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编辑:莹莹

山沟沟里的教魂

文/陈德才

醉了酒的夕阳吊在山鸡簝村温情的弯眉毛似的椰子叶尾,从六连岭峡谷中透来的微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山坡上那片密密匝匝的菠萝叶刺儿。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面对那片菠萝地喃喃自语。

这老人是退休多年的曹老师,这山坡原来是他任教39年的小学校的旧址。他明知这偏僻的山村小学早就撤销了,他明知这小学校园已被村民开发种了菠萝,他明知他魂牵梦萦的小学生们在此已不复存在,在垂暮之年仍请人用摩托车载他到距他家几十里路的旧校址上来看一眼。老教师呀你为什么还这么执着挂舍不得呢?

此处是山沟沟里的东昌小学旧址。1947年,21岁的曹老师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毅然到这里工作。学校只有一间低矮的教室连着一间办公室兼宿舍。没有厨房只能在屋檐下煮饭。学校设小学一、二年级两个班,二十多名学生就合在一间教室里,叫做复式班。他改作业就放在膝盖上叫学生一个个过来面改。当学生默写不出来或写错别字时,他总会把手掌举得高高的命令道:“这么不用心,把屁股转过来!”,学生转身双手支在板凳上把屁股翘起来,他的巴掌从空中慢慢划下来却笑着说,“你的屁股太瘦了,等长点肉,看我狠狠揍你!”。他常与学生同坐在草坡上背书,背熟了就一起哈哈笑起来。学生常坐在他的腿上吊在他的肩上。下雨天放学时他总是披蓑戴笠送学生回家背学生过山鸡簝沟。他在学校旁种下菠萝蜜、杨桃树、芭蕉、木瓜。果子成熟了他摘下来叫学生围在一起吃。他还打游击似的在学校周边种了木薯、番薯。五九、六0年粮食紧张,他知道孩子们饿,便挖来蒸在大土煲里,下课时叫学生们都来吃。

曹老师工资低,生活艰苦,有好几个儿女在老家由妻子照管。星期六他得急急步行三十多里路回家,去干农活。星期天下午才赶回来。山区是没有电的,他在荒山坡上的旧陋学校里,夜里孤灯独影,真不知道几十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七十年代初,学校不是以教书为主,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小学生不称学生,叫做“红小兵”。东昌小学虽然只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得办成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于是必须有学农基地。七、八岁的孩子哪会干什么农活?学农基地都得曹老师一人去开发了。他花了好几个星期日,一个人在山坳里,好不容易开辟出一块约半亩的水田。学生站在田埂上,把秧丢到田里,曹老师捋起裤脚下田把秧插完。当然施肥、除草、收割等都得由曹老师干了。学校还饲养七只羊,学生可以在山坡上看一看,算是“学农”了。实际管理工作都得曹老师一人干,收入当勤工俭学收入归学校所有。

平日曹老师除了上课外还要办“大批判专栏”“批林批孔”。他这个教师兼“生产队长”要上课,要放羊,要管理庄稼,整天忙内忙外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早上摸黑起来煮好饭,吃一天。

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可长年日晒雨淋劳心劳力,年过半百的曹老师又黑又瘦已显憔悴衰老。曹老师不怕苦,竭心尽力去做所有的事。那时,每逢六一节和元旦,学区必定举行文艺晚会,每个学校起码要有一个节目参赛。曹老师本来就没什么音乐细胞,人又老了,哪会教学生跳舞?于是他便在晚上打着手电筒走十里山路到另一间学校请教文艺老师。那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他弄起来既呆板又滑稽,就像杂技中的小丑令人忍俊不禁,但他说不怕,硬是将这动作去教学生排练节目。虽然他们学校的节目从来没获过奖,但他们从不弃权。

曹老师在这山沟沟里工作了39年,1986年他退休后,每年必定回山区来看乡亲们一次。因为他在这山沟沟里,有的人家父子公孙三代人都是他的学生,所以他一回来,人们都争着拉他到家里作客。他这人很随便,坐在矮木凳上搂着放学归来的孩子问长问短。人家要杀鸡给他做饭,他总是说别把他当外人,有现成的饭菜那最好。番薯叶和着番薯饭三下五落二,他说爽快!大家一坐下来就聊了大半天。如今随着城乡交通的四通八达,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他一生工作的东昌小学撤销合并到大的教学点去了,原来旧的教室没了,校园成了村民们的橡胶园和菠萝园。2012年85岁的曹老师回来看那间学校的旧址回去后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难道他那天是要把他的教魂放回到他洒尽青春热血的山沟沟里来的吗?

稿件管理 : 紫烟幽梦

审阅:刘艳梅

简评:一位值得尊敬,让人敬佩的山村老教师形象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陈德才,男1949年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退休教师。琼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添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zxm49750302

乡村十月征文

时间:2018.10.1日开始至2018.10.30日结束。

乡村十月,桂花飘香,鱼肥稻黄。中乡美新推出的中国乡村公众微信公众号与中乡美文化公众号及中乡美平台实施的各项改革,以快捷新颖的模式与作者搭建快车通道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中国乡村微信收稿公众号的上线,不仅优化了平台资源管理同时也方便作者投稿,查询与浏览每日刊发的作品内容。促进了中乡美这次改革进程的必要性。

投稿方便啦,加上微信只管投,每天都有专职人员一天一次的收稿与咨询。(收稿时间:每早八点至九点半。咨询时间:每晚八点至十点。)

中乡美各大选稿基地的编辑人员也即将搬到了公众收稿微信上定居,为这次《乡村十月》中乡美各大选稿基地群员、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作者提供服务与互动 (中乡美所有编辑人员均不参加比赛,只提供服务)。

大赛即将历时一个月(10.1—10.30),加中国乡村公众微信:zxm549750302 复制黏贴然后“一触即发”,充分体现方便快投的轻松。

所有参赛者均以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报名投稿为准,直接把参赛作品发到收稿微信的小窗口即可。

大赛事项:

一、征文主题内容:

围绕乡村十月风情,乡村十月家事、农忙与乡情相关主题为大前提。题目自拟不做特别限定。

二、奖项:

1、散文: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字数限制800字内,包括标点符号)。

2、微小说、小故事: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字数限制800字内,包括标点符号)。

3、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限8--25行内)。

三、征稿格式:

《乡村十月》征文+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四、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打赏按百分之五十发放作者稿酬。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为入选门槛。评选按阅读量、打赏、留言及评委打分的综合评定获奖名次的胜出。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元打赏计十分,一个留言计十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

3、此次活动,一等奖作品荣登《中国乡村》杂志,二三等及优秀奖择优选入《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作者,免费包邮赠送杂志一本。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