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于网络

正处于乐清案后的滴滴全面整改期间,滴滴又出事了。

01

继空姐打车遇害案和滴滴乐清案两件重大强奸案后,滴滴又出现了负面新闻。这次倒不是强奸,而是滴滴乘客喝到尿。

在10月9日晚,准备到上海出差的孙先生和同事叫了一辆滴滴礼橙专车。孙先生上车后便坐在了副驾驶座,期间,孙先生感到口渴,而滴滴的礼橙专车有专门为乘客提供的饮用水,孙先生看到了副驾驶放着一瓶装满的水,拿起来拧了拧盖子,发现竟然是松动的,并非未拆封,在询问司机后,司机告诉他这可能是上个乘客拧开了放在那里的。

随后,孙先生没思考那么多,喝下了这瓶水,一入口感觉味道不对,孙先生当即确定这是尿,而司机也确认这是尿。孙先生转而问司机这尿是不是他的,司机当时否认这个说法。最后,孙先生准备打电话投诉,而司机此时比较激动,司机说这样他会失业的。然后不停地自责,打自己,道歉等,拿钱说私了。等车停了以后,孙先生就打客服电话投诉,然后报警了。而滴滴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封了该司机的账号。

这件事一发生,便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的评论各不相同。有的谴责司机,认为司机故意让乘客喝尿,失去了道德本性;有的觉得乘客太傻,连尿和饮用水都分不清;更有甚者认为滴滴平台处罚过轻,起不到治本的目的,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而在我看来,我更倾向第二种网友的说法。虽然此事司机有错在先,但乘客的做法实在太粗心冒失了,这个社会太险恶,不留点心眼保护自己,此类事情还会继续发生。

02

在此事中,孙先生的很多做法在我看起来都太冒失了。

其实,在孙先生拿起这瓶“水”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这瓶水有温度,但孙先生还是不假思索的拧开了盖子。

我承认,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车内室温过高的原因,而导致车内的水温度上升,但正常人碰到有温度的水时,一般都会选择不再去喝这瓶水了,而孙先生却毫无顾忌。

再者,一瓶饮用水和尿液的颜色终究还是不同,孙先生没有仔细辨别还是太粗心了。

虽说是大晚上,灯光昏暗会影响我们的视觉判断,但在陌生人车里拿起水,实在应该斟酌再三,仔细辨别确认无异常后再放心饮用才合乎情理,孙先生这种马虎的行为应该给我们警示。

其次,当他拧开盖子发现有拆封过时,只是简单询问司机便喝下了。

看到这里,我想说:你是真好骗。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接过了陌生人的水,发现有未拆封的痕迹,即使对方一再强调这水没问题,我们都会果断拒绝,而孙先生只是简单询问后便喝下了,这不是傻是什么。

还有,虽然滴滴专车有提供饮用水服务,但随意接过来喝还是有安全隐患。

我不知道孙先生究竟是实在口渴还是贪小便宜,他完全可以在路边便利店买瓶水来喝,也不贵,为什么非得喝陌生人的水。其实这是有很大安全隐患的,社会太复杂,在饮用水做手脚的案例屡见不鲜,孙先生为何如此这般随意呢?

种种行为,都显得蹊跷无比,漏洞百出。

说实话,其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可以避免,只要孙先生发现异常后选择不喝,并且投诉滴滴客服,司机用饮水瓶放入尿液后没有及时清理,等待滴滴后台处理,这件事就可以轻松解决。但孙先生冒冒失失的态度致使他蒙羞,人格遭到了侮辱,使我们震惊。

03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盲证》这部影片的一个情节。

盲人秀雅在雨天打到了一辆出租车,当秀雅无意开船被雨水溅湿时,司机递给了秀雅纸巾和咖啡并告诉她咖啡可以暖身,秀雅用纸巾擦拭衣服后,紧紧的握住咖啡,并不打算喝,而此时司机准备帮秀雅打开,秀雅拒绝了。

其实这个是非常细微的情节,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大大的思考。从小我们就接受着“陌生人的东西不要接”的教育,说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但要去养成这种习惯,却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即使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教导,有时候却能保护我们自身不被受到侵害。

自古以来,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以前挨家挨户串门,邻里邻居的打个招呼显得格外亲切,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人情渐渐被某些东西所玷污,所利用。

随之而来的“远亲不如近邻”,也慢慢变成了“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是社会的错,但我们还是无法改变它,解决的办法,唯有从自我做起,在生活留多个心眼,学会保护自己。

社会太险恶,路上会遇到不少无知的危险,留多点心吧,冒失与粗心只会害了你自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