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9日電(方堃 項菁)“2016年,我懷着大寶,從家趕往醫院做檢查,當時跑了近半個月才取到號,大着肚子來回跑醫院掛號的經歷真是苦不堪言。”在浙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下稱“浙大婦院”)門診室外,“二胎媽媽”黃玲玲(化名)欣喜地表示,僅間隔2年時間,懷着二寶的她再也不用來回奔波,手機上下個APP簡單點幾下,即可完成預約掛號。

浙江省人民醫院首次接通遠程會診

2014年,互聯網醫療在中國興起,掛號、取報告單等事項從線下“跳躍”到線上,“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在醫療界逐漸變現。4年來,“互聯網+醫療”行業熱風勁吹,醫療福利越發便民化。今年4月28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從醫保結算、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融合。

浙江省作爲全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排頭兵”,在醫療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已有了“浙江樣板”。“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成爲醫療衛生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任務。”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平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煥發出全新的活力生機,行業蓬勃的背後少不了政府、企業、醫院、患者的融合助力。

破除醫院“圍牆式服務” 百姓隔屏享醫療福利

“頂層設計”破土而出,成爲互聯網醫療行業“指路明燈”。以浙江省爲例,今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方案》,重點推進看病少排隊、檢查少跑腿等10大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

一位家住麗水市慶元縣的93歲老大爺,其身上的傷口需要清創處理,但由於老大爺年紀大,出門就醫十分不便。於是,他的家人選擇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線上醫院——浙一互聯網醫院,通過“網絡診間”服務,醫院醫生在視頻終端就能直接指導其家人爲老大爺清洗傷口的方法。

“網絡診間”讓身體不便患者在家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遠程會診”則助力百姓足不出戶診治疑難雜症。60歲的方軍(化名)20多年來一直遭受關節炎的折磨。2017年5月,方軍選擇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其主管醫生通過遠程會診平臺,與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專家田教授進行了40分鐘的“遠程會診”。

“對於企業和醫院來說,互聯網醫療或許只是一次醫療改革,但對於老百姓來講,互聯網醫療切實讓百姓享受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的福利。”杭州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滕建榮說。

探索“人機交互”新生態 “AI+醫療”異軍突起

如今,預約掛號、檢驗查詢等便捷服務已讓百姓觸手可及。同時,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術也在醫療界蓬勃崛起。

“2017年來,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影像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人工智能爲醫院‘插上智慧翅膀’。”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卓健科技”)總裁尉建鋒表示。

卓健科技是“互聯網醫療圈”的“老兵”,其用戶涵蓋了國內25個省份400多家三甲醫院,在互聯網醫療技術上已有了“卓健經驗”。

以浙大婦院與卓健科技的“聯手”爲例,2018年初,浙大婦院上線了微信公衆號“智能分診”服務,旨在用人工智能提升病人就醫體驗。“‘智能分診’利用人工智能解決資源錯配問題,通過人機對話,從源頭上提高就醫精準性和高效性。”浙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信息科主任何劍虎表示。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術已在浙江醫療界衆多領域“開花結果”。 “憑藉AI技術,醫生對單張食管圖片良惡性識別時間不超過4s,大大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表示,“目前,‘AI+肺結核影像’已運用於我院臨牀,準確率達90%以上。”

人工智能依靠強大的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圖像的檢測效率比專業醫生更高,同時,還能降低人爲操作的誤判率。

互聯網醫療遇“風口” 政策加碼前景光明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蓬勃發展,帶給傳統醫療行業無限的想象空間。但該行業仍處於發展過程中,難免遭受“成長煩惱”。比如,國家醫療資源更多在公立醫院,再加上各家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財務數據非結構化等問題,國家醫療服務實現體系化難免受到阻礙。

同時,處於轉型風口的互聯網醫療正不斷打破行業“壁壘”,賦能醫療未來願景。“很快,買藥、續藥只需在手機端下單,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將藥物寄出,取藥如取快遞一般,真正將社區、醫生、患者信息‘串珠成線’。”尉建鋒胸有成竹。

在黃勝東看來,未來,互聯網醫院將形成院內院外一體化、醫療健康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生機器一體化的一體化模式。“不止是大醫院內出現機器人醫生,村民在家就能體驗‘機器人看病’服務。”

據統計,目前,浙江省綜合救治能力進入國內第一方陣,縣域就診率達85.8%,患者就醫滿意率顯著提升。以浙江省人民醫院海寧分院爲例,該醫院患者滿意率從原來81.17%提升至93.68%。

正如張平所說,政府、企業、醫院、患者在互聯網醫療行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下一步,浙江將繼續強化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公共服務功能,強化對醫療機構的智能化監管,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升百姓獲得感。(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