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詩歌中最普遍的一種題材。從南北朝何遜的“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到唐代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再到宋代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可見歷代文人的筆下,不乏與雨有關的詩歌佳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山雨》,便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它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爲永嘉四靈,詩以描寫山水形勝爲主,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這首詩便是翁卷一次夜宿山中,偶遇夜雨,寫下的一首小詩。

清代劉熙載曾說: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翁卷這首詩《山雨》,採用的正是這種“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之法,且達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看似與寫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雨”字。所以說它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

《山雨》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它的意思是說,昨天晚上,山林間被星星與月亮的光照得很亮,天上沒有一絲雲,也沒有聽見一聲雷響。從這兩句詩來看,翁卷沒有對山雨所發生的環境進行描繪,反而他出人意料地緊扣一個“晴”字,描繪了一幅星月皎潔,無雲無雷的夜景。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後兩句“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即天亮的時候,我離開這座山,忽然發現山下的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才知道昨夜別的山一定下過雨,水纔會宛轉流到這個地方。很明顯讀到這兩句詩,我們才知道前兩句詩,是翁卷對山雨來臨之前景色的描寫。只不過他採用的是虛寫,略去了他山雨前烏雲密佈,雷聲陣陣的景象。

而詩的後兩句,自然也就是對雨後之景的描寫。同樣也是虛寫,他對下雨的過程,也就是雨的本身略而不寫。概括來說,就是前兩句翁卷寫雨前之景,強調昨夜天氣晴朗,實言此山無雨;後兩句寫雨後之景,則突出忽見溪流急,實言他山有雨。這種出人意料地結構安排,正是前面所說的“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之法。

除此之外,這首詠雨詩還有一個絕妙之處。便是翁卷所描寫的不單單是普通的雨,而且是山中的雨。衆所周知,如果是平地上的雨,即便是遠處下雨,也能看到遠處的烏雲、閃電。但是詩人因爲在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他只能看到自己頭頂上的一塊天,不知山外天空的情形。所以以晴入筆,再以雨結尾,並不矛盾,反而稱奇。

綜觀翁卷的這首詩,單從詠物來看,無疑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總的來說,它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令人叫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