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地铁上总有人想看你的手机?|小南都知道

我的手机没电了,只好看你的……sorry,没电真的可以为所欲为。(bushi)

文 |  John Herrman 编译|林子雅

编辑 | 奎因

上周末挤地铁晚高峰的时候,等了两三趟还是挤不进去,于是我通过站我旁边的一位小哥的手机屏幕,看了十几分钟的电影;终于挤上车了,隔壁小姐姐在玩游戏,哇,这什么游戏,看起来好好玩,于是我又忍不住往她的手机屏幕盯了好久;几分钟后,小姐姐下车了,站我旁边的变成了一位正在刷微博的小哥哥,咦,他也关注今天这条热搜吗,他还看了啥……

于是,这一路上我就连续获得了好几个白眼(捂脸)。有点小愧疚的我开始自我反省:啊,我是不是有毒?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想看别人手机屏幕呢?

慕尼黑大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终于解释了我的疑问:忍不住想看别人的手机屏幕在陌生人之间是最为常见的行为,虽然你的行为跟小偷好像也没什么差别,但喜欢看他人手机屏幕的你真的不是一个怪人。

其实,忍不住想看别人手机屏幕这种事情大概是要从移动电话说起吧。

大家想想,以前是固定电话,大多数情况下只放在办公室和家里的桌子上,陌生人一般接触不到,并且也不存在被人看屏幕这种担忧。

但移动电话普及之后就不一样了。数据表明,2010年的时候,仅有27%的美国人拥有移动电话,但到2016年年末,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80%。那时候,最大的iPhone手机屏幕也从3.5英寸变成了5.5英寸,要知道,3.5英寸的屏幕只有5.5英寸屏幕的一个角那么大吧。

手机屏幕变大,看起来自然就更加清晰明亮了,自然也就方便了旁人几乎无死角地“偷窥”屏幕:平放在桌面的时候看一眼,吃饭时放低拿着的时候瞥一眼,还有人探出身子去看,更有甚者在上班路上,也能越过别人的肩膀窥探一眼,也就是所谓的“肩窥”。

慕尼黑大学研究团队推测,“肩窥”这一动作常常不怀好意。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在电脑或手机输入密码的时候,密码会以点或星号的形式出现。但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文献都在强调,密码以这种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是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但移动手机出现之后,这样的回答或许并不那么适用了吧。

为此,他们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为参与研究的被试者构建一个假设场景,在那里,虚构人物“Vic”正在看另一个虚构人物“Cas”的手机,但“Cas”对此并未察觉。

左边的小人是Cas,右边的小人是Vic

为了研究客观性,“Vic”和“Cas”这两个虚拟人物都是通过人物简笔画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物形象可以代表任何一个人。根据系统提示,被试者需要回答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你知道所发生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吗?Vic到底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文字?图片?密码/PIN码?地图?视频?APP?游戏?)

研究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回答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偷看别人手机屏幕无非就是一方是偷窥的窃贼,另一方是受害者。“‘肩窥’其实大多数情况是随意的,有投机取巧的意味,”研究者分析说,“这在陌生人之间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别说是在通勤路上的公共交通了,其实但凡有智能手机的场合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充当Vic 的角色去看 Cas的手机屏幕的被试者大多数表明,其实自己的行为并无恶意。但研究者发现,无论是充当手机主人还是偷看手机屏幕角色的被试者都在各自的情境中表现出了负面情绪,或尴尬,或愤怒,或内疚,或不安

被试者都在别人手机屏幕上看到什么了呢?对这个问题,几乎一半的答案都说看到的是文字,然后再是图片、游戏,再然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肩窥”----看别人的证件、密码。

如果按频率进行排序,最常见的是看到别人手机的即时通讯,然后是Facebook、电子邮件和新闻。

通过看别人的手机屏幕,到底能“观察出”什么?

研究结果认为,首先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际关系,或是得知存在于TA手机里的另一个人,除此以外,还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兴趣爱好、行程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忍不住想看别人的手机屏幕呢?研究人员统计,“因为好奇”、“因为无聊”这两个答案在所有回答中并列最多,远超其他答案。

但事实证明,没有人真正愿意被别人看手机屏幕。想象到自己在被“窥察”的被试者们表现出的是负面情绪。“他们认为,自己被别人监视、被侵扰了,他们很生气。”在这项研究的37名被试者中,只有一人认为自己在这一过程处于积极情绪(该参与者认为,被他人看手机屏幕有种被逗笑的愉悦感。)

有趣的是,看别人手机屏幕的人也不愿意被问及看屏幕的事情,部分原因是他们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并且那些东西是他们本不应该看到的。在地铁上看别人手机屏幕的时候,你甚至还会看到,他们手机屏幕上弹出一个页面,显示的是无信号或是连不到wifi。

这样看来,别人的手机屏幕对我们来说,其实和我们的手机屏幕对他人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手机屏幕这种东西无处不在。这就足够提醒我们,我们该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啦。

所以,下次再想看别人屏幕的时候,对自己默念:不,我不想!

节选编译自nytime.com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