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猫眼的收益成本为13.9亿元,同比增长73.5%,毛利率为62.75%,同比下降5.6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内容宣发、制作成本分别同比增长113%、128%。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娱乐(港股01896)(01896.HK)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似乎并不那么乐观。

  3月25日,猫眼娱乐交出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18年总营收同比上升47.4%至37.55亿元,毛利23.56亿元,同比增长35.3%。不过,增速与前三年相比,已经有所回落。2015―2017年,猫眼娱乐这三年的营收分别为5.97亿元、13.78亿元、25.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6%。

  与增速放缓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年内亏损的扩大,从2017年的7600万元,变成2018年的1.38亿元,同比扩大了82.1%。2018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仅有8900万元,同比缩减了27.7%。

  在2019年,猫眼是否会以实现盈利为目标还是继续扩大战略投入?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联系猫眼娱乐,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票务服务收入占比六成

  从收入结构来看,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以及广告服务,依然是猫眼娱乐四大主营业务。

  其中,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是猫眼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2018年总收入的60.7%,贡献了22.8亿元,同比增长了53%,最主要的原因是并入了微影的票务收入。2017年9月,猫眼以70亿元并购了微影的票务业务,两者合并后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

  猫眼年报显示,按截至2018年底年度电影票务总交易额计,其市场份额超过60%,“仍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平台”。

  2018年猫眼的收益成本为13.9亿元,同比增长73.5%,毛利率为62.75%,同比下降5.6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内容宣发、制作成本分别同比增长113%、128%。

  此次猫眼的财报表现不尽如人意,还与娱乐内容服务业绩不达预期有关。该业务营收来源是电影出品、发行、营销服务等,2018年营收10.69亿元,同比增长25.4%。

  从2018年的投资成绩来看,票房亮眼的《我不是药神》《捉妖记2》参与投资方较多,给猫眼带来的投资回报相对有限,而其他以主控发行方投资的《来电狂响》《李茶的姑妈》《邪不压正》票房均在6亿元左右,尤其后两部不达预期。

  向上游延伸

  从猫眼目前的布局来看,下一步或将加大对于产业链上游内容的布局,寻求票务服务以外的利润增长点。在财报中,猫眼娱乐称自己为“中国最大的国产电影主控发行方之一”,向内容端布局已经成为猫眼的重要战略。

  票务平台依靠低票价拉动用户购票抢占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过去,2019年春节表现尤为明显。一位上市影视公司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春节档的电影票价上涨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国家电影局对于票补的限制,另外片方的票补也有所下降。

  华金证券指出,票补取消意味着票价上浮,可能导致票房大盘增速下浮,另外拟出台的“新政”中,服务费限制将大幅影响票务平台的收入。

  仅靠C端用户服务费已经很难支撑票务平台走得更远。在线娱乐票务服务营收占比过高,对于猫眼娱乐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猫眼娱乐尝试从单一的票务业务向互联网+娱乐的服务转型,以庞大用户群体为基础,向宣发、制片发行等上游延伸。

  “作为互联网电影公司,电影制作不是自身的强项,但它有着用户运营的平台和优势,可以向宣发以及内容上游铺开。”上述影视公司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为了稳固合作,投资入股从而“绑定” 内容企业,是影视圈常见的做法。3月12日,猫眼与欢喜传媒(港股01003)达成战略合作,猫眼以3.9亿港元(约3.327亿元)投资入股欢喜传媒,认购完成后猫眼持有欢喜传媒7.5%的股份。

  双寡头竞争

  票补限制政策的出台,让猫眼和淘票票关于票务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有所缓和,但两者的战火早已烧至上游内容宣发制作端。

  此前的消息透露,新规定或将缩短第三方票务平台对院线的结算周期,并且将票补手续费从4元限价为不得高于2元。这对于票务平台的营收规模、资金储备、现金流等都是不小的挑战。

  尽管政策尚未出台,但平台方也开始有所调控。在2018年财报中,猫眼的票房收入分成应付款项、在线娱乐票务及娱乐电商服务应付款项分别为2.52亿元、13.13亿元,对比2017年的6.25亿元、19.17亿元有所减少。

  为了争取更大的话语权,猫眼在内容端投入加大,包括电影、电视剧和网剧出品业务,成本高涨。

  向上游内容投资布局,最大的掣肘或为资金问题。现金流方面,截至2018年底,猫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37亿元,相比2015―2017年的0.63亿元、11.1亿元、11.7亿元,持续增长。但相比于对手淘票票号称“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作扩增用户和市场”,猫眼的粮草并不算充足。

  淘票票是阿里影业(港股01060)的核心产品。3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影业的股权增持计划已完成交割,也就是阿里集团向阿里影业注资12.5亿港元,对后者的持股比例由49%升至50.92%,阿里影业也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附属子公司。

  彼时,阿里影业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集团层面的控股表明阿里对于影业板块以及大文娱的重视。”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平台和资金优势,阿里影业也在扩大营收的盘子,包括推出了宣发互联网数据化平台“灯塔”,供应链金融衍生品“娱乐宝”等等。

  影视互联网公司正在全面参与到影视产业链上的制作、宣发、放映,以及综合开发等各环节。

  近日,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优酷电影负责人李捷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内地电影体量600亿元,能带动供应链上的2000亿元―2500亿元的整体市场。

  由于资源不同,猫眼和淘票票的竞争策略也有所差异。

  华金证券指出,在C端,目前猫眼市占率略胜一筹,社交流量入口较多,而淘票票背靠阿里,资金优势尽显。

  在B端上,猫眼更重产业纵深,淘票票则更具平台价值和实力,双寡头竞争格局下,猫眼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