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7月9日消息,在社會轉型框架下突出人口安全和人口發展的創新,作爲一個現實性主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從經典的兩種生產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審視,我國人口安全與人口發展中仍然還有多個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的人口問題。
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方面。我國先後實施“單獨兩孩”“普遍兩孩”生育政策,這對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爲國家和社會的人口安全提供了基礎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國落入“低生育水平陷阱”,有效降低了我國家庭的脆弱性、改善孩子的撫養方式,從數量、素質和結構上增強人口系統的穩定性,從質量和效率兩個角度體現出了我國人口新的比較優勢。作爲發揮了巨大貢獻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等思想下賦予了新的理論和實踐內涵,“普遍兩孩”政策乃至未來在合適時機將生育權利完全迴歸家庭調節,賦予家庭更大的生育選擇空間,創建更爲生育友好的制度環境,這有利於我國生育政策進一步迴歸人性人文。
在勞動力供給變化與第二次人口紅利方面。當前我國正處於“結構換質量”的關鍵階段,通過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兩類人力資本投資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已成爲國家或地區的“一致行動”。通過釋放農業勞動力轉移潛在空間所引致的資源重新配置對生產率的貢獻依然會延續,使經濟欠發達區域的人力優勢、資源優勢與發達區域的經濟優勢、競爭優勢相結合,形成了頗具中國特色的就業結構型人口紅利挖掘特徵,我國年齡結構優勢消減帶來了質量型人口紅利和結構型人口紅利的替代與轉換。勞動力負擔減輕以及爲退休而積累資產的動機增加了我國國民儲蓄,提高了資本—勞動比率,有利於資本密集型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在人口老齡化初中期階段我國可以獲得以儲蓄體現的第二次人口紅利機會。
在老齡社會進程與人口老齡化趨勢方面。高齡老人使我國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爲突出,2016年我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3000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4.12%,2050年我國高齡老人將超過1億人。但從積極老齡化的角度來審視,老年羣體具有稀缺的比較優勢和積累優勢。我國當前以低齡老人爲主體,這意味着擁有經驗和技能的老年人是“市場價值”較高的優質資源,可以構造一種具有生產性的社會福利體系,老年資源開發成爲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有效方法。當然,社會政策也應充分考慮老年資源與中青年勞動力資源之間的競爭效應和互補效應,通過科學的預判和漸進的方式有序開發我國老年資源。
在出生性別比與婚姻擠壓方面。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將對我國婚齡人口形成婚姻擠壓問題。2020年我國處於婚齡的男性數量比女性多出2400萬以上,其中24—28歲的男性4900萬,22—26歲的女性只有3900萬。按照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的觀點,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擠壓屬於“個人困擾”,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引致“個人困擾”的婚姻擠壓問題有可能演變爲“公共問題”的人口安全問題,帶給家庭和社會新的風險。這需要通過政策調整達成家庭生育目標與生育意願的平衡,弱化男孩偏好的生育文化,在生育行爲上減少對出生人口性別的人爲干預。
在新型城鎮化與流動人口發展方面。流動人口是一個較爲特殊的社會羣體,過去在社會上一定程度遭受經濟機會、公共服務和社會關係等方面的排斥,城市原居民與新移民分割式的管理形成了流動人口權利長期被忽略的單向城鎮化。2013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本質是“人的城鎮化”和鄉村的振興,這有利於打造一個平等的城鄉人口發展和轉移發展體系。一方面,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制定的運行規則和制度政策,要重視流動人口特別是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價值和尊嚴,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讓新型城鎮化的主體——流動人口具有城市參與權、社會保障權和平等發展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爲流動人口就地城市化和市民化提供共商、共建、共治和共享的體系保證,這是農村產業結構轉換中的選擇。
在家庭規模變化與發展方面。我國家庭安全問題表現爲: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成爲我國家庭的主要形態;二是2010年我國有60萬戶丁克家庭,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衍生的養老、情感等家庭問題將外溢爲社會問題;三是我國每年“失獨家庭”增加7.6萬個,已累計超過100萬個,還有數量較大的“殘獨家庭”;四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形態目前演化爲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核心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家庭形態多樣化,這使得家庭功能與需求的對應結構和均衡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這可能會導致“人口問題催化家庭問題、家庭問題外溢爲社會問題”。這亟待社會政策增強我國家庭功能,建立權利與責任共存的家庭政策體系,幫助家庭構造或鞏固固有的能力或優勢。
在人口健康狀況與發展方面。我國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取得了長足進步,2016年平均預期壽命76.34歲,健康預期壽命68.7歲,但慢性病增加、患者年輕化等新的健康變化趨勢開始出現,而且隨着人類疾病譜系的演化,精神和情感層面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增多。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爲人民羣衆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一是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加快打造我國一流的健康產業集羣,包括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健康諮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二是通過健康教育提升我國人口的健康意識,包括健康防病教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建設包括健身設施在內的基礎設施,培養合理膳食、定期體檢的習慣,重塑不同人羣的健康行爲;三是社會要全面關注人口心理健康問題,對心理健康檢查和診斷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