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18年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大会在百色市召开。当天上午,与会人员来到凌云县下甲镇双达村参观双达村油茶示范基地。

凌云油茶产业为什么得到了参观人员的肯定,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凌云县现有油茶林面积达27.1万亩,今年来全县在油茶产业总投入6260万元,完成油茶新造林2.4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6.5万亩。2017年全县产油茶生果6.2万吨,干籽1.5万吨,年产毛油3840吨,产值3.4亿元。目前引进规模化油茶企业广西凌云天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1家,油茶苗圃1个,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社17家,其中下甲镇双达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2016年获自治区级示范社称号,2017年被列为全区首批“油茶双高”示范基地。

近年来,凌云县将发展油茶产业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新造与低改结合,产业与扶贫相融,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油茶产业正加速成为凌云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精准扶贫重要产业。制定《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将油茶产业作为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民心产业”来抓,设定了“在‘十三五’期末建设高产油茶10万亩,到2020年全县高产油茶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凌云县结合精准扶贫,创新发展思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投资和农民筹资筹劳参与油茶基地建设,探索油茶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模式。

统一规划、统一购苗、分户栽植、分户管理和收益

由林业部门统一负责新造油茶林林地规划设计,之后由贫困户自行种植、自行经营管理,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产业基础。每年免费赠送给贫困户油茶苗木15万株以上。2017年度全县实施新造高产油茶林0.7万亩,实施油茶低改2.5万亩,带动2800户贫困户1.12万贫困人口,全年油茶农户人均增收2450元以上。2018年新造油茶2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2.5万亩,其中深圳帮扶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1万亩, 1844户贫困户受益。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由农民自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出资、出地、出劳力等方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该县下甲镇双达村油茶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立以后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共吸收5名多年从事经商村民及388户群众,以资金、油茶林、林地等入股合作社。通过除寄生、修剪、间伐、截干回缩、复垦、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造后,油茶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在村干部带头,组织合作社党员、富裕户社员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结对方式帮扶贫困社员。安排合作社党员、富裕户社员每人帮扶4-5户贫困户。负责帮助贫困户进行老油茶林低产改造、新品种油茶种植的规划和技术跟踪服务,确保每户严格按照合作社统一技术措施进行低产林改造和种植,同步提质增效,实现增收致富。几年来,合作社带领全村贫困户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3500亩,通过精心经营管理,低改的油茶林获得了丰收。贫困户通过实施油茶林改造依靠手中的油茶林摘掉贫困帽子。合作社原来的273户贫困户几年来大部分都已经脱贫,收入最少的也达到2万元,今年底将全部摘掉贫困帽子。

低产林改造与优质品种植相结合

鼓励农户结合低产油茶林项目扶持政策,对老油茶林进行抚育管理或种植高产油茶林逐步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老油茶林的经济效益。

勇于创新,山旮旯里长出黄金果

除了发展土山油茶外,不服输的凌云人因地制宜,硬是在石山区种上了油茶果。2012年开始,凌云人便小面积的在石山地区试种新品种油茶,结果在石山片区新种的油茶长势良好,挂果很好,群众对种植新品种油茶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已建成下甲镇坪山村1000亩油茶林和泗城镇陇照村200亩油茶林两个示范点,山旮旯里终于长出了“黄金果”,“黄金油”将带领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

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凌云县以贫困村“两委”为实施主体,采取以“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创新实施油茶产业扶贫模式。利用深圳盐田区帮扶资金推行“有偿式”配套资金使用模式,在油茶低产改造项目实施见效后缴纳50元/亩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实现资金循环向前发展,全面助推脱贫奔康。

图文:凌云县委宣传部

编辑:覃燕华

监制:黄元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