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思慧·修行

佛法是迷信嗎?

爲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理性的理解去學習佛法?

其中還有不少的知識分子,比如今天要提到的一位清華大學的博士就是信佛的,相信他學佛的經歷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我的父母曾經不解地問過我:“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學歷好歹也是個博士了,爲什麼還要信佛呢?”

以他們的觀念來衡量,似乎學佛只應該是下里巴人做的事。

我的不少同學也有類似的疑問,他們在對佛法並不瞭解的情況下,誤解和偏見以及排斥,總是掛在他們那隨意就妄加評論的嘴邊。

在大多數我所接觸過的普通民衆中,他們似乎都認定佛教是一個不好的事物,因而根本就沒有了解它的必要。不僅如此,還應該避而遠之,甚或大加討伐。

這種對佛教的態度讓我感到很失望,因爲我自己的接受佛教,是這麼些年來不停地求知、思索、觀察和體驗的結果。

佛教是覺悟者的教誨

在我的理解當中,“佛教”即是覺悟者的教誨。

若要簡述它的價值,則從個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盞明燈可以驅除我們內心的黑暗,開啓我們的慧眼,讓我們得以透過智慧的審視和判斷來觀待事物,當然也包括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樣,我們內心各種不正確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狀態,都將在自我調節中得到醫治。如此一來,豈不人人都可遠離痛苦、獲得安樂。

總之,以我目前的學佛與理解水平來看,佛教所倡導的是要人們做真正的智者,做真正的好人。

這樣的一種指導個人修身與解脫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全人類、乃至全社會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與物質的雙行道穩步上升的理論及實踐體系,爲什麼會遭到如此廣泛而持久的誤解呢?

我的佛緣

回想自己從一開始碰到佛教,到逐漸瞭解它,再到最後全身心皈依它的過程。一切都那麼水到渠成,就像原本並不玄奧、也不離世間覺的佛法一樣。

記得在高中時代,對我影響最大的偉人便是愛因斯坦。他的言論以及關於他的傳記,曾在很長時間內左右着我的靈魂。比如他特別注重獨立思考,以及不輕信和實證的態度。

初識佛法是在大學期間,那時我碰到了一些有關禪宗方面的淺顯讀物。

正是由於受我所崇拜的科學巨人,那種對一切不瞭解的認知領域都充滿尊重與好奇的態度影響,我纔沒有像絕大多數同學一樣,於嘻嘻哈哈之中就把它們扔到一邊。

我想了解一下這種我從未接觸過的思想體系。結果在把一本非常薄的小冊子讀完之後。

我忽然醒悟到原來人生還有超出自己的想象,以及普通人經驗世界之外的別樣境界,那是一種徹悟的、自在的境界,非科學公式所能描述的境界。從此之後,佛法就進入了我的認知領域。

經過努力,我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系專業的研究生,並在這裏讀完了碩士和博士。

在經歷了更多的人與事,看了更多的佛學書與世間書,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以後,我依然是想當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但這個理想已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全部。

相比以前,我對禪者徹悟後的境界有了更強烈的嚮往,因爲我終於認識到:

一個會思考、能感受的生命,如果感受不到生命的底蘊、思考不了生命的終極目的的話,那他就算把物理研究到最細微的組成成份上,也依然是個不明人理的顯微鏡而已。

日益專精,卻日益不自由

上研究生期間,我有很多的機會與我的專業導師們在一起共事,還可以近距離地審視很多與我們有業務、教學往來的中外物理學家。

這種種的接近,使我得以比較清楚地知道做物理研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失望了嗎?是的,多多少少有一點。

我總愛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經過一番非常辛苦的努力之後,將來如果成爲像自己的導師那樣的物理學家,我會感到滿足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因爲我知道自己的追求目標已經超越了一名物理工作者的層次了。我不僅要知道外部世界的奧祕,更迫切地想了知自己內心世界的真相。

因爲我已經越來越無法忍受自己內心的黑暗了!

讀碩士、博士的這幾年,我耳聞目睹了好幾起所謂的“高、精、尖”人士們自殺的悲劇,有些輕生者絕對是他們那個專業裏最優秀的拔尖人物。

當他們的科研成果被直接轉化爲生產專利,因而獲取了天文數字一般的鉅額利潤後,這些備受世人矚目的精英分子們,卻始終無法面對自己的心靈障礙。

當他們實在沒有能力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缺憾與不完美時,選擇告別這個世界便是他們唯一能想得到的解決方式了。

這樣的人生難道也是我的樣板嗎?

而且在日益加重的學業及工作壓力中,在越來越無法適應的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的急劇變化中,我的心理也快有些承受不住了。

此時,大學時代接觸過的那種直達心源,無有任何粘縛的自由境界,便再一次向我展示出它煥發生命最輝煌價值的魅力。

當佛法照進現實

在一位師姐的幫助下,我開始更進一步地深入了佛教、深入了禪宗。

與此同時,我也漸漸打開了以往只知關注本專業的目光,我開始悉心觀察起周圍各式各樣的人來,因爲我想知道別人都是怎麼活的,這樣,我就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處境:

我見到過小孩、年青人、中年人、老年人;

還見到過百萬富翁以及貧窮的無有立錐之地的乞丐;

還有春風得意、事業有成的人,

也有那些苦苦奮鬥、艱難謀生的小人物;

有學歷很高、學識淵博的教授,

也有在校園裏做雜工的工人等等。

對照着他們,我思考着自己,思考着人生意義和價值。

我會問自己,如果將來能怎麼怎麼着,自己就會滿意了嗎?

我發現,這些世間大多數知識分子苦心追求的目標,都無法給出令我滿意的人生答案。

那我到底爲什麼而生存呢?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啊!

但又有幾人能得到答案呢?經常思考着這個問題,但我卻沒有太多苦悶和絕望的感覺。我會微笑着對自己說:活着就是要清楚爲什麼活着。

不過樂觀的心態假如沒有實力支撐,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爲打腫臉充胖子似的自欺欺人。

我纔會有一種由衷的慶幸之感,慶幸自己碰到了佛教。有了它的支撐,我終於可以坦然地對自己說,我已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通過看佛經,通過聽佛法,通過與信佛的朋友們的彼此交流和學習,還有就是親自到一些寺院裏去感受,再加上對自己、對社會上的衆生的審視與思考。

在有了更多、更清晰的理性與感性認識後,我最終確定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唯有佛法纔可以讓我享有無愧於生命本性的大解放、大自由、大縱橫!

人不去了解佛教是一件憾事

實際上,佛教的價值遠非我可以說盡。而且同是信仰佛教之人,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會。

我想要強調的只是:一個人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真正地瞭解一下佛教,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然而在當前,聽說過“佛教”這個詞的人是太多了,但真正對佛教有一點正確瞭解的人卻太少了,而一旦缺乏瞭解往往就會產生誤解。

對此,我並不想做過多的分析與揭示,我只想重複一下聖人的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我真想大聲吶喊:朋友啊,來真正地瞭解一下佛教吧,千萬別再聽信道聽途說,或者隨意想象了。否則這麼好的一個大寶貝就可惜了!

而你們最終可惜的還是自己!因爲佛法這個大寶貝揭示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天真本性、大好風光。

跟我同一個專業的一位博士曾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我根本就不用瞭解佛教也可以大致知道它的內容。”

我知道他敢於這樣說,是因爲他有一些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但即便如此,我也堅決不能同意他的說法。

我當時就反問了他幾個問題:

世尊在《金剛經》中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法”與“非法”有幾層含義?

另外世尊親口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且說法四十九年。爲何又說自己實無一法可說?

且如若認爲世尊已然說法,即爲謗佛?

他當時的反應是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所以我要說,即使一個人聰明如那位博士,他要對佛法有一些正確的瞭解也沒有那麼簡單;更何況“遠觀”所得到的看法,就愈加缺乏可靠性。

當然,如果你對佛法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你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這種信仰,都可以拿出來討論,也絕不會有佛教徒把刀擱在你脖子上,逼你信佛。

但即使你不願接受,能夠了解一些它的義理,對你也只有百利而無一弊。對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我們問很多迷信科學的人,科學是什麼?他們往往回答不出來,那怎麼能界定一件事情到底科不科學呢?

有位美國科學家曾說過,今天的科學已經成爲人類最大的宗教。恰如其然,如今有很多人迷信科學。

迷信就是迷迷糊糊、不分青紅皁白地相信,對於任何事物,我們都要去相信,而不是迷信。

2009年的時候,文匯報發表了一篇《科學的三大誤導》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科學的三大誤導:

第一大誤導,是科學代表正確;

第二大誤導,是科學能解決一切問題;

第三大誤導,是科學是人類知識的最高體系。

這是中國第一位天文學史專業的博士江曉原提出來的,很有道理。

科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但是也不要迷信。

現在人很多時候把科學誇大了,用科學去界定一切,但是科學才存在兩三百年,以前科學不存在的時候人們怎麼辦呢?科學不存在的時候,人類依舊存在,因爲自然還存在。

科學有它的適用範圍,不能把相對的真理絕對化。如果我們過分崇拜科學,會害了自己。美國每年會宣佈很多藥品的副作用,並且把它們下架。

藥品是不是科學的產品?那科學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科學依然是有錯誤的,卻有很多人誤解爲科學就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而不是迷信科學;我們要相信佛法,而不是迷信佛法。

END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記得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訂閱、置頂公衆號

長按下方二維碼

即可下載精品佛學APP

聞法、思慧、修行,盡在聞思修

點擊

閱讀原文,下載聞思修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