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在被窩構思

《春江花月夜》(節選)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代奇人衆多,但像張若虛僅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就確立不朽地位的,卻絕無僅有。

張若虛寫作並不勤奮,貪睡是他的嗜好。他作詩時,喜歡先用厚厚的被子捂着,在被窩裏構思,一身大汗後翻身而起,然後揮毫疾書。天氣越熱,效果越好。他作詩從不打草稿,總是一氣呵成,一字不改。《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從這首詩來看,張若虛絕對是創作天才,不愧“以孤篇橫絕全唐”之譽。

張若虛被窩構思,文人墨客的創作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

王勃:醉酒作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根據《新唐書》記載,王勃作詩前不喜歡冥思苦想,而是先磨墨,然後飲酒,喝醉後,用厚厚的被子矇頭大睡,酒醒後直奔硯臺,揮筆直書,一氣呵成,詩成後一個字不改。

張若虛被窩構思,文人墨客的創作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

李賀:騎驢撿詩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據傳說李賀寫詩常常騎在毛驢上,揹着錦囊外出,想到佳句就寫下投入錦囊內,晚上回家完篇。

據說,“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樣的名句,就是這樣得來的。

孟郊:作詩忘事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作詩常達到忘我的地步,如果沒人叫他,他會一天忘記喫飯而是不覺飢餓。他作詩不出門,有時會放下手頭的事務,閉門謝客。其“不事曹務”的做法,也導致孟郊的生活非常拮据。

爲了詩,他真是奉獻了一切。

張若虛被窩構思,文人墨客的創作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

白居易:給老太太唸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他創作時特別注意老太太的感受,每寫一首詩,都要先讀給老嫗聽,越老的越好,只要耳不聾。如果老嫗聽不懂,或者說不好,他立馬修改,修改後還不能打動她們的作品一律撕毀。宋代的孔平仲在《孔氏談苑》記載道:“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改之。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

張若虛被窩構思,文人墨客的創作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

司馬光:枕圓木督促自己

《西江月》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留給後世人的文學與歷史經典。據說他爲了爭取寫作和讀書的時間,要家人鋸一圓木給他當枕頭。

因圓木是圓形的,睡覺時略一翻身,圓木就會滾動,很容易被驚醒,這樣便可起身挑燈夜讀(或早讀)。終其一生,司馬光都以圓木爲枕,稱其爲“警枕”。

張若虛被窩構思,文人墨客的創作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

楊樸:在草叢裏寫詩

《七夕》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北宋時期有位詩人叫楊樸,終生隱居農村,每當見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臥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辭佳句,立即揮筆成詩。

他曾獨自帶上手杖進入嵩山險絕處,構思成文100多篇。當時的士人學子多傳閱誦讀他的詩文。

倪瓚:潔癖無雙

《絕句》

松陵第四橋前水,風急猶須貯一瓢。

敲火煮茶歌白苧,怒濤翻雪小停橈。

倪瓚是“元代四大家”之一,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但同時也是一位重度潔癖症患者。

據說他每次洗頭十幾次,每天穿戴的衣服和帽子,都要拂拭數十次。

有次客人來訪,倪瓚怕客人弄髒屋子,就站在門外聽客人有沒有咳嗽吐痰。真是夠了!

一些怪癖,

放到平常人身上,大約是笑話﹔

放到著名詩人身上,則是美談。

你還知道哪些詩人的怪癖?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