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經有南京、蘇州、北京等地的8起訴訟結案,所有結案均判定被告商標侵權,共計獲得賠償款40萬元,另有58起訴訟正在進行中。”日前,網紅糕點鮑師傅對外宣佈,其維權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開發新品了。”其創始人鮑才勝感到由衷地欣慰。然而,鮑師傅的勝利尚屬個案,更多被“克隆”了的網紅們還在商標維權路上掙扎。】

中國食品報記者 楊曉晶

奶茶、髒髒包、泡麪小食堂、喜茶......這些網紅餐飲店的經營者們斷然沒有料到,一夜爆紅,不僅吸引來了無數食客,衆多“李鬼”們也同時爭相上門。“這幾年就忙着打假,都沒時間研發新品了。”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奈地表示。

遭遇維權之痛的網紅們

2013年,因一檔美食節目的播出,鮑師傅成了京城網紅小喫。其創始人鮑才勝當年申請註冊“鮑師傅”30類商標,內容包括糕點、蛋糕、麪包等,並且只做直營,不對外加盟;同時,還在35類廣告宣傳門店零售類取得了註冊權。截至目前,其全國門店僅有38家。

遭遇千家李鬼店 維權艱難而漫長

然而,讓鮑才勝沒有料到的是,一夜成名在給他帶來發展機會的同時,多達上千家的仿冒者也陸續在全國出現。冒牌貨的出現,不僅打亂了鮑師傅的發展步伐,更讓鮑才勝惱怒的是,其參差不齊的產品質量讓真正的鮑師傅蒙受了不白之冤。

鮑才勝正式開始了維權,但是走得頗爲艱辛。直到2017年5月,“鮑師傅”的第一起維權案纔有了結果,整場官司持續半年,結果對方的賠償金只有1萬元,“還不夠請一個律師的費用。”鮑才勝感嘆。

經過幾年的維權,鮑師傅終於獲得了階段性勝利。據介紹,截至目前,已經有南京、蘇州、北京8起訴訟結案,所有結案均判定被告商標侵權,共計獲得賠償款40萬元,另有58起訴訟正在進行中。“現在,鮑師傅的主要維權對象是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它旗下的加盟店是規模最大、侵權行爲最惡劣的。”提起這家公司,鮑才勝言語中難掩怒氣。

據記者瞭解,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於2015年註冊了32類,包括啤酒、礦泉水、奶茶等的商標和43類包括餐館、餐廳等的商標,以上兩個均爲“鮑師傅”的文字、拼音和頭像的組合,以及只有頭像的30類商標。該公司對外開放加盟,目前已在全國發展了500餘家門店。

不過,讓鮑才勝欣喜的是,目前鮑師傅接到了來自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兩份裁決書。該裁決書顯示,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第17899060號和第17899096號“鮑師傅Bao Shi Fu及圖”商標(即32類和43類),被裁定無效。這兩個商標是北京易尚招商加盟時的核心商標,與鮑才勝公司所擁有的“鮑師傅”的30類糕點類商標分屬不同類別。就是這兩個商標混淆了衆多加盟商的視聽。

“終於可以舒口氣了,剩下的事情交給律師團吧,我要安心搞開發了。希望不久就能讓消費者品嚐到新產品。“鮑才勝如釋重負地向記者表示。

然而,鮑才勝的勝利只能說是網紅界維權獲勝的個例,記者調查發現,還有更多被李鬼纏身的網紅們在維權的路上掙扎。

缺乏商標保護意識 網紅們不堪其擾

事實上,鮑師傅的遭遇並非個案,更多的網紅餐飲都曾曝出山寨店,更多的網紅們還在維權或是侵權中,其中不乏著名的喜茶、鹿角巷、陸小鳳四川料理、曉宇火鍋等。

如喜茶,其原名實際爲“皇茶”,由聶雲宸在廣東江門創立。但由於出名前,沒有註冊商標,受到大批山寨門店困擾,因此在2016年被迫更名爲“喜茶”,並及時註冊了商標。即使如此,喜茶仍被大量山寨,最遠的山寨店已經開到了香港。而在國家商標局官網上也顯示,含有“喜茶”的各類商標多達492件,大部分相似喜茶的商標都集中註冊在2017年3月以後,而且名稱幾乎都採取了加前綴或者後綴的方式。鹿角巷、答案茶等也由於沒有及時註冊,導致出現了商標搶注範圍不同、涉及商標授權轉讓等問題,造成多家主體爭搶商標。

火遍大江南北的曉宇火鍋同樣沒逃過被侵權的下場。有商家在“火鍋,餐飲”服務項目上,通過向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交包含“曉宇”字樣的商標。在實際使用中,則通過或放大使用“曉宇”、或與“火鍋”“鍋”等詞彙鏈接,誤導消費者。

今年1月,一起要求賠償1000萬元的起訴引起餐飲界的關注。在該案中,陸小鳳商標持有人及品牌運營商——廣州肥嬸廚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起訴要求被告、原商標持有人寶琴公司(廣州寶琴商貿有限公司,現更名爲:廣東陸小鳳品牌策劃管理有限公司)終止侵權、賠償1000萬元並公開道歉。

然而,上述的紛爭遠非終點,搶注商標的事件還在陸續發生。據餐飲界專業人士分析,從目前頻頻曝出的品牌紛爭案例來看,憑藉社交媒體走紅的“網紅餐飲品牌”,由於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很容易被山寨,待這些品牌醒悟時,市面上早已出現了大量的仿冒品牌、門店。所以,爲了避免後患無窮,餐飲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要儘快註冊商標,成爲註冊商標後將得到優先保護。

強品牌 重創新 高壁壘助力網紅維權

目前,鮑才勝的“鮑師傅”已組建了專門的法務團隊維權,但無奈易尚的“鮑師傅”已擁有規模龐大的加盟店,給鮑才勝的“鮑師傅”的維權增加了很大難度。

爲什麼網紅餐飲會成爲被仿冒的重災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網紅品牌大多成立時間不長,相關企業市場根基較淺,對市場上的商標侵權情況難以發現;品牌知名度在短時間內較高,但消費者對其產品不夠了解,消費者不易察覺山寨產品。“大多數網紅餐飲店,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毫無預兆,迅速走紅。在走紅之前,這些餐飲店可能出於成本考慮,並未進行商標註冊。在走紅之後註冊商標,由於註冊商標週期較長爲6—9個月,在這個時間段裏就會遭遇很多無良商人趁機仿冒。”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受制於侵權範圍廣、訴訟週期長等因素,網紅維權仍存在較大難度。

同時,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使傳統的商標侵權出現了新現象,即知名品牌、網紅店被競相模仿。相比於老字號品牌,網紅品牌的維權問題更加突出,因爲網紅品牌的出名來得突然,在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被大量侵權。被侵權以後網紅們才發現,維權,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創業之初,只知道埋頭做生意,根本沒在意商標保護,沒想到引來這麼大的麻煩。”網紅 “小門坎三合魚”的創始人熊偉就無奈地表示,爲了作響招牌,從開業以來,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品牌進行宣傳推廣,現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及影響力,但同時也被300多家冒牌店困擾。

對此,專家建議,網紅一定要做好品牌維護工作。很多網紅商標都沒有品牌意識,甚至有的連註冊商標都不知道,突然出名,引來大量的假冒者纔想到維權問題。而根據商標法規定,商標註冊後,申請人才可以享有該商標的商標專用權,如果沒有註冊,就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爲此,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應該樹立品牌意識,做好戰略規劃,對於自己的商標、使用範圍等都要明確,讓山寨假冒者無機可乘。

另外,藉助行政機關的力量。根據商標法的規定,當註冊商標被侵權時,商標註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可以協商解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而實際上,國家也一直在不斷加強企業商標的保護工作,打擊商標侵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爲。據瞭解,2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公佈了《關於規範商標申請註冊行爲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通過完善商標法律制度,形成遏制非正常申請商標註冊行爲的長效機制,對“惡意申請”“囤積註冊”等行爲的法律責任、處理辦法、賠償標準等進行明確,爲遏制非正常申請商標註冊行爲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組織開展“溯源”“淨化”“雷霆”等商標、專利執法專項行動,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7.7萬件,同比增長15.9%;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萬件,案值5.5億元。

“目前鮑師傅打假維權順利推進,這主要歸功於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評委和各級法院等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違法侵權打擊力度,讓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對行政執法的信心不斷增強,進一步營造打擊假冒和山寨、尊重原創和品質的社會風氣。”對於打假,鮑才勝認爲,國家不斷加強的執法力度給其維權增加了不少底氣。

另外,搶注商標,也反映出近兩年不斷憑藉社交媒體迅速走紅的網紅餐飲品牌創新能力較弱,難以構築自身壁壘。“這是餐飲行業現階段的重要課題。餐飲企業不僅要注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還必須不斷提升自我創新能力,提升自身的品牌認知度以及被仿冒的難度,才更有助於避免鮑師傅目前所面臨的這類問題。”有業內專家表示。

爲從根本上與山寨假冒拉開差距,目前鮑師傅已開始以更高要求嚴把質量關。同時建設了從透明櫥窗、前廳監控到遠程監控的高標準“明廚亮竈”工程,從硬件上提升“鮑師傅”品牌和辨識度。

不難發現,網紅商標糾紛案例仍在頻發中,那麼如何少走彎路,避免侵權?或許鮑師傅的暫時勝利提供了一些答案,即品牌發展應該商標先行,同時嚴控質量,提高自身素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