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最早发明身份证的人大家还很熟悉,他便是商鞅。据考证,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并一口气实施了许多法令,包括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全国人口在先秦“户籍相伍”的制度上增加了什伍连坐法(注: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之内居民相互监督,一家犯法十家连坐,鼓励告发作奸犯科者,知情不报者与奸人同罪。

商鞅剧照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冬日风雪交加,秦国的商鞅带着家眷一行人等走在昏暗的小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从咸阳一路逃到这座边陲小镇,前面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魏国的土地了。

商鞅

天气寒冷,家人都冻得瑟瑟发抖,商鞅想了想,还是先找个客栈借住一宿,天明再赶路吧。想到这里,商鞅加紧了脚步,上前敲响了客舍的木门。木门开了,客舍的店主探出头询问商鞅是否住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出乎商鞅意料之外的是,店主并没有立刻请他们进店去,而是伸出手来问他们有没有官府发的凭证。商鞅不解,店主立刻换了面孔警觉的问道难道客官不是秦国人,不知道秦国的法律?原来,这是商鞅十几年前自己规定的法规:要出远门住店必须要有官府颁发的凭证,客店如果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与奸人同罪。商鞅心中苦笑,自己漏夜潜行而来,又是逃命的,哪里会有什么凭证?只好赔笑说你看天这么完了有那么冷,希望店主通融一下可怜可怜我们,让我们住下吧。店主把门关上拒绝了商鞅的请求,在门内说商君执法无情,我收留了你们,定会连累一家妻小,请你们到别处住店吧。

商鞅

商鞅站在门外,感觉全身被浇了一身冷水一样的冰冷,苦笑了几声,感慨道今天我算是亲身体验了自己制定的法律了。

身份证,全称“居民身份证”,是居民拥有居住国身份的凭证和证件。身份证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一句话,没了它寸步难行。不过身份证并不是近代社会的产物,而是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有了。说起来,最早发明身份证的人大家还很熟悉,他便是商鞅。

商鞅的发明“束缚”了自己

据考证,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并一口气实施了许多法令,包括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全国人口在先秦“户籍相伍”的制度上增加了什伍连坐法(注: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之内居民相互监督,一家犯法十家连坐,鼓励告发作奸犯科者,知情不报者与奸人同罪。),发明并发布了最早的身份证——照身帖。

大秦的居民二代居民身份证

照身帖由官府发放,贴身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此贴国人必须持有,如若没有便会被认定是黑户或者外籍非法逗留人士。而且商鞅还规定,外出远行者及夜宿旅店者必须出示本凭证,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不得留客,违者严惩(是不是似曾相识?)。

商鞅变法期间,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得罪了很多人。公元前338年,商鞅的大靠山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旧贵族们便趁机在秦惠文王的耳边造谣说商鞅谋反。因为商鞅变法有为,威望极高,秦惠文王早已对其心生顾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便要对商鞅下手。

话说商鞅得知此事,慌忙出逃。一口气逃到边关后,商鞅见天色已晚,想在旅馆借宿,谁知旅馆主人见其陌生,且未带照身帖,怎么也不同意商鞅入住,还跟商鞅讲起了商鞅所颁发的新法以示警戒,说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好不容易在外熬到天亮,商鞅想潜入魏国,不想魏国早已因他曾用下作手段绑架公子印而把他拉进了黑名单。面对这些自己亲手挖的坑,商鞅高兴也不是懊悔也不是,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封地。

商鞅从来不是一个甘于认命的人,决定拼死一搏,便率先发兵攻打了郑县(今陕西省华县)。这时的商鞅终究势单力薄,抵不过因为他的变法而变得强大的秦国了,不久之后,商鞅战败身亡。其后,商鞅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示众,全族也被秦惠文王下令诛灭殆尽。

车裂示众

车裂示众

商鞅之死,可悲可叹,想来让人倍觉惋惜。唯一使人在惋惜中添得稍许欣慰的便是,他曾经所颁布的新法仍在秦国流传,当然,包括那最早的身份证——照身帖。“商鞅虽死,秦法不灭”

公孙驶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开阡陌”,确立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确立十八级军功制,打破贵族世袭的限制,对下层地主和士兵有强烈的调动作用;重农抑商,要求“父别居”,稳定户口和租税;推行县(国君直接掌管的土地),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引进山东各国的各项文明制度;实行连坐,让法律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商鞅虽死,秦法不灭”, 其他六国的变法就人亡政息了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即是秦国变法战胜了六国变法,即使楚国土最大人口众多,赵国胡服骑射齐国很富裕,最后被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商鞅变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让中国从奴隶制变为封建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