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是歐洲印刷業的搖籃時期,這一時期所印圖書被稱爲“搖籃本”,其泛指於1450—1500年在歐洲用活字印刷的所有西文圖書,版本非常名貴。

而世界上大多數“搖籃本”都集中在歐美的一些歷史悠久的著名圖書館和博物館中,如英國國家圖書館、牛津大學博得利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等。

國內“搖籃本”的由來發展也頗有意思, 16世紀後期的中國在經濟文化領域屬於強國,在中國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發現中國傳教無法像在日本或者東南亞國家那樣通過武力達成,因此利瑪竇制定了通過先進學術影響中國的策略。其支持者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費時兩年在西歐募集到了7000多部高水平圖書,在前往北京的路程中多被留給了教堂。後在歷史的輾轉中相繼損毀丟失。根據1949年統計,當時金尼閣帶到中國的7000多部圖書僅剩餘629部,藏於北京西什庫教堂圖書館。在1958“獻堂獻廟”運動中,西什庫教堂被上繳國家,同時教堂收藏的四部多語種“搖籃本”文獻被移交北京圖書館收藏,現存於國家圖書館善本部。

而2018年中旬,中國拍賣行業掀起了“搖籃本”的熱浪,七部珍貴的搖籃本被國家公藏機構定向入藏。而與此同時,關於“搖籃本”可參考查閱的相關資料在社會中幾乎爲零。爲此,國內善本拍賣收藏專家陳智萌女士花費近7個月整理出版國內第一部介紹搖籃本的專著《搖籃本》,填補該領域資料空白。

2018年算是搖籃本進入中國拍賣市場的元年,這種被西方看作是極爲珍貴的文物在中國幾乎無人知曉。這樣級別的領域空白對於有大量資金且有大量羣衆基礎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而言是極少的。

與此同時,中國第一部介紹搖籃本的專著《搖籃本》問世。

搖籃本即爲1500年以前包含1500年西方所有印刷本書籍。第一部也是最爲著名的搖籃本就是《古登堡聖經》。據拍賣行業專家、《搖籃本》作者陳智萌女士介紹,隨着藏家羣體知識結構和審美趣味的變化,未來西方古籍收藏將會成爲古書收藏領域的新風尚,其中搖籃本將是最爲頂尖的藏品品類,可遇而不可求。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搖籃本在文物藝術品市場上相當於美元資產,具有更好的國際流通性。

西方的收藏市場及學術領域對於搖籃本的研究十分成熟,它被看作是人類第三次信息革命的載體,對近五百年來的人類歷史有着極大的影響。在中國,隨着人們對於搖籃本認知的擴大,這種古老的收藏品將成爲收藏界的新寵,成爲打開西方文明的一把金鑰匙。在前期的投資建議遵循三原則,一是明確的版本記錄,二是不求短線投資,三是單調遞減價格走勢。

——北京晨報

以下是關於搖籃本投資問題對陳智萌女士的採訪記錄:

2018年,一種在西方歷史悠久的文物藝術品品類始進入中國市場,它在西方收藏界具有很高的聲譽,西方學界對其研究頗豐,交易歷史悠久且具有公認的價格和價值,這就是“搖籃本”。“搖籃本”在中國幾乎是無人知曉的,這種級別的領域空白對於有大量資金且有大量羣衆基礎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而言是極少的。

說是空白,一點不誇張。因爲“搖籃本”這個詞對於文物藝術品交易行內人而言都幾乎是聞所未聞的,更不要說普通老百姓了。但是搖籃本的收藏和交易在西方的可溯歷史就太長了。在搖籃本的產生地——歐洲本土,它的交易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從產生那一刻就沒有停止過。而美國在上世紀成爲經濟霸主後,資金強吸着各種珍稀文物、藝術品流入美國,搖籃本自然是其重要的一塊,J.P.摩根爲建立自己的摩根圖書館,陸續重金購入2000部搖籃本,亨廷頓曾五次大手筆吞下了兩個老牌圖書館,使自己在搖籃本方面的收藏躋身世界前十。

那麼搖籃本進入中國市場後會給文物藝術品投資領域帶來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投資就是風險與收益衡量的決策。投資者總希望風險儘量低,而收益儘量高。文物藝術品投資的重要風險之一是流通性風險,也就是說,流通性越好,變現的速度就越快,在這方面的風險也就越低。從這個角度而言,搖籃本在文物藝術品市場上相當於美元資產,也就是購買搖籃本你不用擔心在中國沒人認了你就賣不出去了,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把它拿到國際市場上出手。事實上,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有一席之地的國家中只有中國還不認搖籃本,其它國家都比咱們要更懂它的價值和價格。

除了流通性以外,真僞是文物藝術品風險的另一個大陷阱。然而,在衆多的文物藝術品門類中,古籍或者說書籍是假貨最少的一塊兒。而在書籍這個門類中,搖籃本又是唯一一個幾乎被官方目錄一站式全部列出的品類。這個目錄就是大英圖書館的“短目錄”(ISTC, Incunabula Short Title Catalogue)。在這個目錄中,列出了世界已知的30518種搖籃本,這就爲我們的鑑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流通性好,加上假貨少,共同將投資的風險降到了一個令人欣慰的水平。

從收益的角度而言,在未來幾年它將展現出一個簡單的供求關係曲線。中國的公藏和私藏在搖籃本領域就像一塊還沒有吸過水的海綿,完全的空白狀態一定會迅速改變。但是,搖籃本畢竟是歐洲的“土特產”,絕大部分搖籃本已經入住機構公藏,尤其是頂尖的那幾部書,幾乎都“睡在”圖書館裏沒有移動過地方,零星的幾次交易都是拍賣界的重大新聞,自然花落誰家衆所周知。因此,活躍在市場上的搖籃本數量很有限,這還是在不考慮地理距離的限制和其他國家對於珍稀文物出口的政策限制的情況下。同時,市場對搖籃本的認知只有擴大,沒有減小,中國市場更是會在未來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認知範圍擴大。一個概念在一種語言中一旦成形,被遺忘則是較低概率的事情了。認知擴大之後便是信心的增強、價值的被發現與價格的升高,整個市場將進一步被鞏固。

所以說,搖籃本進入中國市場是給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投資領域引進了一個國際性的“新”品類,這個“新”一定要加個引號,是因爲它只對中國市場新,它像珠寶一樣有國際化的市場,但同時它是數量只減不增的稀缺品。

那麼現階段投資搖籃本要注意些什麼呢?第一,要收藏有明確版本記錄的搖籃本。在所有搖籃本中,有三分之二是沒有明確的版本記錄的。這部分搖籃本雖然大多數都可以通過查閱考證明確其年代,但作爲投資而言不如有明確版本記錄的。這主要是因爲搖籃本本身的語言就比較難懂,明確的出版信息和年代會給收藏帶來更大的確定性。

第二,不要企圖在短時間內買賣。這裏用 “企圖”意思是不排除買入後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手且賺到錢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抱着這樣的心態,“失敗”的概率會很高。現代社會信息發達,收藏屬於小部落文化,這是“救不了急”的市場。

第三,遵循單調遞減指數函數的價格走勢。簡單的說,就是年代越靠前的搖籃本價格越高,越接近1500年的價格越低,並且呈現出頭部價格遠遠高出尾部的趨勢。這與國際市場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因爲出版量的不同導致存世量的不同。1470年左右的搖籃本在市場流通的就已經非常少了,可以說一本難求,而1490年以後出版的較容易購得,甚至有時還有挑選的餘地。後搖籃本亦是如此。這與1500年這個界限也有關係。歷史上的1500年並沒有發生什麼歷史大事導致印刷業的突變,這個界限完全是人爲劃出的,所以這一年的印刷量達到2382部,大約是七十年代的四倍。

總結一下,2018年算是搖籃本進入中國拍賣市場的元年。這種在國際市場上有着宋版書一樣地位的品類在中國剛剛起步。由於它在西方文物藝術品市場和學術體系內已是十分成熟的,因此可能在中國的發展會非常迅速。這種速度取決於搖籃本這一概念在中國認知擴大的速度。在前期的投資建議遵循三原則,一是明確的版本記錄,二是不求短線投資,三是單調遞減價格走勢。希望這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搖籃本》新書發佈會現場

千金易得,珍本難求。全世界所有的圖書館都以收藏搖籃本爲榮。珍貴的搖籃本不但有豐富的文物價值,更有深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它使我們更加清楚的瞭解古代西方國家科技發展的脈絡及西方國家逐步瞭解中國的歷史進程。它們裝幀精美,是帶有手工藝的印刷品,對版本學研究極具參考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