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交宣)廣州市公安交警部門昨日通報,今年以來,廣州交警加強警務技術應用,並依託大數據平臺持續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偵破力度。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交通肇事逃逸案偵破率爲95.28%。其中,致人死亡逃逸案件偵破率爲97.14%。2018年上半年逃逸案件發案總數環比2017年下半年下降7.3%,其中致人死亡逃逸案件發案數環比下降30%,下降幅度較大。

  借力大數據 探索“新偵查”

  廣州交警相關負責人介紹,交警部門成立大隊層面的偵查追逃工作小組,責任到人,快速反應。對於轄區內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第一時間啓動偵查追逃應急機制,同步開展現場勘查、視頻追蹤、外線摸排等工作,最大限度爲破案爭取時間。同時,通過建立完善從支隊到大隊的層級工作機制,把握偵查破案的最佳時機,對嫌疑人和嫌疑車輛的活動軌跡、親戚朋友關係、社會經歷等進行研判預警,提高偵查追逃工作的效率。

  今年來,廣州交警積極探索應用“智慧新偵查”模式,針對重大案件特別是交通肇事逃逸緻人死亡案件,相關部門通過提前介入,借力DG交管大數據平臺、雲搜索、人臉識別系統等新技術手段和警務終端應用,提升偵辦案件的效率。

  此外,廣州與深圳、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交警部門在目標車輛查緝布控、疑難案件辦理等方面加強協作的基礎上,繼續強化跨警種、跨地區的聯合作戰,有效震懾流竄作案或跨地逃逸的違法犯罪分子。

  肇事車“變臉” 大數據破案

  今年7月3日8時05分左右,番禺區番禺大道南大路口發生了一起肇事逃逸的交通事故,張某駕駛一輛號牌爲粵AQ7×××的出租車與貝某駕駛的小客車發生追尾事故後駕車逃逸,所幸現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接到警情後,廣州交警立即成立查緝專班開展偵查工作,充分依託大數據平臺,對嫌疑車輛的行蹤進行深入摸查。

  “經過連續的追蹤,我們發現該車發生事故逃逸後有更換車牌的可能,這給查緝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辦案民警介紹,面對可能已經“變臉”的嫌疑車輛,民警通過梳理該車之前的行車軌跡和不斷的線索摸排,在對海量數據篩選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平臺人面識別功能,終於確定目標車輛更換使用了粵A66×××的號牌,並精確研判出其行車路線規律。

  7月8日一大早,警方提前在番禺區金山大道佈下天羅地網,靜候“變臉”出租車的到來。早上7時10分左右,嫌疑人張某駕駛粵A66×××牌車輛如期而至,立刻被等候已久的民警捉獲。經詢問,張某對其駕車肇事逃逸和假套牌的違法行爲供認不諱,廣州交警依法對其做出行政拘留14天的處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