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路上的福壽門診部大門緊閉,牆上還貼着"警惕醫托"的告示。

易棟樑 /視頻截圖

□記者 王亦菲

晨報訊 經過7個月的縝密偵查,北京警方成功搗毀全國最大醫托詐騙團伙,抓獲以易棟樑(曾用名易斌)、陳宜夫婦爲首的涉案人員160人,其中114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1人被取保候審。

昨日,北京警方對外發布消息稱,經查,僅3月份至今,上述犯罪團伙就涉嫌誆騙600餘名患者就醫,涉案四家中醫機構一個月銷售的中草藥合計高達2.6噸,開具處方單據669份,涉案金額約170萬元。

去年9月以來,北京警方先後接報稱,一批湖南籍來滬人員將來滬求醫患者騙至事先安排好的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就醫並非法牟利。

經過3個月偵查,北京警方成功排摸出了一個以易棟樑、陳宜夫婦爲幕後操控人,張勇、易善安等14人爲主要成員,組織招募90餘湖南衡陽籍人員的醫托團伙。

4月2日凌晨2點,北京警方展開收網行動。其中,犯罪嫌疑人易棟樑在其浦東東方路“黑頭目”新居中被抓獲。而在浙江北路海寧路附近一暫住地,警方共抓獲96名醫托。

4月2日上午8點,涉案的華欣中醫門診部、福壽門診部、金典門診部、國珍堂中醫館4家門診部如期營業,“老中醫”還在坐診,第二波抓捕開始,共抓獲工作人員47人。警方當場還繳獲仿真槍1支(待檢)、“心腦康膠囊”“肺寧膠囊”等19種2492盒藥品,涉案電腦10臺。

“我們前後偵查了7個月,足見這個犯罪團伙結構的複雜性。”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副總隊長單雪偉介紹,該團伙組織嚴密,成員分工明確。犯罪團伙由核心管理層、診所經營管理層(包括“醫生”、導醫“護士”、覈價員、“黑保安”等)、“醫托”(又稱“廣告員”,男女均有,以湖南衡陽籍爲主)等3個層次組成。其中,以易棟樑夫婦爲首的核心管理層10餘人,以威逼、利誘等方式迫使正規合法的民營中醫機構與其合作,對持有股份的診所負責人進行管理。

警方表示,該犯罪團伙在作案時分工明確,每一個環節職責清晰,層層相扣。其中“醫生”負責給患者開藥,底線爲“喫不死也喫不好”。病人被騙到醫院以後,醫生問一下病人的病情,再簡單搭一下脈、看看舌苔、問一下病症,就開中醫處方單;導醫(“護士”)負責帶領患者掛號及所謂的檢驗、檢查等;覈價員(收銀員)根據病人經濟狀況決定看病藥物費用結算和院方工作利潤分配;“黑保安”負責在醫院外圍觀察是否有行政執法人員來院內檢查,同時,在患者和院方發生所謂糾紛時,負責院內的“安全工作”.

而“醫托”則在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知名專科醫院掛號處及周邊區域,以虛構、誇大事實等方式,誘騙來滬就醫的患者到易棟樑等人掌控經營的福壽門診部、華欣中醫門診部等4家民營中醫機構就醫,高價銷售以極低價格購進的中藥牟利。

今年3月,湖北籍患者李某因患青光眼在去北京市五官科醫院就醫的路上,被“醫托”拉至華欣中醫門診部就診,花去藥費3850元,而處方單上的中藥成分僅僅相當於涼茶配方,只有清涼瀉火的作用,成本價約爲140元。

目前,案件的偵查取證工作還在進一步展開。

對話易棟樑:“醫生”月薪高的有3萬

□晨報記者 倪冬

同鄉和朋友的回憶,簡單勾勒出了易棟樑的發跡軌跡。高中畢業後,易棟樑曾在鄉政府做過一年戶籍員,還在鄉里的中學做過一年代課老師。1992年,他下海乾起了“個體經營”。

2002年,易第一次來到北京,首份工作便是跟着老鄉做“廣告員”(即醫托)。

善於察言觀色、能說會道的易棟樑,很快摸清了這一套架構體系,不再滿足做一個最底層的廣告員,開始自己承包中醫科,當起了老闆。

4月4日,浦東新區看守所,面對民警的訊問,透過易棟樑的談話,我們也許能從中窺探出他的一些經營理念和思路。

問:怎麼想到要做這一行?

答:我們老鄉都在做這個行業,發現這個賺錢比我開超市要好很多,錢來得快,利潤高。他們就是承包醫院,搞科室,利用醫托拉病號,印象中一年可以賺三四十萬。

問:你是如何管理的?

答:每一家門診都有獨立的公司、股東會,有四五個股東,有時也有交叉。我自己管資本投資,我在每一家找了關係比較好的、能力還不錯的,同時還是股東,讓他在門診部做管理,然後還有目標考覈。

問:獲利如何分成?

答:比如今天做了10000元,我按照營業額的比例,15%利潤(即幾個股東按投資比例進行分配),60%給廣告託(指醫托)和組織人(指託頭),還有25%給醫院房租、醫生工資、藥品開銷。

問:醫生從哪裏招的?

答:網上可以招,還有朋友推薦,基本都是在民營醫院圈子裏的。中醫底薪是8000,西醫是12000,醫生開藥最高的提成加底薪,西醫能拿到30000,中醫能有20000。好的醫生很難招,招收最高級別的醫生是副高。我們也(嘗試)請過一些好醫院的醫生,但是人家覺得醫托搞壞了名聲,沒有請到。

一個患者“四個託”,買藥人均3000塊

醫托行騙防不勝防,成功拉到一個客人只提成二三十塊

□晨報記者 倪冬

我們常用生態鏈來形容各種生物的關係,比如狼喫狐狸,狐狸喫野兔,野兔喫青草。在北京的醫托江湖,同樣存在着這樣生態鏈,從核心管理層到診所,編織了一張由“醫生”、“護士”、“導醫”、“醫托”構成的大網,但獵物卻只有一類——那些患有疑難雜症的患者和家屬。

北京市公安局14日對外發布消息稱,近日成功搗毀全國最大醫托詐騙團伙,抓獲以易棟樑、陳宜夫婦爲首的涉案人員160人。

對於此案,一家民營醫院老闆直言,因爲無法使用醫保、農保,民營醫院客源的缺少以及收入的微薄,客觀上給了醫托生存的空間。他直言,要根治醫托,政策、監管方面必須及時配套跟進。

預約專家門診被忽悠

鄒慶,46歲,江西來滬10年,在碼頭裝卸紅磚、砌塊。

鄒慶做裝卸工時,老婆邱華(化名)幫忙挑磚。今年3月,噩耗突然降臨,46歲的邱華被確診患上乳腺癌。“3月14日動手術,拿掉乳房後開始化療。”3月29日,鄒慶趕到中山醫院,準備預約專家門診,諮詢化療的事,卻發現預約已要排到一週以後。

就在這時,一個身高約1米8的男子湊過來,問他“看什麼病”?鄒慶說了老婆的病情,男子安慰說,“乳腺癌有人喫中藥可以喫好的”。

男子旁邊一個瘦瘦的女子也接過話茬說,她有個親戚得的也是乳腺癌,就是看老中醫喫中藥喫好的,“她說,喫了這個老中醫的藥,她親戚(化療時)既不掉頭髮,也不嘔吐”。

鄒慶彷彿看到了希望,而“瘦女子”也“熱情”幫忙寫了張紙條:“普陀區中山北路菖菖菖菖號,北京華欣中醫門診部,呂菖國教授”。

正當鄒慶打算按照瘦女子留下的紙條趕去華欣中醫門診部時,一個矮矮的中年女子奔過來,說她妹妹也得了這個病也想去看。而當兩個“同病相憐”的人最終趕到華欣中醫門診部時,還沒進門,就在門口碰到一個“廣西趕來”的女子,專門來看乳腺癌。“掛號費,128元。”鄒慶說,坐診的有2個人,一個穿白大褂,另一個是被稱作教授的“專家”。“專家”簡單問了鄒慶一些問題,看了看帶來的資料,就開了一副中藥方子,讓他去抓藥。“我當時只帶了4000元,抓藥的人就說,開十天半個月先喫着,等有效果再來開。”就這樣,對方給鄒慶開了1240元的中成藥——芪棗顆粒和甘露聚糖肽片,還有1186元的中藥。“那人說,中藥是祖傳祕方,即使當天付錢也拿不到藥,但可以快遞到住的地方。”3天后,鄒慶收到了一包中藥,但沒有任何藥方和說明,他試圖撥打快遞上的電話,發現關機了,“家裏人都覺得被騙了,藥一直沒敢喫”。

4月9日,從警方提供的10餘頁、近百名犯罪嫌疑人照片中,鄒慶指認出了4名和他搭訕的人。

此外,鄒慶還指認出了那名坐診的“教授”。據警方調查,這個所謂的“教授”真名叫劉某國,59歲,有醫師資格證,只是一名普通中醫。幾個月前,他剛剛從福壽門診部離職,這家門診部同樣涉嫌僱傭醫托。

醫托成功拉客就有提成

周某、吳某夫婦同樣是華欣中醫門診部拉客的醫托。這對40來歲的夫妻暫住天目路浙江北路的羣租房,每天早晨6點多,都要早早趕往常熟路地鐵站:“因爲看病的人都要起很早去掛號,這個地鐵站剛好離華山、五官科醫院都很近。”“我通常選擇帶着就診資料的人搭訕,一般人家看什麼病,我就說自己也看這個病。”周某說,他一般選擇那些得了癌症、皮膚病,或其他慢性病的病人搭訕,他老婆一般選擇得婦科病的人搭訕。

一旦搭訕成功,夫妻倆中的另一方就跟着“撬邊”。吳某說,如果對方有意,她就會寫張紙條,寫好華欣的地址,落款寫着“吳”。“看落款,就知道是我介紹的病人”。

到了下午,周某喜歡和老鄉打牌,吳某則等着一個叫“老楊”的人來跟他們結賬,“帶一個人付給二三十塊錢”。吳某說,她和丈夫一個月的底薪,分別是1000元,算上提成,兩個人加起來月收入有3000至5000元。

而警方獲取的資料顯示,3月5日一天,華欣中醫門診部營業額很可能就達60757元,這還不包括額外的2688元掛號費。以掛號費128元/人的標準計算,當天就診人數爲21人,平均每人買藥的花費爲2893元。

起底涉案“老闆”:北京大部分醫托都給他打工

幕後控制多家民營中醫醫療機構,聘請的醫生部分連醫師資格證都沒有

□晨報記者 倪冬

4月2日,在警方抓捕以易棟樑夫婦爲首的醫托詐騙團伙時,華欣中醫門診部法人黃志國一起被抓。

4月4日,在浦東新區看守所,黃志國向民警介紹了“中醫內科”開設的來龍去脈。

他說,華欣“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的診療科目包括“中醫科:內科專業、骨傷科專業、鍼灸科專業、推拿科專業”,一直以來只做鍼灸推拿,沒有做中醫內科,因爲沒有醫生,便在網上登了招聘信息。

今年2月,一個名叫“呂錦國”的醫生,主動找上門來求職。“他有醫師資格證。”黃志國說,去年下半年,衛生部門開了個會,大意是鼓勵民營醫院參與和公立醫院的合作,以及民營醫院相互之間的合作,“我想想如果能把中醫內科做起來也挺好,感覺自己有點是被政策鼓勵了一下”。

呂錦國的到來,讓華欣多了一箇中醫內科。但因爲華欣沒有藥房,呂錦國開好藥方後,大都是讓病人自己去外面的藥房抓藥。

大約半個月後,一個名叫“易棟樑”的人,主動找上門,“他說認識呂錦國,想一起合作,他有藥,病源也可以想辦法”。

兩人初步談成的條件如下:128元的掛號費歸華欣所有,藥費歸易棟樑,所需中藥由浦東福壽門診部提供:“當時還談到過回扣,但沒有落實。”

剛運營了一個月,黃志國就發現“有些亂”,因爲“110投訴明顯增多了,一個月有三四個110,都是病人要求退藥的”。

懊悔的不只黃志國一個人。季淼(化名)名下有2家綜合性民營醫院,一家是位於浦東高設路的浩申門診部,另一家是位於靈山路1788號的福壽門診部,但經營狀況都不太好。

2012年11月,浩申迎來了一個談合作的人——易棟樑:“他想承包中醫科,條件是出資5萬元當押金,另外將每日營業額的6%給浩申。”

因資金週轉困難,季淼同意了,但僅做了20多天,就發現易棟樑做事不靠譜,有欺騙病人的現象。“我提出中止合作,易說浩申太遠了,想承包位置更好的福壽。”季淼說,這次易的開價更爲誘人,出資80萬元合作經營,利潤二八分成,季得20%,易拿80%。

季淼再次同意合作,2013年5月5日,他前往福壽發現,易棟樑對福壽門診部的裝修,格局變化很大。他提出異議,反被易的人暴打一頓。因擔心遭受更嚴重的報復,季選擇了忍氣吞聲。

然而,易在支付完第一筆40萬元的合作費後,便不再履約。

雖然實際經營權旁落,但季淼仍是福壽名義上的法人,他擔心易惹出醫療事故卻要他來承擔,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奪回經營權的鬥爭。

在與朋友協商後,季淼先是把福壽的法人變更到朋友名下,然後由朋友出面交涉,試圖奪回經營權,依然無果。

無奈之下,季淼與朋友只得找到浦東衛生部門,主動要求福壽門診部“暫緩校驗”。

季淼對福壽門診部被取消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實際上,在易棟樑接手福壽之前,他還曾控制過浦東北園路88號的聖草中醫門診部、臨沂路上的明陽中醫門診部。因僱傭“醫托”招徠病人,2013年9月27日,北京聖草中醫門診部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被註銷。

浦東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也向晨報記者證實,從公開資料來看,無論是聖草、明陽,還是浩申、福壽,法人都不是易棟樑,但衛生部門後來曾收到過舉報材料,稱這些醫院實際上被一個叫“易棟樑”的人實際控制着。

除浦東新區外,去年9月,位於虹口區塘沽路29號的北京金典醫院也被作出暫緩校驗6個月的處理,而金典幕後的實際控制人也是易棟樑。

而據記者調查,金典醫院聘請的醫生連醫師資格證都沒有。“本來想只是應急,幫忙做一個月(醫生),我想只要不出醫療事故應該沒事。”陳某,金典醫院曾經的坐診醫生,但她學的卻是護理專業,原本應聘的是護士,卻因做過七八年臨牀被金典醫院安排以醫生的名義坐堂問診,專看各類婦科病。“在我們(醫托)這個圈子裏,易棟樑是北京做這行最大的老闆。”一名易棟樑的同鄉說,北京大部分醫托都直接或間接爲其打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