Costco,在入駐線上訂單數量最多的上海市後,卻遇到了難題。

其實,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從2013年起,中國的商品零售額整體數額雖然保持上漲態勢,但是增速已經減緩,而在此之中,網上零售額佔中國整體商品零售額的比重,卻越來越高,電商平臺的答卷,讓人很是喫驚!

除去了電商平臺的低成本優勢,阿里的盒馬生鮮、永輝的超級物種、京東的京東到家等利用大數據,打通線上與線下最後一公里的平臺,也必然對Costco在零售市場的發展,造成威脅。而Costco在落地之前,也必然會想到這些競爭者,卻仍然有勇氣,堅持想法,可見是對自己的實力足夠自信!

三、但結果,真的如他所想嗎?

Costco僅僅開業一週,就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退卡退貨了!經歷了“瘋搶”熱潮的Costco,並沒有保持住這種熱度,相反,還因爲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購物者的購物體驗並沒有達到想象中的驚喜。

首先,擁擠的人潮,讓顧客的排隊成本增加。在Costco落地之前,就一直對外宣稱購物體驗特別棒,結果在購物時,人頭湧動,結賬時,孩子啼哭聲,大衆喧鬧聲,聲聲不絕!這樣的購物體驗,很多消費者都表示不想再來第二次了;

其次,優惠力度一降再降!之前的飛天茅臺,1498元/瓶,已經早早被搶光了;而原本售價爲32.9的兩瓶冷裝牛奶,價格也隨着人們的搶購,一路攀升至53.9元;想買的東西要麼漲價,要麼售罄?另外,由於人羣的增加,很多商品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模樣,物品被無序擺放,冷凍產品被拿出來,放到眼前,無人問津。

四、我要,這會員卡有什麼用?

隨着商品的優惠力度下降和購物體驗的降低,成羣結隊的人開始在Costco收銀處排隊退會員卡。在開業的首個週末,排隊退會員卡的人已經超過了排隊結賬的人,工作人員到了下午兩點,只喫了一頓飯,中午飯還遙遙無期。

而值得注意的是,Costco2018財年,會員費收入爲31.42 億美元,雖然看起來該收入只構成總體營收的2.22%,但卻已經成爲Costco營業利潤的大部分,Costco在2018財年的淨利潤爲 31.34 億美元,差一點就與會員費收入持平!

而Costco的上海會員數量超過10萬人,會員卡的價格則是299元,Costco選擇在上海落地,也必然是想靠着會員數量的增長,進而能夠通過會員費的增加,獲得更高收入。如今,上海會員排隊退卡,無疑會對Costco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五、Costco的未來前景?

儘管發生了退卡事件,但是我們並不能否定Costco的巨大發展潛力。因爲,在開業當天,Costco的股價在28日曾一度上漲5%,總市值增加了78億美元(560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這樣的成績,代表投資者對Costco有足夠的信心。而Costco只要度過前期的“磨合期”,理解並接受中國的消費者購物習慣,必然能夠在商品零售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將自己的公司業績,“更上一層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