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秦始皇帝祖龍嬴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結爲異姓兄弟,以出生先後排序,誰會當老大?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這樣回答:嬴政跟劉邦項羽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的人,差着輩呢,即使是真拜了把子,那一統六合雄霸天下的嬴政肯定是要當大哥,老謀深算能屈能伸的劉邦應該當老二,年輕氣盛霸氣外露的項羽,應該當老三。如果這樣想,那就對了,老大老二老三的位置,還真就應該這樣排:大哥嬴政、二哥劉邦、小老弟項羽。

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答對,而答錯的那個人可能是真正懂歷史的,因爲按照正史記載,秦始皇和劉邦的年齡太接近了,飽經滄桑的劉邦,肯定會比熱衷養生的嬴政顯老。

細看正史我們就知道,項羽嬴政劉邦這三個人,說他們是兄弟可以,說他們有代差也不錯:公元前259年,秦始皇降生,三年後的元前256年,劉邦出世,嬴政只比劉邦大三歲。劉邦出世的二十四年後,公元前232年,項羽姍姍來遲。

十三歲的少年嬴政繼位的時候,劉邦也是個十歲的半大孩子了,劉邦的連襟樊噲剛四歲,還不會偷狗呢。至於西楚霸王項羽,不好意思,他還沒有出生。

我們看的所有電視劇都如出一轍:劉邦起事的時候,是個徘徊在青年與中年之間的油膩大叔;項羽是雄姿英發的翩翩少年,衝鋒在前每戰必勝;而秦始皇嬴政很不幸,似乎墓木已拱了。但是正史會顛覆我們得自影視劇的傳統認知,看看這三個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項羽嬴政劉邦分別是多大年紀,就會給我們另一個啓示:英雄莫問出處,流氓不分歲數。

第一個重要歷史事件,發生於公元前210年,虛歲五十的千古一帝祖龍秦始皇駕崩,從此大秦王朝停止了四處征伐一統全球的腳步。大秦帝國換了掌門人,左護法李斯明哲保身,右護法趙高心懷叵測,少幫主胡亥胡作非爲。三年後,大秦帝國被子嬰自己降格爲秦王國,那時候秦帝國就已經在形式上滅亡了。

秦始皇駕崩那一年,天下就開始大亂,率先鬧事的自然是陳勝吳廣,二十三歲的項羽跟着叔叔項梁一起造反,四十七歲的沛縣泗水亭亭長劉季(即劉邦)也在芒碭山斬蛇起義。

這一年實際是一個年方五旬的英雄離去了,另一個年近五旬的英雄站了起來,而那個二十三歲的毛頭小夥子,最後成了大秦帝國的真正掘墓人。在過去,講究五十知天命,算是個半老頭子了,正是這兩個半老頭子,決定了歷史的走向,而那個雄姿英發的少年英雄,則被年近半百的老頭子熬死了。

第二個重要歷史事件,是鉅鹿之戰。那一戰預示着大秦帝國開始崩潰,項羽也奠定了自己西楚霸王不可撼動的基礎:“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爲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史記·項羽本紀》”

鉅鹿之戰發生於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古代一年是從十月到次年七月),率領楚軍大破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的時候,項羽剛剛二十五歲。即使是在人均壽命男三十一女三十五的秦代,項羽也還是個“年輕人”。

鉅鹿之戰正酣的時候,五十二歲的劉邦並不在反秦諸侯聯軍中,他當時被楚懷王(義帝)熊心任命爲西路軍統帥,正在向秦國都城咸陽攻擊前進。

第三個重要歷史事件,就是楚霸王烏江自刎,這件事發生於公元前202年,那一年,英雄項羽整整三十週歲:“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項羽名籍,字羽,後人稱其字以示尊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三十歲的英雄項羽悲壯謝幕,五十四歲的劉邦成了歷史舞臺上的唯一主角,如果嬴政這一年還活着的話,也才只有五十七歲,正是經驗豐富成熟穩重的年紀。

這時候我們不禁設想: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寬廣胸懷,如果他再多活十年,那麼劉邦和項羽不但不會造反,而且可能會因爲出色的個人能力,成爲他的左膀右臂——秦始皇用人,纔不管你原先是秦國還是楚國的呢,李斯、蒙恬(祖籍齊國)、趙高都不是本土秦人,但同樣位高權重。以劉邦的圓滑老練,以項羽的勇猛善戰,在知人善任的秦始皇領導下,套用一句古話,那就是“天下不足定也”。

我們不要擔心劉邦項羽沒有機會脫穎而出並受到嬴政賞識,因爲是英雄,就不會被埋沒,項羽已經學習了格鬥之術和兵法,劉邦也已經步入了仕途,蕭何已經得到了朝廷重視(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他們進入大秦帝國權力中樞,那就是遲早的事情。

有劉邦蕭何項羽分任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無大將軍),大秦帝國的前程無可限量。但歷史就是這麼無情,祖龍昇天,霸王崩殂,高祖獨尊,這三個人沒有機會合作而爲華夏族一統天下(真正的天下)。

歷史沒有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懷着美好的願望來設想:如果嬴政不是英年早逝,劉邦和項羽有機會成爲大秦帝國棟樑嗎?如果秦始皇徵召劉邦項羽入朝,以他們的個人能力,官職爵位能否超越蒙恬蒙驁和李斯趙高?

在筆者看來,如果真進入大秦帝國朝堂,劉邦地位是否會高過蕭何,難以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嬴政用項羽爲將,什麼匈奴突厥扶桑安南高麗靺鞨女真,早就被他掃得連個渣兒都不剩了,因爲項羽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屠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