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日報】上杭鉚定千億金銅產業集羣 喜歡就點關注吧!

上杭縣位於我省西南部,目前縣內已落戶金銅產業企業5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4家。

作爲上杭縣的優勢特色產業、福建省冶金工業重點培育和扶持的五大產業集羣之一,金銅產業一直是上杭縣閃耀的“標籤”。經過長期發展,上杭依託資源優勢,形成了三條產業鏈和一定規模的金銅產業集羣,逐步引進高精尖技術企業,並朝着精深加工方向發展。 ◆◆

三條產業鏈顯現規模 ◆◆

說到金銅產業,一般人可能會想到金礦、銅礦,或是笨重的金塊、銅柱。但其實,電線電纜、網線、電源接插件、水龍頭、水暖衛浴產品等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東西,還有通信、物聯網、半導體等領域的電子科技產品,也都含有金銅原料。

這些產品都囊括在上杭縣金銅產業之中。自1993年上杭縣礦產公司試驗生產黃金開始,二十多年來,上杭縣金銅產業不斷往前發展。今年1月至6月,上杭縣金銅產業26家規模以上企業預計實現產值320億元,同比增長26.9%,約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3%。

發展的動力,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優勢的彙集。上杭縣銅業局金銅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邱曉暉介紹,在上杭境內探明的礦產中,銅資源達400萬噸,稀土資源達100萬噸,給產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此外,經過長期發展,上杭金銅產業集羣比較完備,加工配套條件較爲成熟。同時,上杭縣地處贛閩粵三省交界處,市場輻射範圍廣,相比珠三角地區,人力成本也減輕不少。“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上杭的軍民融合工作開展得較好”。

抓住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圍繞着金銅產業,上杭已形成了三條不斷向精深化發展的產業鏈:銅、稀貴金屬和循環經濟產業鏈。據邱曉暉介紹,銅產業鏈就是充分利用銅資源向下進行產品的衍生,“把銅冶煉後加工成粗銅、陰極銅,然後在此基礎上生產出銅杆、銅板帶、銅管、銅箔等。再往下把這些產品進行加工,如把銅杆加工成銅絲、銅線,並提供給下游企業生產組裝電纜、電源連接線、數據線、5G通信線纜”。而稀貴金屬產業鏈是對銅精礦進行冶煉後,從中提取黃金、白銀和其他稀貴金屬,再以其用來製造靶材、鍵合金絲、黃金飾品和銀鹽、鉑等。由於銅在冶煉過程中會產生餘熱、二氧化硫、礦渣等副產品,企業將這部分物質進行回收加工,生產出含氟氣體、電子級硫酸、磷酸、石膏板等多種物質,一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就此出現。

在上述三條產業鏈中,金銅產業精深加工和配套服務區在位於上杭縣城關南部的上杭工業園內,而冶煉和循環經濟區分佈在蛟洋工業園內,另有一個紫金山採選區在上杭舊縣。

◆◆

高精尖企業填補空白 ◆◆

上杭縣銅業局副局長丘立平告訴記者,以往,上杭金銅產業的產業鏈集中在對金銅粗加工的中上游端,比如銅杆、銅板帶的生產,下游生產終端產品的企業較少。近幾年來,當地把產業鏈向下延伸,逐步引進電子信息、輸配電、軌道交通等金銅產業領域的高精尖企業。

在上杭縣臨城鎮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教學點內,有一家“上杭縣紫金佳博電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註冊於去年6月,是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廣東佳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鍵合金絲生產企業。鍵合金絲是微電子工業的重要材料,用作芯片和引線框架間連接線,主要用於LED、半導體兩大封裝領域。它的細度僅有頭髮絲的六分之一,只有纏成一捆時才能看得到它金黃的顏色。紫金佳博公司副總經理範傳勇告訴記者,鍵合金絲的生產大部分靠機器,它的原料爲5N高純黃金並加入微量元素,高溫熔鍊後經過幾道拉絲工藝,可拉出8微米、18微米等不同細度的鍵合金絲。而鍵合金絲的核心技術就存在於黃金原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這個微量元素的配方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難以複製”。

今年1月到5月,紫金佳博公司累計營業收入2200萬元,這個專職員工只有47人的公司,實現了較高的人均產值。“以前黃金加工鏈條上只有做首飾的,沒有像紫金佳博這樣的企業,日後我們也會着手進行金銅產業的智能化改造,用機器代替部分人工。”邱曉暉表示。

完善拉伸了產業鏈,但面臨着市場開拓等問題,爲此,上杭縣積極出手幫助企業拓展市場。“上杭縣銅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帶我們去廈門的集成電路企業談合作,還在資金等方面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解決了公司的很多問題。”範傳勇說。 ◆◆

產業鏈短板仍存在 ◆◆

除了黃金加工產業鏈,在銅產業鏈上也有這麼一家往精深方向延伸的下游企業。福建微波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高性能穩相電纜、5G通信電纜、物聯網終端天線等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運用於航空航天、移動通信、國防軍工等領域。邱曉暉介紹,在上杭金銅產業裏,大多都是做電力電纜。由於所需的技術含量較高,幾乎沒有通信類線纜企業,而微波通公司的入駐,填補了產業鏈上的空白。

雖然上杭金銅產業鏈在往下游發展,空白也在慢慢補缺,但仍存在着一些短板。微波通公司生產交付方面的負責人楊清克表示,由於目前上杭生產的銅絲達不到他們所要求的細度,公司生產所需要的鍍錫銅和鍍銀銅都從外地購買。對此,丘立平坦言,上杭金銅產業裏每條產業鏈上都產生了一定的集羣,但還有一些不足,“銅絲從外地購買,說明上杭部分銅絲原材料供應不上,我們現在也在動員一些達到要求的企業來這裏投資建廠,同時鼓勵現有企業對產品進行深加工”。

此外,在產業配套上,上杭沒有電鍍企業,很多金銅企業生產出的產品要運到外地進行電鍍。“這樣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影響了產業鏈往下走。”丘立平說。

另一方面,目前,上杭銅加工產業仍處於行業上游,現有銅加工企業主要生產銅板帶、銅杆、銅管等初級產品,大多靠賺取有限的加工費來營利,終端高技術、高附加值企業依然較少。同時,由於金銅屬於大宗商品,受國際銅價的影響較大,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根據《上杭縣培育千億金銅產業實施方案》,到2020年,上杭要打造千億金銅產業集羣,力爭實現金銅產業產值1000億元以上。丘立平表示,未來,將繼續按照“抓龍頭、搭平臺、鑄鏈條、建集羣”的發展思路,延伸金銅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扭轉不足。

(福建日報記者 黃筱菁 通訊員 鄧婕婕 林斯乾)

新福建客戶端龍巖二維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