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遠期看,蘇州河兩岸外環以外將建生態廊道,外環以內將實施貫通,組合式防汛牆較有彈性,給綠化景觀等留出空間,避免反覆施工,減少廢棄工程。鑑於此,在堤防達標工程與沿線生態廊道無法同步實施的岸段,技術人員採用分級組合式防汛牆——第一級防汛牆4米高,在此基礎上建造第二級1.2米高的防汛牆,而一、二級防汛牆之間可根據地勢,做成親水平臺、生態空間、各種坡地等,形成“緩坡入水”之勢,提升親水性和綜合生態環境。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歲末年初,蘇州河(真北路-薀藻浜)堤防達標及底泥疏浚工程正式動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全面啓動,碧水保衛戰的號角吹響。按照“蘇四期”工程總體方案,上海將通過污染治理、防汛安全、兩岸整治三方面共14項任務,到2020年,力爭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幹流堤防工程全面達標、航運功能得到優化、生態景觀廊道基本建成;力爭把蘇州河打造成“城市項鍊、發展名片、遊憩寶地”,形成大都市的濱水空間示範區,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開放展示區,人文休閒的自由活動區,爲最終實現“安全之河、生態之河、景觀之河、人文之河”願景打下堅實基礎。

蘇州河全流域綜合治理步入新階段,有哪些亮點和創新點?如何契合城市定位和市民遊客期待?記者實地探訪防汛堤建造、底泥疏浚及沿岸步道貫通工程現場,揭開這項總投資超250億元的民生工程的面紗。

骨幹項目計劃工期2年,涉及五區

在老真北路26號附近的蘇州河岸施工現場,儘管天氣寒冷,但氛圍熱烈,工人們正在勘測或操作挖掘機等各類大型機械,有序地忙碌着。他們將從此處沿河向西推進,逐步改造舊河堤。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是上海“十三五”期間最重要的水環境整治工程,也是重大民生項目和投資項目。中游的蘇州河(真北路-薀藻浜)堤防達標及底泥疏浚工程是“蘇四期”的骨幹子項目,東起真北路橋,西至薀藻浜,包括30.11公里堤防達標改造和約172萬立方米河道底泥疏浚,計劃到2020年完成。施工段涉及約22.15公里幹流河道,流經長寧、普陀、閔行、青浦和嘉定等五區;底泥疏浚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蘇州河區域面積855平方公里,涉及上海12個區、2012條段中小河道。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持續10多年接連實施三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部消除蘇州河干流黑臭,使得區域水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

近兩年,隨着水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蘇州河干流已全面達到V類水質,支流劣V類水體佔比從2017年的68%下降至20.6%。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四期”將繼續推進污染治理、防汛安全、兩岸整治三方面的工作,全線同時動工建設;在防汛和兩岸整治方面,首先將建好河道防汛牆,築牢基礎後再疏浚底泥,並同步建設岸邊生態廊道及貫通河岸。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蘇州河防洪排澇能力,安全性將提高至百年一遇標準;同時進一步改善蘇州河干流水質,提升蘇州河生態環境質量。

首次使用裝配式建築,分三段進行“顏值設計”

過去,蘇州河防汛堤都是“一牆到頂”,外表較暗淡,觀感欠佳。“蘇四期”堤防達標工程將不僅優化河堤結構,提升牢固度;還與兩岸整治結合,分段設計,提升顏值,努力打造“綠色堤防”。

參建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堤防所所長葉茂盛介紹,“蘇四期”工程防汛牆安全標高將從原來五十年一遇的4.5-4.8米提高至百年一遇的5.2米,可靠性大幅提升;此外,工程採用新工藝——建造總共8公里長的裝配式防汛牆,有效控制河堤沉降、錯縫和止水等問題。“裝配式防洪牆可在工廠預製生產,現場拼裝,克服場地侷限,減少現場建築垃圾,也節省工期。這是上海首次在水利工程中使用裝配式建築。”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蘇州河部分條段岸邊空間狹窄,居民小區多,作業面有限;斷點、無法達標的堤岸遺留點較多,岸線結構較凌亂,施工難度不小。鑑於此,在堤防達標工程與沿線生態廊道無法同步實施的岸段,技術人員採用分級組合式防汛牆——第一級防汛牆4米高,在此基礎上建造第二級1.2米高的防汛牆,而一、二級防汛牆之間可根據地勢,做成親水平臺、生態空間、各種坡地等,形成“緩坡入水”之勢,提升親水性和綜合生態環境。葉茂盛說:“組合式防汛牆約佔總長的三分之二。從遠期看,蘇州河兩岸外環以外將建生態廊道,外環以內將實施貫通,組合式防汛牆較有彈性,給綠化景觀等留出空間,避免反覆施工,減少廢棄工程。”

爲改善千篇一律的“呆板印象”,堤牆還採用“造型混凝土模板”,整體澆築,紋路美觀,耐久性強,利於養護;部分條段採用生態框格,可透水透氣,適合植物生長,成爲“會呼吸的牆”。據統計,這種生態型防汛牆約佔三分之一,具有觀賞性。

市水務局堤防處建設科副科長顧瑋介紹,“蘇四期”工程將根據蘇州河沿線不同風貌,自東向西分爲城市記憶段(真北路-嘉閔高架)、親水宜居段(嘉閔高架-G15 瀋海高速)和郊野風光段,融入區域海派文化和水文化,不同岸段各具特色。“三段各佔三分之一左右,‘城市記憶’段集中在長寧和普陀區段,比如,保留岸邊原有行吊、廠房等元素,改造成景觀小品;‘親水宜居’段集中在嘉定東段和閔行區段,沿線碼頭和村莊較多;‘郊野風光’段集中在嘉定西段和青浦區段,周邊以林田爲主,生態基底較好。”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蘇四期”疏浚工作正在開展底泥處置中試,工可報告已編制完成,2019年上半年開工建設。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與標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遠軍介紹,“蘇四期”位於中上游,加上前三期的整治,底泥狀況相對較好,經過一定處理後的底泥基本上都可用於生態廊道鋪設等,就近消納。而所有施工現場的建築廢棄物等,也將現場粉碎再加工成再生材料,用於路基填築、混凝土加工、便道施工等永久和臨時工程。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建設生態廊道,貫通兩岸,還河於民

按照“蘇四期”工程總體方案,2020年底前,蘇州河閔行段、青浦段和嘉定段兩岸各50米將建設生態廊道;蘇州河北岸普陀段(真北路-千陽路)、蘇州河南岸長寧段(江蘇路橋橋墩東側-外環線)和蘇州河兩岸靜安段將全部貫通,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在長寧區萬航渡路1579弄華院住宅小區裏,緊臨蘇州河的一邊正在緊張施工,有的工人在拆除河邊違建,有的修整防汛牆陸側綠化和地面等。長寧區建交委副主任吳道羣介紹,蘇州河南岸長寧段貫通工程共11公里,2017年先期貫通雙流路-中山公園3號口沿線3.7公里示範段,很受歡迎;2018年從中山公園3號口向東延伸至江蘇路曹楊路橋1.9公里,目前工程已完成一半,預計2019年上半年貫通;剩下的5.4公里將結合北橫通道建設逐步貫通,在2020年底前完工。涉及居民區的蘇州河岸貫通工程都在結合精品小區等建設推進,綜合提升居民生活環境。

“在建的1.9公里將穿過3個小區、華東政法大學和萬航渡路市政道路,之前已辦理了17項審批手續。”長寧區建交委交通科科長陳慧感慨,工程最難的在於河岸離居民區太近,有的部分還需要“共用”居民區用地。“工程部和街道、居委等各方挨家挨戶上門介紹方案、徵詢居民意見,按照居民要求反覆完善設計,隨後公告公示。經過各方大半年的努力,方案終於得到居民認可。其實,原來很多地方防汛牆附近雜草叢生,衛生狀況堪憂,居民看到貫通示範段的效果,也願意配合綜合整治工程。”

蘇州河四期工程現場直擊:由東向西分三段作“顏值設計”

陳慧介紹,1.9公里貫通段經過居民區的部分會增設欄杆隔開,保障小區安全,在欄杆上加裝刷卡門禁,方便居民進出;而欄杆有標準型、帶座椅的波浪式、亮麗的光影型等多種形式;另外,貫通的步道未來將試水24小時開放,沿線設置攝像頭,與公安聯網,增強安全性;所有貫通空間將按照景觀道路開展保潔和綠化景觀維護。

值得一提的是,“蘇四期”工程將採用噪音控制新工法,比如,打樁採用基本無振動、無噪音的靜壓工法,確保少擾民、不擾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