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於惠如10月22日,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699.SZ,以下簡稱“光威復材”)發佈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光威復材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84億元,同比增長33.51%;實現歸母淨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49.53%;基本每股收益爲0.84元,較上年同期增15.07%。

作爲碳纖維第一股、軍民融合的典範,光威復材目前有五大業務板塊,即:以碳纖維、織物爲主要產品的拓展纖維板塊;以預浸料和浸膠布等複合材料爲主要產品的通用複合材料板塊;以風電應用等產品爲主的能源新材料板塊;以航空、航天及其四隨和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先進複合材料板塊;以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生產裝備設計製造以及航空輔助裝備製造爲主要產品的精密機械板塊。碳纖維是其核心業務,也是利潤主要來源,目前,碳纖維生產以軍品爲主。

公告稱,報告期內,光威復材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碳梁業務維持較快增長態勢,軍品業務穩定增長。

軍品應用再獲突破

公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軍品碳纖維及織物業務穩定,按照訂單及時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光威復材前期公告顯示,公司提供的CCF700S碳纖維在中國XX型號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上驗證成功。此次驗證成功標誌着中國突破了國產幹噴溼紡工藝碳纖維在重點武器型號等航天應用領域的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高性能碳纖維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壟斷,實現了幹噴溼紡工藝碳纖維的國產化替代,對航天領域新一代重點型號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和批量生產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記者查詢光威復材2017年年報發現,公司軍品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56%。作爲軍用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材料主要供應商,其軍品應用領域主要包括航空航天、電子通訊、兵器裝備等領域。

光威復材生產的T300型碳纖維產品已向軍方穩定供貨近十年,廣泛應用於中國現役三代戰機等20餘個軍用型號。“軍品市場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首先體現在軍方應用領域的拓寬,除了航空航天,兵器、軍艦等也將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來減重;其次體現在應用產品數量、型號以及產品復材化率三個方面的提升。”長期從事碳纖維研究的中國複合材料學會榮譽理事沈真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瞭解,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是衡量軍用飛機先進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世界主要戰機F35、F22碳纖維材料使用比例爲20%左右,先進軍用直升機碳纖維使用率超過40%,無人機使用率超過90%。目前中國軍用航空業碳纖維使用比例僅爲3%-5%,較世界平均水平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認爲,中國軍機碳纖維使用率已出現上升趨勢,殲10後續批次機型在雷達罩、前機身、副襟翼、垂尾等次承力結構部分均批量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未來碳纖維材料在中國航空業中的使用比例將繼續上升。

民品放量明顯,拓展海外業務

民品放量明顯是光威復材第三季度報的又一看點。報告期內,在軍品業務實現穩定增長的同時,積極佈局和開發碳纖維的民品應用業務,民品銷售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從財務數據來看,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由去年同期的7.37億元增長至9.84億元,增長34個百分點,主要系碳梁收入增加所致。

2016年年底,光威復材與跨國企業維斯塔斯風力技術公司(以下簡稱“維斯塔斯”)開始合作,該業務逐漸成爲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和典型的民品碳纖維工業應用。目前,光威復材已成爲維斯塔斯在大陸的第一供應商企業。

10月18日,光威復材發公告稱與維斯塔斯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其內容包括:雙方確定在碳梁項目上繼續開展更全面和更深度的合作;雙方明確將協同進一步推動光威碳纖維在風力渦輪發電機上的應用;雙方明確將繼續合作開發風力渦輪發電機涉及的相關複合材料產品;公司將配合維斯塔斯需求進行海外設廠。此外,雙方還就光威復材墨西哥碳梁工廠項目達成合作意向,維斯塔斯將協助光威復材在墨西哥選擇合適的建廠地址。

光威復材董事會祕書王穎超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提到,隨着公司對軍民融合國家發展戰略的不斷貫徹,軍品、民品業務來源更趨於多元化,軍民實現互動發展,公司業務結構也更趨健康。

“碳纖維軍品的毛利率在50%以上,民品毛利率爲18%-20%左右,軍品與民品的毛利率相差甚遠。但碳纖維使用在軍品上門檻高,市場容量有限,在民品方面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以風電碳梁業務爲例,由於其標準化程度和生產效率比較高,雖然產品毛利率偏低,但是就整體業務或投資角度來說,回報是可以接受的,未來也會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因而國內生產碳纖維的企業都非常重視民品市場的拓展。”沈真說,隨着對碳纖維應用研究的重視和工藝技術的進步,未來在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壓力容器等民用領域有較大的發展機會。@今日話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