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蝥(洋辣子)螫了后,你该怎么办?

“一夜无眠。右手食指和无名指的第一关节处,手背,被羊拉子蛰了!刺痛,火辣辣的疼。伤处往外渗组织液。无法沾水,沾水更疼。按照网上提示,用浓盐水浸泡清洗一次,清洗过程疼痛难忍。求灵药灵方。” ​​​​

友人段钢兄,不久前被洋辣子叮咬,疼痒难受。段兄乃帝京名士,大户人家子弟,自小没吃过洋辣子的苦头,不知被螫后如何处置,于是按网上提示,盐水浸洗,不曾想更加痒疼,遂上网求助。

虽说是多年老友,我还是很“不屑”地回应说:“被洋辣子咬了口就叽哩哇啦,想想革命年代的老虎凳辣椒水……”

一边奚落老兄弟,一边我还是给他开出了救急的药方,这些药方,可都是被洋辣子咬出来的经验之谈——要被咬多少次,才能牢记这些救急方子多少年啊。

与帝京富养的段钢兄不同,我是从小就挨洋辣子螫的,小时候脸上、脖子上、手上、胳膊上、腿上,背上、甚至眼皮上,都没少挨过洋辣子螫咬。

不过,洋辣子是北方对刺蛾的俗称,我是读书才明白,北方人所谓的洋辣子,原来就是我们江南人口中的“刺蝥”,也是许多人口中的毛毛虫的一种。

我不知道北方人为何叫刺蛾为洋辣子,我所知道的物事,带“胡”字的,多是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的;带“番”字的,多是美洲产物明时经南洋传入中国,带“洋”的,多是晚清民国从西洋传来的,比如洋钉洋火洋油等等。这刺蛾,显然不是晚清民国传入的,为何叫洋辣子,我不解——当然“辣子”所指意我明白,断不如我江南故乡,叫刺蝥来得直接,与学名刺蛾接近,而“蝥”字,常指有毒之虫,从音来说,“蝥”“毛”相近,也与刺蛾身上毛刺吻合。所以,刺蝥之名,形意音皆近,中外古今通吃。

豆瓣刺

刺蝥也罢洋辣子也罢,其实是总称,通称。我们小时候,刺蝥有多种,从颜色看,有青色的褐色的等等,从形状看,有长条的,也有近似圆的——近似圆的,江南俗称“豆瓣刺”,其形如蚕豆豆瓣,色泽如青叶,多贴在叶子的背面,通常不易发觉——这大概是进化的结果,天敌也不易发现它们。

刺蝥的壳挂在树枝上,呈椭圆形,蛾冲破壳出来后,这客有个口子,从树上掰下来,不弄破它,把壳里的赃物去掉,可以当口哨吹,是一个天然口哨。我小时候常玩。

刺蝥喜阴,对强光,热有本能的抗拒,这也是它们多藏在叶子背面或者躲在叶子下的原因所在,当然,刺蝥也怕水,夏天雷雨过后,会看到很多刺蝥被大雨打下,就在水坑里挣扎待死。

像我这样出身江南农村的人,自会走路,就可能开始被刺蝥螫咬了——哪怕你在家里,家人带回来的菜叶菜梗上,就可能潜伏着刺蝥;稍大一些,无论是去自留地上寻菜,采黄瓜茄子豇豆都可能会被刺蝥咬螫,采嫩大豆也会遇上“豆瓣刺”……至于折杨柳插扦,或者做草帽柳笛,撸杨花,最易被刺咬,杨树柳树上刺蝥最多,各种刺蝥都有;去打枣子,也易被刺蝥咬螫——枣树上青的褐色长条刺蝥,还有枣叶上躲着的豆瓣刺,都特别多;楝树叶子上也有豆瓣刺……

反正,到处可能遇着刺蝥,你不知道在那儿会遇上它们。就是出门玩耍,树上都会掉刺蝥下来,掉在脖子里,就是一口,马上红肿,疼痒难受。

虽然防不胜防,但被刺蝥螫咬多了,人们总是能总结出一些救急经验来。这些经验,既有一代代口耳相传的,也有后来新近发现的,而我都亲身体验过。

被刺蝥咬螫后,千万不要手挠,越挠越痒,可能还会发炎。

缓解之道,第一种,尽早用胶布粘被咬的部位,一粘一撕,实际上是用胶布把刺蝥的刺粘拔出来。过去的胶布与现在的不太一样,粘黏非常有力,通常,我们会看到原来干净的胶布上有细毛,这就是被粘拔出来的刺蝥的刺。刺一旦被拔出来,疼痒红肿很快就消去了。此法我们也常用在被蜜蜂螫后。

第二种,就是用肥皂涂擦被螫处。肥皂的碱性正好可以减轻刺蝥毒的酸性,多擦涂几次,可以起到类似消炎作用,缓解疼痒。当然,我认为肥皂好过香皂,我小时候只有肥皂啊。

第三种就是涂牙膏。牙膏里所含的物质是不是也可以中和刺蝥毒的酸性,我不知道。但涂牙膏后,被咬的地方感到清凉,至少心里上是舒服的。直到今天,我被虫咬后,还常常喜欢在患处涂上牙膏,而不是风油精之类。很管用。

这两种方法,其实应该是很晚才发现的,因为胶布和肥皂,乡村都是很晚才能使用的。

在没有胶布和肥皂之前,或在胶布和肥皂暂时无法取得的情况下,被刺蝥咬了怎么办?

这就是更土更古老的方法,植根于民间信仰,而非科学。

第一种就是把咬你的刺蝥干掉,碾死,把它的体液涂抹在被咬处。我一直不知道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后来自己揣摩,大概跟人类隐藏得天然的报复心有关,被叮咬后杀死它们,有一种杀戮鞭尸的快感,而把它们的体液涂抹在受伤处,则更像古老的仪式,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用,但至少对我而言,有一种心理心里抚慰。所以,我小时候及时用了胶布,也会这样干。

第二种就是用尿洗被叮咬处。用清水洗被叮咬处,确实会感觉更难受,前不久我在甘肃被荨麻草扎了也一样。而尿液清洗患处,却不会有清水清洗后的疼痒麻感。这种方法,与前一种用刺蝥的体液涂抹类似,都是古老相传的做法。据说用尿液清洗,也是中医方子。我不清楚谁发现的,但查《本草纲目》,被荨麻草刺了用尿液清洗,倒是有案可查的。

第三种法子,是我自己发现的,没有人教我。被刺蝥咬后,我有时也会用泥土擦患处,或者用河泥敷患处,过一会再洗掉。有没有管用,我记不得了,反正,小时候,被刺蝥咬得太多了,这样做法也没少用,至少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被刺蝥螫咬长大的,从未因被螫而求医,都是上述诸方,自我救济。

这些方法,尽管土法子,不尽科学,不尽卫生,但有效才是硬道理,对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