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爱

其实,很多人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当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感到无助和绝望,自己的爱和希望一点点被耗尽,感情的能量值越来越低。

感情中两个人冲突不断,而这些冲突却从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在这段关系中两个人都变的特别情绪化,甚至常常失控。

彼此都觉的自己是受害的一方,是付出多的一方,而冷静下来,又会为自己的失控行为感到愧疚和懊悔,你们就陷入了夸张、无助的恶性斗争循环。

你们在这段感情中苦苦挣扎,你也尝试过学习如何修复关系,创造一个更好的恋爱关系,可是均以失败告终,你依然无法在自己痛苦的喧嚣中听到对方的声音,于是,所有的沮丧涌上心头,让你想放弃。

但是,小爱想说的是在你确定放弃之前,可以认真思考下面6个问题,确定没有再生的希望之后再说放弃。

你们两个有共同的目标吗?

你有足够的能量去修复这段感情吗?

你们过去如何解决创伤?是否放弃从未奏效的重复模式?

你们是否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逃跑了?

是否有潜在或隐藏的问题破坏了你们重新连接的机会?

你们还想尝试吗?

如果你觉得你们的关系有再生的希望和必要,那么可以尝试下面这8个方法:

01

注意你另一半所说的话

当你的另一半跟你说话的时候,无论他的语气是怎样的,但从他的内心来讲,他都希望寻找到倾听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所以,即使存在分歧,先听对方把话说完,因为对另一半来说,他说的事情是重要的。

这个时候,你不要中断他的言论,或者过度说话,你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对方说的话上,尝试理解和在脑海里重复你另一半所传达的内容,明白他说的话的意义和他的感受。

记住,倾听是你们关系驱动器。

02

对方痛苦时表现出关心和同情心

失去对方信任和支持的情侣,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可能都是因为在对方表达真正的心碎时,你没有给出应有的关注和同情。

当对方陷入痛苦的时候,可能你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你没有办法用舒缓的言语或者手势安慰对方,那么你可以通过你的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来给与他们关心和同情。

记住,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拥抱,就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

03

记住让你们都笑的时候

一段感情中,如果两个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可能彼此之间的敌意早已经接管了这段关系,你们会争论各种各样的小事,你们互相打断,无效的大喊大叫,你们的沟通基本上无法找到值得听的东西。

你们觉得你们的关系就要在这种自我毁灭性争论中结束。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分享你们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之前的共同经历,你们互相对视,莞尔一笑,即使只是片刻,紧张的情绪也会立刻消失,你们就这样互相看着,好像你们真的是善于相互讨厌的好朋友。

04

缓和冲突

有问题的情侣,都知道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因为这些问题越来越远,其实,就是因为这些潜意识的存在,你们的关系才会越走越远,因为你们的潜意识给你们的关系定位就是在不断降级。

其实,任何情侣都会有问题,都会有冲突,关键是我们能够及时缓和冲突,停止更多的伤害,及时将对方带到一个更有爱心的地方。

建议你们彼此心中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契约关系,即使彼此有过失,有伤害,但是不会越过最终的边缘。

05

不要提过去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人,在和另一半争论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在争论的时候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用过去或者其他人来增添影响力是很自然的。

然而,翻旧账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有研究证明,即使很善于沟通的情侣,一次也只能处理一个问题。

所以,在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次彼此的需要是什么,不要试图用牺牲之前的问题为代价来满足你现在的立场,如果你这种策略被对方接受了,那么,以后你们之间就是翻不完的旧账,解决不完的问题。

06

拥有基本的信任

无论你们在某一次的矛盾中如何生气、或者受伤害,但是一次,不能代表全部,一次的问题并不能代表你的另一半基本上就是有缺陷或者不可接受的人。

现实中有很多情侣,因为一次的问题,就开始对另一半全盘否定,也不会对另一半再有爱或者信任,这或许有些极端了。

记住,眼前的问题可能严重地破坏了你们的关系,或者你们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代表着你的另一半就不值得你爱或者享受你基本的尊重。

07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互相指责

很多人在感情里过于自负,觉得在感情里,无论什么情况下自己都不会错,所以,两个人一出问题,就会去指责对方。

但是,你不明白的是,指责就是一种权利的游戏,你带对方玩,对方也想赢得胜利。

时间长了,你们就会在相互作用下,陷入一种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遇事只会相互指责的恶性循环。

08

将你的负能量转化为爱的东西

没有生命的地方,就没有希望,而负能量会让你们的爱情之地寸草不生。

如果一对曾经相爱的情侣,将曾经相爱的激情,变为动不动就生气、负能量爆棚,那么你们相处的空间,会从原来爱的避风港湾变为一个监狱。

因为负面能量是极容易传染的,他会让你们之间的愤怒的能量居高不下,爱的能量死难恢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