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11萬人,曹操只有2萬人。

從紙面上來看,袁紹是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後的最強諸侯,曹操、劉表之流根本稱不上他的對手。

袁紹兵多將廣,手下文有郭圖、審配、逢紀、沮授、田豐、許攸,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地盤還大,有冀、並、青、幽四州,黃河以北的地盤都是袁紹的,有和平安定的戰略大後方。

而曹操手裏能拿出來的牌並不多,最大的王牌就是皇帝在手,其他兵力不行,戰將不行——不管是張遼、徐晃、李典、樂進、于禁,沒一個是對面顏良的對手。

地利方面,曹操的許都位於正中間,西有馬騰、韓遂,東面有孫策孫權,南有劉表劉備。如果當初沒有掃平呂布、劉備和袁術,曹操絕對不敢北面與袁紹對決。

可是,優勢佔盡的袁紹,爲什麼最後卻輸給了曹操,把最強諸侯的位子讓給了發小曹操了呢?

主要原因在於人和。

曹操的謀士覺得能跟袁紹一戰,主要是因爲他好謀無斷,外寬內忌。

什麼意思呢?

劉備在徐州時,曹操來攻。劉備估摸着自己抵敵不了,就派孫乾渡河去河北聯絡袁紹,說曹操出兵,許都空虛,可以南下進攻許都,曹操必敗。

可是袁紹卻稀裏糊塗,說自己最近不想活了,因爲小兒子患病,什麼宏圖大業都不放在心上了。

結果曹操把劉備打跑,還順勢招降了關羽,後者成爲曹軍大將的武力加持,一人連斬顏良文丑兩位大將,把袁紹打得沒脾氣。

劉備失敗後投奔了袁紹,袁紹表面很好客,說我替你找曹操報仇。結果關羽在對方陣營先斬了顏良,大家都說那是劉備的弟弟,袁紹一聽大爲震怒,就吩咐手下把劉備拖下去斬了。劉備說紅臉長鬍子的多了,不一定是我兄弟,袁紹一聽有理,又“待爲上賓”。

第二次關羽又斬了文丑,袁紹很悲傷,又要殺劉備,劉備說我寫封信讓關羽過來給你效力,袁紹馬上就喜笑顏開。

這些還不是最主要的。

官渡之戰的以弱勝強,在於人才的運用。上文列出袁紹手下的幾位謀士,並不比曹操手下的荀攸、郭嘉差多少,但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們出的計策,大家都是出於公心,沒有夾雜私人感情,不用猜忌,可以直接採信。

而袁紹手下的謀士們結黨營私,互相看不順眼。這樣一來,大家出的計策就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袁紹本來就是沒主意的人,也就不知道該聽誰的好了。

加上一開始對戰,袁紹因爲兵多勝了一陣,就開始忘乎所以起來:

文丑要去給顏良報仇,沮授說我軍糧多,對方糧少,最好不要渡河,跟曹操相持纔是上策。但袁紹不聽,你不懂什麼叫“兵貴神速”;

袁紹派淳于瓊去守烏巢糧庫,沮授在獄中上書,說淳于瓊好喝酒易誤事,他偏偏不聽。

許攸捉住曹操催糧的信使,趕緊去給袁紹出謀劃策。剛好審配來信說許攸親戚在家犯了法,袁紹於是就說你跟曹操小時候關係就好,我可不聽你的。

汝與曹操有舊,想今亦受他財賄,爲他作奸細,啜賺吾軍耳!本當斬首,今權且寄頭在項!可速退出,今後不許相見!

結果許攸一氣之下倒戈了,給曹操出了火燒烏巢的主意。

從滅呂布、平袁紹來看,曹操真的是最適合成功的諸侯。

曹操的各種素質雖說在各路諸侯中不算拔尖,但綜合實力太強。文臣武將各有特點,自己也能勝不驕敗不餒,還從諫如流。

孫權出世之前,天下英雄,真的只有曹劉兩個。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