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9日電 題:獨家探訪:香港視障人士的口述影像世界盃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盧哲

午夜時分的香港尖沙咀酒吧街內,與其他面對大屏幕“把酒言球”觀戰俄羅斯世界盃比賽的人們不同,53歲的彭少青和他的許多同伴們背對屏幕,掛着黑色耳機,圍坐在拐角的一間酒吧。他們摸索食物和飲品的動作略微緩慢。有幾位戴着墨鏡,另外幾位則睜着有些失神的眼睛。

圍座的一端,一名男子正緊盯屏幕舉着小麥克風唸唸有詞地解說比賽:“現在是發動攻勢的時候,哎呀,黃色衫做了一個很好的長傳,但是被紅色衫截住了……現在鏡頭轉向觀衆,畫面裏有個金色短髮正在笑的小男孩,他可能四五歲,搖頭晃腦……”

這是香港口述影像協會近日組織的香港首個“口述影像世界盃”活動,希望由專業人士將電視上的情況通過簡潔、生動的語言描述給視障人士聽,協助他們理解畫面,克服視覺障礙。

英格蘭隊與哥倫比亞對戰後,慶祝勝利。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英格蘭對陣哥倫比亞這一夜,香港口述影像協會請來了經驗豐富的足球領隊和教練,在培訓後爲視障人士口述世界盃。經過多次討論,他們決定用球衣顏色“紅衫、黃衫”代替球隊的名字以省時;用耳機讓口述更清晰;更注重客觀描述球員的肢體動作和位置。

爲讓視障人士更投入球賽,協會還準備了特製的觸感戰術板,用凹凸不同的磁鐵代表兩隊球員,協助視障人士通過觸摸理解兩隊的排兵佈陣,並由足球教練講解戰術。

視障人士聽得津津有味,彭少青背對着屏幕,臉上的墨鏡難掩笑容。他說,和其他視障人士手搭肩排隊從地鐵站走來的時候,“早早就聞到了酒吧的味道,high(興奮)了起來。”

彭少青是後天因病逐漸失去視力的,直至2004年完全失明。“2002年那屆世界盃,我已經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走來走去了。”

觀賽過程中,激動的英格蘭球迷。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雖然電視轉播配有足球評述員,但對視障人士不太合適。“很多影像輔助的東西,我們無法明白。”彭少青說,“口述影像員會把場上的情況詳細說出來,比如領隊穿的是‘孖襟(雙排扣)西裝’、球員怎樣將球一傳一接,有時間的話還會連場邊細節講出來,這些全部進入我腦裏,就能完完全全畫出來。”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14年發佈的一項統計調查,香港約有17.48萬視障人士,佔總人口的2.4%。

在香港,類似以口述影像爲概念的活動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香港盲人輔導會組織了首支“視障人士電影導賞”義工隊,爲視障人士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

自2011年起,香港口述影像服務正式登場。香港盲人輔導會開辦工作坊,培訓了香港首批口述影像員。

現在,香港有多家非牟利機構提供口述影像服務。不過,香港的口述影像服務尚屬起步階段,與英國等地相比,暫未有相應的法例,社會對口述影像也認知不足。

香港口述影像協會成立於2015年,在協會創辦人、行政總監梁凱程看來,正如香港剛引入“口述電影”時,視障人士和團體的口號是“視障人士也有權利看電影”,社會應認識到視障人士也“可以、有權利”做更多與健全人一樣的活動。“視障人士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應該被接納,不應該只在家聽收音機。現在是世界盃,在酒吧看球是正常,那就一起去酒吧看球吧,凌晨兩點場也沒關係!”

梁凱程希望,“口述影像世界盃”能從一間酒吧發展到更多的地方,讓視障人士能參與更多活動,享受更多“平常人的快樂”——“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爲他們提供更多的便利。”

“這是我自2002年以來第一次享受世界盃。”隨着賽況越來越熱烈,彭少青和同伴們興奮地與酒吧的其他客人一起尖叫歡呼。他說,上一次來酒吧,還是視力正常的時候。當晚大家都很開心,他們“靠口述影像取回了一些失去的、原本可以享受到的東西”。(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