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嫦娥四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將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勘察。嫦娥四號都要奔月了,中國的載人登月還會遠嗎?

從無人到有人,“玉兔”和“嫦娥”是我們親近月球的第一步,我們相信,未來的登月計劃一定會呈現人機結合的盛況。但這樣問題就來了,到時候宇航員會穿着什麼樣的衣服擁抱月球呢?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峯論壇上,我們的記者找到一位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工作人員,請她幫大家提前揭祕中國登月服!

圖片來自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張萬欣是空間站艙外服的設計主力。

她肯定地告訴記者,她會在職業生涯中迎來月球航天服的設計製造。

一個人,在廣闊無垠的太空是多麼渺小,而艙外航天服相當於一個小型載人航天器。

當年翟志剛首次出艙,只用了半個小時不到,而他的航天服能持續在艙外工作4個小時。爲服務於空間站的修理,現在二型飛天服的自主工作時間必須提高到8個小時。張萬欣介紹,適體的前提下,他們改進了航天服關節設計,在增加活動角度的同時,減小阻力矩。以便讓航天員工作時更省力,可達域更大。

而到了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亮上,登月服應該什麼樣?

圖片來自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首先要減重,月球有重力,在空間站不用行走。”張萬欣解釋,登月服下肢的活動性變得非常重要。

嫦娥三號帶回來的信息表明,月塵——土壤形成的微小尖銳顆粒,對服裝危害很大。太空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充滿科技感和誘惑力,月面的荒蠻環境非常不利於航天員的活動。

同時,月面極冷極熱特別嚴重,在陽光照射下,達到300度,另外半個月在陰冷的零下180度。如果登月服沒有達到熱平衡,熱控設計很難。

圖片來自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一方面,他們完全拿不到美國登月服裝的資料,另一方面,新的科技發展,新世紀的登月活動也會是另一番景象。

張萬欣描述,航天員的活動將是人機聯合的狀態,依靠月球車機器人的綜合系統,人機協同共同完成任務。

人將會指揮月球車走的更遠,採集樣本運回月面工作站,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的工作消耗。人只在必要條件下判斷,基本操作和維修操作纔會作爲實施主體。車還給提供能量保障。攜帶消耗品。能量需求,充電裝置放在車上。給月球服補充能量。

圖片來自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登月服的通訊能力會非常複雜和高效,它既要保持和月球基地的聯繫,與月球車要聯繫,也要與地面同時保持連線,同時,月球車與軌道艙之間也要時時組網通信和進行定位。

他們正在研究登月服中的腦控技術。過去服裝內的溫度控制是手動調節的,將來溫度調節由腦控來實現。熱的腦電信號採集到後,輸入系統,讓登月服完成溫度調節。

當大衆腦海裏還是美國宇航員在月球的微重力下如慢動作般的太空步,我們的航天科技人員已經在考慮依靠助力系統,也就是外骨骼,幫航天員靈活走路節約體能了。

圖片來自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在張萬欣的理解中,目前的無人登月計劃,一方面是爲了驗證登月運載能力,另一方面是爲了探測月球環境,爲載人登月做準備。她相信,將來的登月任務一定是載人和無人相結合的登月任務。

微信編輯:張茜。內容節選於中國青年報《人因工程的火種:點亮未來》,記者 堵力。

推薦閱讀

科學  轉基因 |歐洲建築分不清 |風雪不靠譜|華爲5G |央企黑科技 | 航空發動機 | FAST | 厄爾尼諾 | 臭氧航天  天宮二號| 神舟十一號 |長征五號| 別叫我胖子 |火星車|量子衛星|高分三號|“朱諾”號|長征七號人物默克爾 | 潘建偉 | 景海鵬 | 任正非H5火星車歷險記 |閱後即焚|  “探索一號”科考船 |奧運科學瘦身|太空人|特斯拉| 洪災 |學霸測試VR“胖五”震撼5分鐘 | 長征七號發射塔 | FAST全景 | 走上“探索一號”

https://101606220002016.bqy.pub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