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臨,短視頻營銷全面來臨之前,漫畫風騷依舊。

新媒體時代開啓後,文案和設計就自然成爲CP,圖文搭配也早已成爲傳播中的共識。

等到了後新媒體時代,拉新難度加大,“內容爲王”的口號開始頻繁被提及。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時代賦予新媒體人新的任務開始發生變化,任務被層層拆解下發,最後承擔起責任的還是文案和設計。

但與往日不同的是,經過互聯網幾年的浸泡,文案往往都混成了運營,也逐漸掌握了話語權,而設計依然還是個苦逼的執行崗。於是,在內容創新的領域裏,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向展現形式上傾斜,設計們再也不能只侷限於900*383的封面圖和自適應的正文配圖中,手繪、漫畫則被當成重點技能甚至必備技能成爲了對設計師的要求。

更要命的是,漫畫和手繪風還真就出了很多爆款。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在後新媒體時代,漫畫營銷是如何突破困局,引流內容爲王的後新媒體時代風潮。

一、甲方爸爸的漫畫

這類廣告目的是營銷,發佈平臺上有的是甲方自建平臺,也有流量主平臺。

有單次的營銷節點類活動,如百雀羚+局部氣候調查局的《一九三一》

也有探探公衆號的這種,日常推文都是用漫畫形式來展現。

這種漫畫營銷的目的性很明確: 就是降低硬度,增加廣告可讀性。

廣告自誕生之初就天然與用戶存在隔閡,哪怕用戶確實存在需求,但對廣告還是會存有牴觸心理。這種牴觸源自形式而非內容, 如何更好消除隔閡、拉近用戶距離 ,是所有廣告主和流量主都應思考的問題。

這也是爲什麼信息流廣告、網綜中的軟廣都像捏橡皮泥一樣揉捏自己,都是爲了儘量融入到流量中,減少廣告推送的突兀感,增加一些點擊。

但廣告主在進化,用戶也在進化。用戶從衆多內容裏發現廣告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不管再怎麼隱藏,用戶也總能把廣告從衆多內容中摘出來、屏蔽掉。這也是微信公衆號中的軟文投放,標題不管再怎麼包裝,閱讀還是會低於平均閱讀量的原因。

而漫畫營銷所做的是另闢蹊徑, 它做的不是隱藏,而是以更豐富的內容來弱化廣告的比例 。就像郭德綱說的,我們這邊沒有別的,就是給的多。更何況漫畫本身的可讀性和表現力就強, 用戶天生對優質內容的好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抵消到對廣告的牴觸 ,甚至會將對內容的好感轉嫁到廣告和產品之上。

二、平臺方的漫畫廣告

這類的漫畫營銷多用於平臺方的流量積累。像人類關懷計劃的《東北直男觀察報告》:

嚇腦溼的《宿命之戰:程序員VS產品經理》、《能進互聯網公司的個個都是人才》;

還有局部氣候調查局的一系列冷知識作品。

平臺方的漫畫營銷的重點更多 在於內容的優質性,是高純度的內容營銷。

方向上多爲幽默、冷知識、科普等,目的在於積累流量,建立渠道調性。

這類漫畫營銷作品的 可讀性再傳播性 都極高,往往容易形成爆款。但其准入門檻也極高,優質內容的創作在任何領域都是稀缺資源,更重要的是平臺方不是單次營銷的發起者,更應是優質內容的連續產出者,當用戶被培養出對優質內容的閱讀習慣後,一旦內容創作質量下滑,就會帶來較大打擊。

所以, 連續、高質的創作 成爲了這類漫畫營銷的天然門檻 。像去年的一篇 《想要辭職的896天》 就刷爆朋友圈,引起互聯網人羣的高度共鳴,但不管是產品還是內容,也是後續承接不足,寫下本篇分析時再回顧,號主都已經斷更半年有餘,念之也是唏噓不已。

《想辭職的896天》底部部分留言

三、漫畫營銷的優勢有哪些

作爲用戶看來,我們的剛需是有效信息。不管何種載體, 準確且快速的傳達, 纔是用戶所需要的信息。這種載體可以是文字、視頻、音頻,當然也包括漫畫,每種載體都有着其不同的特點,漫畫也不例外。

而相較於其他,漫畫的優勢主要有以下。

1. 信息傳達準確率高,表現力強

首先要了解的是: 傳達存在偏差,理解需要成本。

用戶的理解成本增高後,流失率會提升,轉化成本也會隨之提高。 簡化用戶的理解成本 ,一直是運營人員在發佈內容或制定規則時要考慮的重點。

比如說你在一家餐廳消費200,結賬時服務員說只要充值2000元辦理會員,每次喫飯都能打九折,優惠包含本次。而另一種說法是,你充值2000元成爲會員,本次喫飯免單。相較下,第二種方式對用戶而言更爲直接和便於理解,往往更能獲得青睞。

而漫畫中的信息不管是在 傳達上 ,還是在 理解上 ,都有一定優勢。 其視覺化的形式明顯要優於文字,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優於視頻。 比如說在步驟類的教學的內容中(繪畫、炒菜等),靜態的圖片比教學要比視頻來的更爲清晰。

相交於文字的歧義衆多,漫畫往往更爲直觀; 視頻的連續播放性上,容易產生大量無效信息,漫畫則能幫助用戶快速抓住重點。 從這方面來說,漫畫在信息的傳達和表達力上,擁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2. 可以讓用戶快速代入場景

場景營銷成爲了高頻詞彙,小程序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帶銷售屬性的行業裏,轉化率最高的渠道是 轉介紹 ,其次就是 會銷 。會銷不僅僅是一次產品的線下介紹,更重要的是能搭建起一個對應的場景。

同理在線上營銷中,如何能快速將用戶代入場景之中,對最後的轉化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局部氣候調查局詮釋的十分優秀,像在《沉船往事》和《發現新大陸》,都是通過場景化的畫面加以寥寥文字,快速將用戶代入作者構建的世界當中。

《沉船往事》

《發現新大陸》

《緊急尋找北馬5004號選手!》

如果同樣的內容以文字形式闡釋,多費口舌不說,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3. 用戶對隱藏劇情天生熱衷

漫畫所能承載的內容更爲豐富,也更能體驗出策劃者的智慧。更重要的是,用戶對隱藏劇情的嚮往十分熱衷。這也是每次的熱門電影上映後,知乎中總有這樣的提問: 電影《XXX》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XXX》有什麼不易察覺的細節?

這種“細節”和“隱藏劇情”不但是策劃者的小心思,也是用戶進行的 “自我分層” ,擁有更廣、更深知識面的觀衆,或者腦回路更爲奇特的觀衆往往會發現更多隱藏信息,而這種“人無我有”的發現就是一種“炫耀資本”。

(對虛擬貨幣的調侃)

(對發傳單機構的調侃)

(地鐵浮世繪)

而隱藏劇情是基於大量的信息得以產生,只有信息量足夠豐富,纔有可能產生隱藏劇情。

這類的內容其實並不影響故事的主線,隨意更換或者取消也不影響全文,但增加這類內容一方面給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用戶也能從文章中發現這些小細節來獲取一定滿足感,也爲再傳播提供了土壤,畢竟再傳播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用戶的炫耀心理。

4. 幽默的力量是偉大的

調查表明, 具有幽默特質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好感 。在生活中幽默也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有效潤滑劑,而在線上內容營銷上,幽默的魅力更是。

漫畫由於其更爲直觀的表達和誇張的展現手法,往往更能詮釋出獨特的幽默魅力。比如在《東北直男觀察報告》中,就運用大量的誇張手法,將用戶逗的前仰後合。

東北對藝術的標準

東北對老鐵文化的詮釋

東北對老鄉文化的執著

這種幽默的文化內核的特殊的表達形式,在這個節奏不斷加快的社會里,顯然已經成爲稀缺資源,這也難怪會成爲人羣追捧的爆款。

四、漫畫營銷的發展趨勢

1. 漫畫不會被視頻取代

人們都說讀圖時代的來臨是對讀文時代的終結,那麼伴隨着5G的快速發展,視頻是否也會逐漸取代讀圖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時代的發展會讓媒介、載體不斷增多,但一種媒介很難取代另一個媒介。而且一個更爲立體的信息環境纔是良性的,也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2. 策劃、文案、手繪與設計的結合將更爲緊密

圖文的結合不再是上下游的關係,而是相互融合同步產出的過程。而後新媒體對人才的需求也會經歷從“單核”到“全面”的一個過程。

而且因爲漫畫中的場景屬性、隱藏劇情屬性等,最終作品的形成不會再是先文案後設計,或者先創意後執行的過程,在創作過程中的再創作顯得尤爲重要。這就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多懂設計的文案或者懂文案的設計。

3. 運營策劃仍是核心

大家可以看得出來,雖然漫畫是表現形式上的創新,但仍然是需要紮實的內核來做支持。不管是甲方廣告,還是平臺方的內容,真的能打動粉絲、用戶、客戶的還是作品真正的內核,而漫畫只不過是將其更優質得進行詮釋而已。

4. 高效優質產出是天然門檻

如果你是甲方,可以進行單次的漫畫營銷活動。如果是想做內容營銷,高效優質產出仍然是基本需求,如果保證不了這一點的話,其實不太建議甲方或乙方來進行漫畫內容營銷。因爲其對人才要求很高,所以各位在做之前,也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團隊是否適合向此方向發展。

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