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荷都網訊 又是年底了,闔家熱鬧的好日子。記者也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看着沉甸甸的錢包,不禁陷入了沉思。

辛苦奔波一年,卻不知道房子車子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突然腦洞大開,如果給我100兩銀子,回到古代夠不夠我實現夢想呢?今天就給大家來八一八在中國古代,銀子的購買力到底是多少?

由於現在各種古裝劇的內容不嚴謹。“橫店”地區銀元寶發行氾濫,也給大家造成了一種錯覺,銀元成了小額的流通面值,請客喫飯、喝茶、送禮。動不動就是一錠銀子不用找了。

其實在古代,銀子初期是作爲一種非常珍貴的金屬。最初只是用來製作珍貴的首飾和器皿,唐、宋之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才慢慢地成爲市場上的流通貨幣。結合當時的社會生產情況,簡單地以大米價格來衡量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社會太平,物質生產豐富,1兩銀子可以買20石大米,(唐朝每石約等於現在50公斤)

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通貨膨脹,一兩銀子就只能買到10石大米了。

而到了宋神宗年間(公元1068年 - -1077年)一兩銀子只能買到6-8石大米了。由於社會財富的增長,社會上的銀存世量增加,銀貶值了不少。

而到了明朝萬曆(公元1573--1620年)一年銀子只夠買2-3石大米了。

到了清朝前期,由於絲綢與茶葉貿易,大量白銀流入中國。銀子貶值,一兩銀子只能買1-1.5石大米。而到了清末民國,一石大米需要3-5個袁大頭。約等於2-3兩銀子。

而到了現在,由於大規模銀礦的開採,銀已經成爲了一種工業金屬,每克4元。一兩50克等於200元。

古代由於生產力的低下,大米屬於有錢人才喫得起的。如果你要是有100兩銀子,穿越到唐宋,可以成爲一個小財主,買地做生意,娶妻發家,走上人生巔峯。

如果穿越到明清,可以成爲一個小商人,滿足一家溫飽問題,稍微勤奮攢點錢,有財力培養孩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如果到了清末民初,勉強可以溫飽,最好多元化投資,增強抗風險能力,畢竟當時社會動盪。這點錢經不起折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