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辛亥鼎革后,清朝西安府建制无形瓦解,民国2年(1913)2月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民 国 1 6 年(1927)11月,准备设立西安市,辖区以长安县所属西安城内全部及西安城外四关为范围,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丰镐遗子/书文;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建立西汉王朝,在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修建国都,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同年长安设县。长安素无县城,从西汉高祖五年建县至中华民国28年(1939年),县署一直在长安城中。

【汉长安城】

唐朝时期,长安县隶属京兆府,京兆府管了23个县,管辖范围东至渭南,西至武功,南至户县,北至铜川,京兆府的府城就在帝都长安城。长安城由万年县和长安县二县以朱雀大街中轴线划分同城东西分治。朱雀大街以西城内及郊区归长安县管辖,朱雀大街以东城内及郊区归万年县管辖。(唐天宝七年万年县改名咸宁县)。

【唐朝长安县、万年县】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取“安定西北”之意将奉元路(京兆府)改为西安府。此时的西安府管辖6州31县,管辖范围西至永寿,南至镇安,北至韩城。京兆府变成了西安府,长安城变成了西安城,西安府的府城就在西安城内。西安城由咸宁县和长安县二县同城东西分治。一直延续到清朝。

【明朝西安府】

清朝时期,咸宁县管西安城内东片29坊城郊30仓和3个镇(灞桥、渭桥、鸣犊3镇),知县住在城内,县丞初驻灞桥、尹家卫,后移草滩。辖区约为今西安市新城、灞桥2区全部,未央、碑林、雁塔3区东部和长安县东部。长安县管西安城内西片54坊城郊18廒和3个镇(杜角、秦杜、三桥3镇),知县住在城内,县丞驻斗门镇。辖区约为今西安市莲湖区全部,未央、碑林、雁塔3区西部和长安县西部。

【清朝长安县、咸宁县】

清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辛亥鼎革后,清朝西安府建制无形瓦解,民国2年(1913)2月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当时西安城内城郊只有一个行政地名,叫“长安县”。

【民国长安县地图】

民 国 1 6 年(1927)11月,准备设立西安市,辖区以长安县所属西安城内全部及西安城外四关为范围,面积约155平方公里。期间因抗战陪都“西京”干扰,直到民国33年(1944)8月20日,西安市才正式设市。辖区变大了不少,除西安城和城关外,长安县所属之郊区4个乡也划入西安市,西安市管辖范围东至浐河,西至 沣河,南至吴家坟、北至广大门,面积扩大到约230平方公里。此时的长安县缩小为今长安县、未央区西北部、雁塔区西南部和灞桥区浐河以东地区。县政府也从西安市西大街都城隍庙东邻搬到了南郊长安县所属的大兆镇。《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不说大事,只言小事。刨根西安,问底长安,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