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余生皆欢喜

词起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词最初发端于民间,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出现了很多以演唱为主的优伶乐师,他们根据音乐节拍作出了一些句式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些曲词便是最早的词了。流行于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大约到中唐时期,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陆游等诗人开始写词,从而将词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词解:潇潇暮雨遍丽江天,这一阵急雨冲洗出一番清秋景色。 寒风渐渐凄紧,关河寥落,夕阳斜照在词人登临的高楼上。山河冷清萧条,他极目远眺,只望见处处花木凋零,时光荏苒,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都渐渐消失了。只有滔滔不断的长江水,还同平时一样默默地向东流去,更让词人平添年华易逝、今非昔比的凄凉之感。

每每登高临远,眼前所见的景象都让词人愁思万千。他怀念遥远的故乡,心中的归思难以排遣。回顾这些年四处漂泊的行迹,他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长时间地停留在外呢?他既萌生了归去之意,不由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他多么希望他还在思念自己,还曾登上妆楼翘首远望,把天际的小船误认为是词人的归舟。然而词人远在异乡,面对着萧索冷落的秋景,追怀往昔,他的凄凉落寞除了空自欢息,又有谁知道呢?就算远方的佳人正思念着他,又怎能知道他正独倚栏杆凝目远望,也是同样的满怀离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解:时值秋季,词人举目眺望,只见一天碧云,满地黄叶,苍茫的秋色一直绵延到远方的水波之上,与空濛的烟波连成一片明翠。夕阳映照着远山,一江寒水远流天边,余晖残照之下,隔岸更有一望无际的芳草地。这浓丽的秋景、壮阔的风物,最易触动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词人远离家园,睹景生情,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总是令他黯然神伤。唯有夜夜流连于梦境,才能一时忘却离愁。可是好梦不常有,孤夜难眠的时候,只能倚楼望月、借酒消愁。但词人却发出了[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感欢,因为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曾让人觉得更难以承受。

秋波媚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词解:秋风吹起,传来了军中号角所发出的悲凉声音。词人站在高兴亭,望见了传递情报的烽火。词人击筑高歌,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并将酒洒向国土,预祝宋军早日收复长安。此时诗人的兴致非常高昂。

多情的南山明月特意冲开层层的暮云,将清辉洒向人间。词人倍思故土长安,所以很自然就曾想到那里的名胜景物,于是灞桥送别,折柳以赠行者。曲江游春,水边几多佳人,往昔长安城的种种繁华之景,便依次回映到了词人的脑海中。词人仿佛看到了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曲江池等无数亭台楼馆都敞开了门,正期待着宋军早日胜利归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地址:吴桥经济开发区衡山道6号

手机:13703270687

电话:0317-7345110

          0317-7368186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