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功利化?洪水猛獸? 智慧教育並非用平板替代黑板那麼簡單

未來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趙亞超)以前用黑板,現在用平板。隨着“互聯網+”模式的深入推進,科技與教育結合正日趨緊密,教育行業與移動互聯網之間的關係亦愈發密切,移動學習和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已經漸成一道新的教學場景。

圖片來源網絡

但智慧教育走進校園,到底帶來哪些改變?教師們又有何感受?

據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滄江中學副校長趙建初介紹,平板已走進了他們的學校課堂,佈局智慧課堂APP,並引入了多個教學APP。另外學校已經開始創新性地將“虛擬名師”請進了課堂,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頂級名師爲學生傳道授業。

在趙建初看來,智慧課堂確實能帶來不少改變,學生通過視頻的學習,不僅可以達到預習的目的,同時釋放了課堂容量,課堂上有了較爲充足的時間能夠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滄江中學副校長趙建初在作分享。未來網趙亞超/攝

還比如,APP上對知識點都平均控制在5-7分鐘,高效又簡潔,而且全動畫、通俗易懂、語言幽默。而現實中常出現教師講解時間冗長、囉嗦、低效等情況,粉筆+黑板在教育信息技術之下更是顯得平淡乏味。更重要的是通過智慧課堂可以實現專業+個性化,學生不懂可以隨時翻看,現實教師教學可能會一刀切,產生“優生喫不飽,差生喫不了”的情況。

但是趙建初也告訴未來網記者,目前智慧課堂還面臨一些尷尬困境。

他解釋說,智慧課堂推行有些功利化,操之過急。

“語文老師想讓學生看語文,數學老師想讓學生看數學。但是因爲時間是有限的,有的時候反而給學生和老師增負了,帶來的效果並不好。”

另外他告訴記者,學校如果要求學生在假期等時間在家提前用APP預習內容時,會有家長反映學生並沒有在學習,而是在玩遊戲、看電影。在一些家長看來,使用平板電腦,似乎是把“洪水猛獸”帶到課室。而有些老師存在的擔憂則是,互聯網教學會搶走我的工作嗎?

對於該如何解決這些困境,趙建初介紹說,與傳統的課堂不同的是,智慧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和思維的課堂。學習環節前置後,教師應根據實時情況來調整教學手段,並不是一味依賴。

“學霸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趙建初還表示,“智慧課堂,通俗來講就好比是一個導航系統,只是告訴學生要避開哪些盲點、誤區,要如何走才能更順利地抵達目的地。

而對於老師的擔憂,他告訴未來網記者,智慧教育應該只是助手,是教學的補充,現實中的教師纔是主導,起到組織、監督、評價、糾錯、提升的作用。

智慧教育浪潮席捲而來,但在趙建初看來,教學改革從來沒有對或錯,只有真做和假做。但改革目的要實現讓師生減負,對教學有積極效果。培養出會學習、會思考、會批判的學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