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天的文章科創是香港唯一出路,我沒聽錯吧?,本人提及香港未來發展應迴歸到香港的傳統行業:旅遊和飲食。目前大搞科創,看似前程似錦,但究竟對香港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何幫助,還未得知。正如譚新強先生早前文中提及,諸如商湯和曠視,如果沒有了美國的GPU就形同虛設,值得深思。

有讀者朋友留言問及香港旅遊和飲食行業目前發展如何,我查了一些數據資料,現整理如下,作爲參考。

第一份資料是香港旅遊發展局最新發布的訪港旅客人數,可見所有國家來看是增長了8%,其中唯一倒退的是南亞、東南亞和臺灣。內地同胞訪港增幅最大,達10.6%。

內地近十年發展迅猛,許多方面趕超香港,值得香港學習。本是同根生,別有用心或者想法極端之人從中作梗,影響兩地民衆對彼此印象,實在對誰都沒有好處。

再看1998年到2017年二十年間香港旅遊業收入,近兩年雖有回落,但相比二十年前,總值增長九倍,成績斐然。

旅遊業是香港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美食之都等美譽,並非偶然,而是香港多年發展積累下來名聲在外。港人“識飲識食識嘆世界”(懂喝懂喫會享受生活)遠近聞名。而在香港現代華彩繽紛之外,無論是人文和自然領域,都頗有值得仔細品味的地方。比如筆者最喜歡的天壇大佛和志蓮淨苑,均爲佛家寶地,絕對值得流連忘返。

再說回飲食,歷來香港的旅遊都離不開美食,世界各國美食幾乎盡在香港。如果你是老饕,來香港探店覓食,不預留兩個星期恐怕就是蜻蜓點水。

而香港旅遊發展局2018年其中一項工作重點就是要製作以美食爲主題的電視節目。美食是文化溝通的利器,也是一個地方對外宣傳的最好方法。要我說,香港目前加快步伐重上軌道,意圖make Hong Kong great again,何必捨近求遠?以美食爲核心的旅遊方針,定可在互聯網時代再次點燃香江熱情。

雖然香港飲食業近年遭遇最低薪酬政策打擊,但該賺錢的繼續賺錢,比如$稻香控股(00573)$ ,比如$大家樂集團(00341)$ 和$大快活(00052)$ ,都持續錄得不俗業績。另外,俗話說“有危便有機”,比如創立“創天”的三名香港80後,便利用最低薪酬政策導致飲食界洗碗工人難請的情況,開展洗碗工廠業務,另闢蹊徑。

大風大浪經過不少,少少挫折等於激勵,自然找到出路。既然自來都是看家本領,何必執着那些高大上?殊不知港人有句諺語“刀仔鋸大樹”(四兩撥千斤),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