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多次移民狂潮,移民原因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天灾的原因。我国最早的移民热潮应当在西晋末年,这一次迁移,不仅为江南的开发带去了更多的劳动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可以说,没有这一次人口大迁移,就没有华夏文明的延续。

西晋末期的人口迁移是人为而造成的,如果不是战争的频发,北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口在一夜之间转而南迁,江南和珠江流域也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开发。那么,这次人口迁移浪潮是怎么一回事呢?

东晋以前,南方都被历代王朝视为卑湿之地,这是因为南方当时还未得到开发,它的文明程度还不及北方。

两汉时期,北方一直是经济和政治中心,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都被长期作为历朝的都城。不过,随着西晋末期人口的大迁移,这种情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漠北漠南的胡人大量南迁,他们与中原地区的汉人杂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圈。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防止胡人兼并土地,便将他们迁至边疆。不过,随着西晋内部的斗争,胡人势力却不断地壮大了起来。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在此之期,西晋宗室展开了血腥的争斗,他们给西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由于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宗室的实力,最终导致北方胡人的崛起,当时,以羯族人石勒、匈奴人刘渊和氐族人李特为首的五胡势力最为著名。他们在中原和蜀地迅速崛起,并开始与西晋王朝争夺北方。

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石勒首先举起了反晋的大旗,接着,氐族人李雄又在四川建立了政权,他们共同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公元311年,石勒在苦县大败由西晋太尉王衍率领的主力,不久,刘聪、石勒等人又率军攻破了洛阳,他们洗劫了西晋宗室,并将西晋皇帝司马邺俘虏至北方,西晋政权名存实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乱。

在胡人举旗反对西晋政权的同时,全国各地也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由于战乱的原因,饥荒盛行,一部分的民众遂举起了反晋的旗帜,他们拥立流民首领为主,开始与西晋政府进行周旋。自此,北方陷入了长久的内乱当中。

当北方战乱频发之际,南方却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晋朝宗室为了躲避胡人的威胁,遂纷纷举族南迁。随着晋朝宗室的南迁,汉人的政治中心也发生了转移,不久后,北方士族也举族南迁,中原随之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人口大迁移浪潮。

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移皆是因战祸而兴起,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司马睿就是晋元帝。元帝以建康为都城,开始依托南北士族与北方胡人政权进行周旋,司马睿重新建立的政权就是东晋王朝。

东晋王朝的建立,为北方汉人带来了生机。公元318年,中原各地普遍爆发了饥荒,迫于生计,北方民众只好南迁至江淮。一夜之间,南方人口大量的激增,晋元帝为了消除南北士族之间的隐患,便在南方设立了侨州安置北方士庶。自此,南方便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西晋末年的这一次人口迁移持续了上百年,直到南北朝时期,仍有北方士庶迁移至南方的现象。据史学家估计,永嘉末期这一次人口大迁移,至少有两百万人,它所代表的不仅是形式上的人口流动,更是经济和政治中心的转移,是举国迁移。因为有了这一次人口迁移活动,江南地区才得以开发。

在东晋偏安于江南的时候,北方士族也曾大量在朝廷中做官,像所谓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豪门大族,就是来自于北方的士族。王导、谢安、王坦之等人,就是北方士人中的代表。由此可见,这次人口南迁对南方带动有多大。

东晋政府南迁后,它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汉人正统代表,因为中原汉人认可东晋正朔的地位,才会有北方汉人大量迁移的现象。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每一次人口大迁移,随之带来的都是民族的同化,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了东晋这个正朔的汉人政权,才使得汉族得以保全,也正因为有了东晋,才使得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加快。

【参考资料:《史通·邑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